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义超 通讯员古所宣
核心提示
家住宜昌城区的徐先生2年前出差时不慎将二代身份证遗失,随后挂失补办。今年4月底,徐先生意外收到其在外省某银行账户支出500元的提示。而徐先生表示,从未在外地银行开过户。事后,徐先生前往城区多家银行查询,惊奇地发现,其在宁夏、河南等地4个不同银行莫名其妙多出31个账户。一连串疑问让徐先生忐忑不已,这些账户从何而来,又是谁开的户,这些账户又被用来做什么的呢?

徐先生从某银行开具的多个冒用账户业务单据。记者陈义超 摄
一条短信牵出31个奇怪账户
30岁的徐先生家住城区,工作地点在猇亭。由于工作原因,他经常出差到外省。
今年4月27日,徐先生刚走进单位办公室,手机便收到一条发自银行的短信。短信告诉他其办理的一银行账户当天支出500元。
徐先生一开始以为是诈骗短信,并未理会。当天中午,他再一次查看了该短信,心中总觉得有些别扭,便决定前往该银行就近的营业厅查实。
“这一查还真查出了问题,我在这个银行的户头,不是多了一个,而是多了六个”,5月10日,徐先生激动地告诉记者。他回忆,当天到银行营业厅后,其拿出自己的身份证,希望银行协助核实短信中账户的真实性。没想到该账户的户主真是徐先生,身份信息完全一致。他自觉蹊跷,遂请求工作人员查看其在该行的全部账户,一下居然查出6个。
“这事儿肯定不简单”,徐先生表示,在确认自己信息可能被盗用后,当即报警。猇亭公安分局古老背派出所民警接警后,迅速赶至现场,对他的情况进行了记录。
在民警陪同下,徐先生对接下来的调查更为吃惊。
当天下午,徐先生持本人身份证先后前往另外三家银行,累计发现自己多出31个有效账户。
一次遗失 竟带来莫名烦恼
5月10日下午,记者见到徐先生打印的账户证明。这些账户于2014年初开始陆续开设,开户银行分别为宁夏、河南等地,不少账户上还有流水记录,数目从5000元至1.5元不等。其中,一些账户在今年4月还有资金进出。如:“4月8日转存2000元”、“4月18日支取现金4900元”等。这些账户究竟是如何被人开设的呢?
徐先生回忆,其在2013年9月曾出差重庆等地,不慎将二代身份证遗失。当年11月,徐挂失后在西陵公安分局补办身份证。从这31个账户开设的时间来看,恰好都是在其身份证遗失之后。
为何徐先生会收到账户资金变动的信息呢?
“这可能是一个误打误撞的过程!”一位银行业内人士解释。该人士表示,银行客户资料早已联网。当不法分子借徐先生遗失的身份证在该银行外地营业厅开户时,工作人员可能直接将新账户与徐之前登记的手机号绑定。也不排除工作人员察觉异常,故意将新账户与系统原有的徐先生的手机绑定,从而判断持卡人的真伪。
4月28日,徐先生再次来到这些银行,要求注销这31个账户。账户上的钱款来源不明,其希望由银行代为保管。然而,根据银行规定,徐先生须前往账户开户行才能进行注销。
“31个账户都在外地,全部去一趟得花多少钱、多少时间呢?”徐先生认为,这些账户分明不是自己本人办理,责任应在银行方。当天,为证明账户的确可用,徐先生在某银行经过特定程序登记后,从其中一个账户取出了不知从何而来的3000元钱,并在辖区派出所备案。
一串疑问 拷问身份证安全
这些账户如何开设,开设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古老背派出所副所长陈佩祥介绍,可以肯定的是,这些账户系他人盗取徐先生的身份证信息而开设的。最大的嫌疑是在2013年,徐先生的身份证遗失后,被他人拾取,进而完成了账户开设。
“这些账户尚未对徐先生本人造成恶劣影响,但却不能掉以轻心”,陈佩祥表示,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在徐先生本人不知情、未前往开户行办理相关业务的前提下,持他遗失的身份证开户的人已涉嫌冒用他人身份证的罪名。
徐先生的遭遇并非个案。
陈佩祥介绍,在以往受理的警情当中,也有类似案例。陈回忆,曾有居民发现名下多出了手机号码,经查系他人冒用其身份证办理了手机卡;也曾有居民报警,称其身份证被人用来在网吧上网。陈强调,国家近年来不断强化居民信息的保护,尤其针对冒用、使用伪造证件办理手机、银行等业务。在如此背景下,徐先生的遭遇理应对相关领域敲响警钟。这些领域本身就有对客户资料辨识真伪的义务。
本报在今年5月6日也曾刊登过类似报道。当阳黄先生被人用假冒身份证补办手机卡,将其户下3个价值不菲的四连手机号盗卖。
身份证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其隐患非常大。
警方分析,徐先生名下多出的账户可能并非善意。从过往案例判断,冒用他的身份证开设的账户可能用来传销或诈骗。一位民警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有人拾到徐先生的身份证,前往外地开户。该人倘若进行电话、短信等诈骗,给受害人的打款账户可能就是这些账户。当受害人发现钱款被骗报警,追查资金去向,极可能会查到户主徐先生,他就可能成了嫌疑人。
一位知情人介绍,如果获取某人身份证信息,持假冒身份证补办一张与受害人一模一样的手机卡,该卡可激活受害人的微信、QQ等涉及个人财产的手机软件。因为即便不知晓密码,这些软件发来的验证码也可以通过手机接收。
一张卡片如何保障信息保密
陈佩祥表示,国家对身份证的使用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对假冒身份证的行为打击力度也很大。居民在身份证等相关证件遗失后,一定要及时前往发证机关补办,同时通过媒体刊登遗失声明,以规避由此带来的风险。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少的将手机号、身份证号等重要信息泄露也是自我保护的重要途径。
在银行工作多年的周先生表示,银行系统身份证信息已联网,其目的就是避免冒用、伪造信息开户。一旦发现类似违规情况,其处罚相当严格。记者在5月8日、9日随机对城区4个银行营业点的走访也验证了周先生的观点,办理业务中,工作人员对身份证的辨识已相当严格。
周先生介绍,根据规定,银行应对存款人开户申请书填写的事项和证明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合规性认真审查。早在2011年底,央行就发布指导意见,要求各大商业银行从2012年起开展账户核实工作,并于2013年12月底结束。徐先生的遭遇说明,外地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纰漏。银行、通讯等与身份证密切相关的部门,应从自身管理制度抓起,这才是避免出现类似情况的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