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献科 通讯员严建华
“一次性投资5万元购买该公司产品,加入该组织即可在一年内获得90万元回报”,这样的好事你信吗?经过长达8个月细致调查,猇亭警方、工商部门掌握充分证据后,彻底斩断一涉及荆州、武汉的新型传销结构链,涉案达1000余万元。目前,已刑拘11名传销头目、骨干,百余受害者走出骗局。14日,专案组向媒体通报了侦破该案详细情况。
居民楼里传出掌声 可疑窝点引起警方警觉
2013年11月份,猇亭区一栋高层居民小区内,几十人挤在一套四室二厅的民宅里,屋内男女老少或在听课,或在听演讲,时不时传出阵阵掌声。
这种感觉,给人第一印象像是传销。附近的热心市民分别向猇亭区工商、公安部门举报后,当地执法部门进入该可疑窝点突击检查,屋内负责人拿出合法的直销营业执照,称自己是合法公司。
当联合执法人员进一步做详细检查时,屋内有人起哄,且态度嚣张,拒不配合。蛊惑在场听课人员围住执法人员不让走,非要当场给个说法。因在场人员多为受骗市民,警方未当场采取强制措施。
该事件恶劣程度震惊了宜昌市政法委高层并作出批示,责令警方联合工商部门成立专案组,彻底调查真相,抓牢证据,及时挽救蒙在鼓里的受骗市民。
去年3月28日,宜昌市公安局、工商局、猇亭区公安分局、工商局联合成立了专案组,联合执法对该案进行查处。根据前期掌握的线索,该公司系广州某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荆楚团队,其头目及骨干成员有郑某、方某等人。随后,警方通过银行配合调查了该公司流出资金,2013年全年,共有1000余万元从该公司账号汇到外省。
调查期间,为了充分掌握一手资料与证据,警方还安排了卧底打入该公司内部,卧底随身携带了针孔摄像头。同时,为防止遭到人身伤害,警方为其制定了特殊保护计划,一旦遭遇意外,大批警方将第一时间赴现场营救。
有直销执照却干传销勾当
经过长达8个月的侦查,警方掌握了该公司运作流程。该公司对外声称从事广州某公司的直销业务,推行某商场C网计划,即以“只需要一次投资5万元,购买该公司产品加入该组织,即可在一年内获得90万元回报。”
办案民警说,其实这是一个诱饵。诱骗不明真相的市民缴纳入门费,在网上注册会员并取得加入或发展其他人员加入的资格,不断发展下线。利用互联网进行推销,以拉人头、骗取入门费以及“团队计酬”多种方式发放佣金和奖金,牟取非法利益,属于复合型网络传销。
8个月时间内,专案组行程2万余公里,远赴广州、深圳、上海、杭州等地展开调查,通过外围调查询问、查询涉案人员银行账户明细及支付宝交易明细,登录传销网站获取该组织内部资料等方式,取得了该传销组织利用互联网进行传销的重要证据。
2013年4月,头目郑某受远在荆州的亲戚影响,缴纳了5万元成为该公司会员后,在猇亭区某小区建立传销窝点,先后发展了自己的亲朋好友方某、刘某、陈某等人成为下线骨干成员,对外推行促销方案,又称创富计划,缴纳5万元入门费后,在指定网站注册会员并取得了加入或发展他人加入的资格,不断发展下线。
2014年2月,该公司为了吸引更多人加入,新增了一入会方式。即只需缴纳1.5万元即可成为培训组会员,并可视成绩(人头量多少)晋级到组长、星级董事等,不同层次享受不同的佣金和奖金。最后统计,该传销组织人员已超过160余人,吸收资金达1000余万元。
头目也是受害人 恶性循环害人害己
2014年7月1日,专案组调集警力70余人,捣毁了该传销窝点,现场抓获郑某等6名骨干成员,以及听课市民共48人,查获大量宣传资料。随后,民警根据线索,直奔荆州,先后抓获了荆州团队负责人费某,以及湖北省“总代理”钟某。
郑某及其团伙成员落网时,极力辩称自己是直销不是传销,没有犯罪,且态度一度很嚣张,“怎么把我抓过来,怎么把我送回去。”但最终在证据面前,他低头认罪,承认了是传销。
据了解,郑某曾是猇亭区一名普通商人。他的叔叔费某在荆州陷入该传销组织后,邀约郑某入伙。随后,郑某不仅成为了会员,还拿到宜昌“代理权”。郑某将身边最亲的人,妻子、弟媳、丈母娘、弟弟等人拉入伙,并依靠自己做生意时积累的人脉关系,广泛发展下线。
为蛊惑下线交钱,郑某亲自授课。授课时他说,原先自己进大商场,看见贵重商品不敢买,现在随时可以买几件。以前自己开二手轿车,现在座驾是宝马。郑某坦言,该宝马轿车是为掩人耳目,装作很有钱的样子,实际上是分期付款,仅付了一部分首付。
谈及钱,郑某究竟赚了多少?办案民警说,每发展一个下线,他能拿到300至3000元不等提成。但很多朋友入会前叫他帮忙垫钱,他垫了20余万,实际上没赚到钱。
郑某的会员中,有商人、菜农、单位职工、工人、大学生等,均是上当受骗者。郑某交代说,自己被骗后,为了取回本金,只好继续骗其他人,就这样恶性循环,造成了现在的恶果。
目前,猇亭警方共刑事拘留11人。该案仍在进一步办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