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称有“项目”可赚大钱 执法部门接举报捣毁
在网上结识一名“女友”,贵州的小张不远千里来到宜昌,在女友鼓动下将6万余元投资“项目”,不承想最后却被骗入了传销组织。记者昨日获悉,根据小张的举报,夷陵区工商、公安部门联合,查处捣毁了一处传销窝点。
记者王英 通讯员刘俊报道:不久前,夷陵区工商局公平交易分局接到一位自称姓张的男子的举报电话,称其被传销组织骗去了6万余元。
据小张介绍,2014年11月,他在网上遇到一名年轻女子,二人相谈甚欢,不久便开始了网恋。该女子称其在宜昌,要求小张到宜昌发展。为了与“女友”相聚,小张于今年3月份来到了宜昌,被“女友”安排与几位外地年轻人租住在夷陵区一个小区。来宜不久,“女友”便给小张介绍了一个能赚钱的“国家项目”,称只需缴纳69800元便可获取巨额收益,并不断地告诉小张:“有了物质基础,我们两个人的婚事就能定了”。
小张成家心切,对“女友”的话深信不疑,迅速回老家筹集6万余元资金,交给了所谓的“组织”。谁料几天后,竟意外得知“女友”已婚的事实,小张多次向其追讨交纳的6万多元无果。发现被骗的小张马上和其他几人一起向工商部门举报。
随即,工商、公安部门联合对举报的传销组织的住处进行了检查,当场控制参与传销人员十余人,扣押了用于传销的笔记本电脑、银行卡、现金和传销笔记。经查,行骗女子是传销组织的一名成员,该组织打着某直销企业的旗号,以巨额回报为诱饵,到处拉人头,骗取入门费,先后有十几名外地年轻人被骗。
目前,执法人员依法对组织传销人员进行了处罚,并将10余名年轻人全部遣散。
延伸阅读 如何识别传销
警方表示,无论传销组织怎么“变脸”,辨别其真面目只需看三个特征:是否需要认购商品或交纳费用取得加入资格;是否需要发展他人成为自己的下线,形成层级网络;是否以直接或间接发展人员的数量或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报酬、奖金,参加人员所获得的收益并非来源于销售产品或服务等所得的合理利润,而是他人加入时所交纳的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