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冰 通讯员饶万红
4月16日,位于武汉中央商务区的武汉中心主体结构封顶,以438米总高度正式问鼎华中“第一高”;
与此同时,武汉绿地中心主塔楼已冲出地面数十米,向着636米的世界第二、中国第一高度日夜兼程;
在北京,中国尊已完成地下结构,正向着528米的首都第一高度迈进;
在天津,117大厦已长高到500米,下半年将结构封顶,以597米高度成为中国结构第一高楼;
……
中国的城市天际线正日益拔高,风景壮美雄浑。这些地标的创造者,正是有“地标传奇”之称的中建三局。在“三局人”手中,全国20多个省市区的第一高楼拔地而起。
在宜昌,中建三局投资建设的中央商务区中建·宜昌之星项目,一座超300米高的地标建筑也在规划中,建成后将把宜昌目前的城市高度拔高一倍以上。
141次揽获鲁班/国优奖
能成为地标,必有不凡的品质。能成为“地标传奇”,必有不凡的品质追求。
中建三局是世界500强中国建筑总公司旗下最具竞争力的建筑、地产综合企业集团,综合实力多年排名中国建筑系统第一名。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元,位列湖北百强企业前三甲。
成为中建排头兵,中建三局首先凭借的是对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孜孜不懈的追求。
成立整整50年来,中建三局在超高层建筑、复杂体系巨型钢结构等行业关键领域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和自有专利,主编参编了17项国家和行业标准,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0项、国家级工法48项、国家专利740余项。
近年来,中建三局采用全球首例300米超高层“全逆作法”施工,让南京青奥中心双塔楼如期展现在世人面前,节约工期近1年。在武汉中心项目施工中,中建三局采用自主研发的国内第三代凸点智能顶模系统,让大楼更稳更快地节节攀高;中央电视台新址大楼,两座塔楼双向倾斜6度,在163米高空连为一体,被誉为建筑界的“哥德巴赫猜想”,987天,中建三局就让猜想变为现实,钢结构大悬臂成功合龙,美国《时代周刊》称之为“世界新十大建筑奇迹”。
截至2014年底,中建三局141次问鼎全国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国优奖。
花园式工地彰显项目品质
2012年3月,中建三局获住建部颁发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新特级资质,率先成为全国唯一覆盖十大领域业务的房建企业。中建三局的管理实力由此可见一斑。
市民对一家企业管理实力最直接的体验是工地。城市快速发展,工地遍布,工地水平见证企业实力。中建三局致力打造“花园式”工地,施工现场科学合理布置,作业区、办公区、生活区均以道路和围墙分割,实施分区管理,工地四周制作画面精美的施工围挡,既隔尘降噪,又美化环境;工地所有道路均用混凝土硬化,设置排水沟,出入口设洗车槽,建筑垃圾及时清运,避免污水尘土影响市容;广种花草树木,为城市增添绿意。
2012年,武汉十大最美工地评选中,中建三局揽获三席。2014年,武汉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现场观摩会也选在中建三局工地进行。
高素质人才保障项目高品质
“地标传奇”的书写离不开人。“三局人”的素质决定着项目的品质。
为宜昌打造中央商务区中建·宜昌之星的中建三局投资发展公司,目前拥有规划设计、财务融资、地产开发和工程建设等全产业链人才4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100余人,党员约200人,是中建三局整体学历最高、党员占比最大、基本素质最好的卓越团队,还先后荣获湖北省工人先锋号、全国工人先锋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状等多项荣誉。
不仅着力人才引进,投资公司还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学习型”组织建设已经制度化,不同岗位、不同专业的员工,定期参与不同层次的培训,以提高工作能力;人才选用方面,坚持“赛马”机制,以业绩为导向,给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员工擢升的机会。
在宜昌中央商务区项目部,50多人的专业团队正按计划紧张有序高效地开展各项工作。新的“地标传奇”将在宜昌这片美丽的热土上再度书写。
“中建三局投资”情系宜昌,倾力打造的中央商务区项目——中建·宜昌之星,本周六(4月18日)即将揭开面纱。在三峡晚报主办的“宜昌市第九届三月三万人相亲节”和三峡商报主办的“2015宜昌车房文化节暨第九届相亲文化节”上,中建·宜昌之星准备了精彩活动,“礼”遇广大市民。4月25日,中建·宜昌之星夷陵大道城市展厅、沿江大道城市展厅盛大开放,敬请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