
市民三三两两在磨基山公园东部谷地里休息 赵巍 摄

东部谷地轮廓渐成。 赵巍 摄

东部谷地效果图。资料图片
磨基山,又名孤山、葛道山,地处江南五龙山与笔架山之间,从江北望去,神似一座金字塔,因北魏郦道元曾作注,晋时葛洪在此炼丹而名。千百年来,孤峰拔起,风采依旧。
不黑不吹地说,如今能一口气儿念全“宜昌古八景”的人不一定有很多,但在爱玩的宜昌人心目中,磨基山的地位,就如同时尚界的“CHANEL”一般坚挺。
好吧,扯远了。具体背景是这样的。2002年,磨基山被辟为省级森林公园。去年,我市相关部门着手对磨基山进行改造,力求打造城区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大众公园。一年过去,一期工程东部山谷进展怎样,不妨跟随记者的脚步,一起去看下。
“慢城”生活
把脚步放缓,你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1999年,只有1.5万人口的意大利小城布拉,成为“慢城市”的发源地。何谓“慢城”?有更多的空间供人们休憩,有更多的绿地供人们漫步,以20公里的时速驾驶汽车,绝不鸣笛……10余年过去,“慢城”,成了舒适宜居城市的代名词。
1月11日,风清云淡。自夷陵长江大桥点军一侧前行30米,右转后站在观景平台上。高耸挺拔的磨基山、轮廓渐成的东部山谷台地,加之新近完工的两座人行钢桥,尽收眼底。尽管时处冬季,草坪枯黄,但仍可以想象得到,春夏繁荣之际,这里的草长莺飞、花草烂漫。
人从钢桥过,桥下的草坪,一些市民静坐翻书、手枕脑后仰天而躺,与大自然进行着各式亲密接触。此刻此间,时间“慢”下来,再无闹市的喧嚣与忙乱,显得宁静悠远。
顺着台地间步道而行,无论左右,皆可抵达登山石阶处。各台地中,或覆盖绿草,或者种植花木,与前方古朴的磨基山相比,多了现代几何美学雕琢应用的痕迹。但人走其中,却丝毫感受不到冲突,这也是“慢城”概念中纳现代技术与传统为一体的独到之处。
写意“江山”
一段通往山径的路,记者走了整整半个钟头,只因开启“EASY模式”的窃喜,也忧行色匆匆带来游园不值、走马观花的遗憾。
时值深冬,草枯花凋。昔时的“花海”地里,一位老人正细心地剪去枝上枯叶,她说,这种花叫“四大天王”,待到明年春上,又是一番万花齐展、姹紫嫣红的动人景象。
沿着陡峭的石阶而上,所遇皆是远足的市民,半山腰间,石亭依旧。阳光从树叶间折射地上,耳畔只闻得呼呼风声,将行至峰顶时,远方传来一声汽笛,倚树北望,俯览之下,碧绿江面,大船、小艇,或行或驻,而对面的磨基山侧峰上,苍碧如洗。
此情此景,江、天、山、城、人融成一幅工笔画卷,秀美江山,大抵如此吧。
记者 赵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