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晚报讯 本报记者时刚通讯员方敏 赵华萍
夏天来临,不少读者致电本报反映,容易遭蚊子叮咬。那么今夏宜昌的蚊子会呈现什么状况?比往年多还是少?你是不是容易招惹它?昨日,记者特别邀请宜昌市疾控中心病媒防制所专家解读了“蚊情战报”。
关于蚊子网友市民一片声讨
天气渐热,宜昌市民及网友们均对蚊子抱怨不已。
万寿桥黄先生:点了蚊香,还是被咬了几个包,不知道该怎么杀灭蚊子“小强”了。
网友“阿菊”:万恶的蚊子,小妞脸上咬了全是包包。
网友“胡敏洁”:每天睡觉前都要把蚊子找一遍,可是半夜还是会有蚊子在身边飞来飞去,真不知道它们都是从哪里来的?
网友“秋月夜白”:一到南方就湿疹,宜昌的蚊子果然凶残,以后还是少到山林中去。
网友“花兮亭”:几个包开始一起痒,挠挠挠、挠不过来了,宜昌的蚊子就这点让我佩服。痒到停不下来。
网友“晒月亮的猹”:宜昌蚊子真屌,简直有毒。
今夏宜昌雨水气温 较适宜蚊子产卵
宜昌市疾控中心病媒防制所副所长李晓明介绍,蚊子是真正靠“天”繁殖的昆虫,其密度也受气温、雨水、繁殖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当气温在25℃-30℃之间时,蚊子最活跃;当气温在15℃以下或35℃以上时,蚊子活动减少。
那宜昌今年的蚊子多不多?李晓明表示,今年4月监测发现,蚊子已经开始真正活动,目前通过5月初春季除四害检查结果表明,蚊子密度与去年相比没有明显变化,均在蚊虫密度控制的允许水平。但今年4月以来,宜昌雨水充沛,而且大多时候在25℃-30℃左右,比较适宜蚊子产卵和活动,不排除6-7月份蚊子大幅增加的情况,今夏蚊子可能比去年多。
蚊子有了抗药性 防蚊最好用纱帐
“蚊子越来越难对付,用驱蚊液、蚊香好像都作用不大。”生活中,时常听到市民如此感慨。昨日,记者了解到,在与人类的斗智斗勇中,飞得慢、声音响的蚊子被打死了,耐药性差的被“熏”死了,剩下的堪称吸血鬼家族的“战斗机”。实验表明,城市里蚊子对常用化学杀虫剂的抗性越来越高。
对此,李晓明也建议,最好使用物理防蚊法,比如挂蚊帐、用纱门、纱窗、电蚊拍,常用化学驱蚊剂如蚊香片、蚊香等,可轮流使用不同类型的驱蚊产品,效果更佳。
城区三大类蚊子你要认清哟
说起宜昌蚊子的类型及特色,市疾控中心病媒防制所副所长李晓明介绍,宜昌城区的蚊子主要是三大类:致倦库蚊、白纹伊蚊(花蚊子)和中华按蚊三种。其中,致倦库蚊堪称宜昌蚊子的第一大家族,其是典型的“宅人”,因此也叫家蚊。它昼伏夜出,最喜欢晚上出来咬人,特别是关灯后,天亮前。而白纹伊蚊就是老百姓俗称的花蚊子,这种蚊子一般白天叮人。但其最毒,一叮就是一个大包。此外,按蚊钻窗孔功夫了得。
但李副所长也说,并非所有的蚊子都吸血,叮人吸血的只是雌蚊。雌蚊子通常头尖尖的,有一根吸血针。因此,晚上看到长着尖嘴巴的蚊子,最好立刻拍死它,否则就要吸你的血。
江边摇蚊既不咬人也不吸血
虽然立夏不久,但许多市民已开始在晚上出去纳凉,哪些地方蚊虫较少?李晓明说,每个区域的环境不一,因此无绝对标准。一般来说,若广场积水、杂草少,蚊子也较少。其次是江边,江河水面均较宽阔,并不适合蚊虫滋生。
市民看到的大片蚊子,其实是摇蚊,既不咬人也不吸血。如果岸边较陡峭且没有大量水草,也不容易孳生咬人的库蚊。反而那些有小面积水池、杂草的小区更容易滋生蚊子。
六种人群最易遭蚊子“群殴”
据介绍,蚊子往往在傍晚进室内,清晨时从室内到室外,打好防蚊反击战,一方面是下雨尽量清理家周边的积水,不让蚊子有滋生的环境,另一方面,更换小孔径纱窗,让蚊子钻不进来。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天黑时及早晨可在纱门纱窗上用电蚊拍人工捕杀,一扫一大片。
同时,六种人群最易遭蚊子“群殴”:体温高、呼出二氧化碳多的人,如胖子;有体味的人;化过妆或喷发胶等的人;穿深色衣服的人;孕妇或来例假的女性;喝酒的人。研究发现,在室外喝上一两杯啤酒后,被蚊子叮咬的几率会增加15%。主要是饮酒后的体味改变和呼吸变化。
植物花卉驱蚊作用有限
夏季,许多人钟情用植物驱蚊,驱蚊草等花卉热卖。那植物驱蚊真的有用吗?昨日,记者就此咨询了宜昌市植物研究所专家。
专家也表示,万寿菊、驱蚊草等所谓的驱蚊植物,其实都是有着特殊气味的观赏性植物,小范围内对蚊子及其他虫子有一定的驱赶作用。但若接触不当,可能会产生过敏现象,因此易过敏以及有外伤的市民要尽量避免与其产生身体上的接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