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热线
  新闻
专题
资讯
要闻
  房产
二手
楼盘
装修
  旅游
线路
景区
游记
  健康
两性
时尚
数码
 交易市场
 三峡特产
三峡论坛
便民电话
半山云庭
   新闻首页  |  今日要闻  |  焦点资讯  |  专题报道

脑瘫农村女诗人一夜爆红:穿过半个中国去睡你

来源:[ 长江商报]   2015-01-19 10:08:03 作者:   选择字号:大

家住湖北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的农民诗人余秀华在网络上火了。

最近几天,余秀华的《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我爱你》、《在打谷场上赶鸡》等诗歌及随笔,在微博微信等地激起一波阅读和转发热潮。再早一些时候,她的诗作接连在全国知名诗刊上发表,被邀请到北京一所大学参加诗歌朗诵活动,也被《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关注报道。

写了16年诗的余秀华,终于被大众所识。不过这种热烈的关注来得有些特别,媒体和读者更愿意在解读她之前给她贴上“脑瘫诗人”、“底层”的标签。显而易见,她身体上的疾病—脑瘫,引起人们的同情。

一朝走红,余秀华也不明白所以然,“感觉上天了,好危险啊。”16日晚,她接受了长江商报记者采访,谈了些自己的现状和想法。对于大家反复提及的“脑瘫诗人”称号,她欣然接受,并不难过。记者注意到,在追忆上个月北京之行的博客文章中,余秀华其实已经说出这样的话:“我希望我写出的诗歌只是余秀华的,而不是脑瘫者余秀华,或者农民余秀华的。”

自觉地对命运的理解和宽囿

先天性脑瘫的余秀华在高二时辍学回老家,从此生活在农村,每天得忙着烧火做饭、扫地喂猪,以及春秋季节的看稻场剥棉花。

“这样的命运谁甘心呢!在这样的一个地方,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你想飞,但飞不起来!”余秀华曾写道,诗歌“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与生俱来的疾病并没有对她的智商造成损害,因为喜欢象棋,她还成为湖北省象棋队队员。

1998年,她写下了第一首诗《印痕》,到目前为止,至少已写了2000多首诗。诗歌主题多关于爱情、亲情、生活感悟,以及她的残疾和无法摆脱的封闭村子,近年来也渐渐收获诗坛一些认可、赞赏之声。

“一个无法劳作的脑瘫患者,却有着常人莫及的语言天才。不管不顾的爱,刻骨铭心的痛,让她的文字像饱壮的谷粒一样,充满重量和力量。”2014年《诗刊》9月号重点推荐了余秀华的诗,编辑刘年如是推荐。11月10日,诗刊社微信公众号以“摇摇晃晃的人间—一位脑瘫患者的诗”选发了余秀华的诗,阅读量已超6万次。

而在湖北本地,作为湖北省老牌文学杂志《长江文艺》中的“诗空间”栏目专栏主持,湖北诗人张执浩在下月面世的今年第二期杂志上推荐了她的组诗《在横店》,一共包括11首诗歌。在她的诗中,横店村是一个常见的意象,爱恨交织,充满矛盾。

张执浩为这期诗歌栏目写下推荐语:“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行走了几十年,当她找到诗歌这支铁拐时,才终于真正站立了起来。我关注她的作品已经有几年时间了,从自发地书写和表达,到逐渐自觉地对命运的理解和宽囿,当她迈过这条沟坎之时,她的作品便呈现出了一种惊人的爆发力。”他告诉长江商报记者,至少在三年前就因荆门市朋友推荐关注到她,在他担任执行主编的《汉诗》杂志去年第三期中就刊发了她的十首诗歌,看重的是她诗歌中“呈现的真实处境”。

警惕把她煲成了一锅鸡汤

无论文学圈内外,有一种共识是,如果一个诗人身上没有诗歌文本之外的爆点,别说在今天的中国,就是在里尔克、艾略特、博尔赫斯的故乡,也不会有这么多不读诗的人来关注。

最近很多网友自发转发余秀华的诗歌和关于她的励志人物式的报道文章,其中有意无意地出现“脑瘫”二字。表示自己被打动的大有人在,有人直呼余诗“超过想象”,“活得纯粹,作品才会纯粹”;有人看到,余诗有一种将加速度的世界往回拉一厘米的美好;还有人说,读她的诗常常让人有“悲从中来,不可断绝”之感。

与此同时,诗人坐不住了,都出来说话。伊沙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没有告诉你她是一个脑瘫患者,没有告诉你她生活的背景,只是一个农妇写的诗,我相信很多人感动的程度就要下降了。也有文化评论者同样认为,余秀华能够引起如此巨大的关注,主要是因为脑瘫患者和农村妇女的身份和诗歌写作者结合在了一起,而且写得还不差。

“她的诗歌有料,有真东西,这是肯定的。但是,也要警惕把她煲成了一锅鸡汤。”另一位湖北诗人李以亮发表他的观点说:即使天才也是禁不起透支的。同情也有其限度,一如名声,传播的有效性。一句话,让诗歌回到诗歌,文学归于文学。

诗人沈浩波则关注到近期大众舆论关注的两个诗人,除了余秀华,还有自杀的富士康打工青年许立志。他将两人做了一番比较说,许立志“把苦难写成了有尊严的诗,是个好诗人,所以大众不会真喜欢他的诗”,而余秀华“把苦难煲成了鸡汤,不是个好诗人,所以大众必会持续喜欢,热泪涟涟”。随即,柏桦等诗人为他的说法“点赞”。

对话

忘记我所有身份,我必将尊重你

先天性脑瘫让余秀华走路不稳当,有些摇摇晃晃,说起话来口齿不清。面对近日蜂拥而上的媒体采访架势,她显然无力一一面对。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她坚持要在网上聊。由于只会用左手食指打字,她只能缓慢地以“只言片语”作出回应。

采访当晚,她在新浪博客上又贴出一首新诗《风吹》,并留言表达了对大家的感谢和几句感慨:“现在关注我的人多了,说我诗歌好的有,说不好的有,这都没有关系,我只能按照我自己的心意写这些分行的句子,是诗也好,不是也罢,不过如此。我身份的顺序是这样的:女人,农民,诗人。这个顺序永远不会变,但是如果你们读我诗歌的时候,忘记我所有的身份,我必将尊重你。呵呵,幸亏诗歌最好的作用是为了自己安心。”

长江商报:最近你受到了大家的关注,但感觉这两天特别集中,你知道是怎么回事么?

余秀华:我也奇怪。为什么呢?我也不知道啊?

长江商报:很多人自发写评论,其中不少人不吝赞美,觉得你写得很有美感,有人称你为“中国的艾米丽·迪金森”;也有一种声音说,你的作品温暖、抒情、可读,但在本质上更像心灵鸡汤。你怎么看?

余秀华:别人怎么说是别人的事情,诗歌怎么写是我自己的事情。

长江商报:诗歌这些年能引起大众注意的往往是因为一些社会事件。你觉得现在网友们关注到你是因为诗歌本身,还是诗歌之外的因素占上风?

余秀华:我希望仅仅是诗歌,但是如果有其他的因素,也是我控制不了的。

长江商报:你对诗歌在当今社会的处境是怎么认识的?

余秀华:这个不是我操心的事情,管它呢。

长江商报:你觉得自己有文学天赋么?好多人看了你的诗会提这个话题。

余秀华:天赋是生活积累的过程,和思考能力积累的过程,仅此而已。

长江商报:湖北诗人张执浩给你写的最新推介语中说:“余秀华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行走了几十年,当她找到诗歌这支铁拐时,才终于真正站立了起来。”你觉得,有诗歌作伴的人生与之前有什么不一样的?你有什么诗歌理想?

余秀华:诗歌很早就走进了我的生活,几乎是一体的,所以分不出以前和以后。所以也感觉不出有什么不同。我的诗歌理想就是把诗歌写好。因为诗歌是要写的。

长江商报: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描述自己,你会怎么说?

余秀华:我是一个蠢女人。

长江商报:诗歌里的你和现实中的你有什么不一样么?

余秀华:基本上差不多。

长江商报:好像你周围人都是不能理解你的,你渴望交流么?是通过网络找到可以交流的朋友,同道么?首先是希望走出封闭的村庄?我看到你有过一次并不成功的离乡经历。

余秀华:哈,自己活自己的,我要别人理解我干嘛,太多人理解有时就不是理解了。

长江商报:包括《汉诗》、《诗刊》等一些诗歌杂志都发表过你的诗作。你已经在诗坛上找到了认同感?

余秀华:不一定。何必呢,干嘛非要别人认同。我写诗歌不需要圈子。我是一个农民,仅此而已。

长江商报:相信出版诗集一定是您的梦想之一。听说有两家出版社看中了你的作品,现在你们达成了出版意向吗?

余秀华:目前就签了一家。我现在在考虑。

诗歌摘选

《那些秘密突然端庄》

关于你的生日,爱人,如同苹果的一个秘密

这个唯一的日子,你依旧打开秋风,波澜不惊

我的叙述一次次被打断,词汇干涩,眼泪盲目而不确切

把命运交给夜风,也就交给了你

日子还悠长呢,说到绝望有多少矫情

哦,你曾经给过我最薄最小的翅膀

嗯,我就飞成一只蜜蜂吧,多累,或死在路上

也是一肚子甜蜜

我想象你点燃的烛火。但是恳请你省略我的想象

我已经远远落在第一现场后面

我看见的是横店村过于明媚的阳光,和落在伤口边的菊花

这些,羞于为礼

原谅我又一次无端停顿。你不会意外

那么,一口气吹熄所有的蜡烛

我的忧伤,绝望,愤怒加上一个词汇就成为美

摇晃着。这一天突然地端庄

余秀华




  相关链接



Copyright © 2002-2012 www.sanxia.net All Rights Reserved.三峡宜昌热线 版权所有  鄂ICP备09011189号-2
免责声明:三峡宜昌热线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
热线客服E-mail: webmaster*sanxia.net   三论客服E-mail: bbs*sanxia.net (发邮件*号请改成@)
关于我们 - 隐私权保护 - 信息合作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