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最后的国门》将在我市开拍
昨日,市民钱先生致电6459110:我在滨江公园正大门的双亭广场锻炼,看到附近江滩上正在搭建木房子,几十个工人都在忙活,木房子还不止一个,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记者周凯报道:昨日下午,记者来到滨江公园,看到仍有工人在忙活,但三座木房子已初见雏形,周围还有许多木料,其中还有那种很陈旧的树干。此外,还有钢筋材料堆在地上,这引来了不少市民围观。
在此负责看守工作的许师傅告诉记者:“这些木房子盖了有近10天了,而我来这里做看护有两三天时间了,在这里会一直工作3个月左右的时间。”

滨江公园江滩建起吊脚楼。 记者 刘保平 摄
那么这些木房子到底是干什么的呢?记者随后了解到,原来,这是为近期拍摄的一部叫《最后的国门》的电视剧准备的。
现场制景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是在为三十集的大型电视剧《最后的国门》布置场景,就是抗日战争中宜昌保卫战的内容,这和当时历史背景相符,搭建的场景就是当年的滨江码头,占地估计会有几千平米。除了看到的这些吊脚楼外,还要搭建灯塔、牌楼和炮台阵地等等。”
记者还了解到,搭建这些吊脚楼,是为了还原宜昌抗战前期老宜昌繁华的码头景象,据悉,这也是电视剧中最重要的场景之一,整个吊脚楼的搭建会在本月底完成,而电视剧《最后的国门》将在5月份正式开拍。
在附近散步的李大爷告诉记者:“我对几十年前的滨江码头还有些许记忆,但已经不深刻了,记得以往这里好多吊脚楼。现在能够拍一部反映宜昌抗日的电视剧,我们宜昌市民肯定都会关注。”
相关链接
《最后的国门》内容提要
1938年中山舰殉难后受伤的抗战伤兵胡宜生,回宜昌养伤时正赶上宜昌大撤退。在号称“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行动中,胡宜生结识了共产党,并在共产党的感召下积极组织宜昌社会各界投入大撤退工作,使大撤退奇迹般地完成。
胡宜生在成为宜昌英雄的同时,也赢得了土家妹子成四妹的爱情。随后,胡宜生随江防军驰援枣宜会战,见证张自忠为保宜昌而战死疆场,深感震撼。宜昌沦陷后,胡宜生拉起一支以土家族划夫队为主的民间武装,号称红旗营,不断袭扰打击日寇。
1943年,日寇发起鄂西会战目标直指长江天堑石牌要塞,妄图拿下石牌,威逼重庆。胡宜生在中共地下党的指导下,率领民间武装,广泛发动群众,运送粮食与武器弹药,支援江防军作战,在被誉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石牌大战中大败日军,从而谱写了一曲“民心不失、国门不倒”的抗日壮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