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义超 实习生刘琪 通讯员古所宣
黄大妈一家住在猇亭区磨盘村水晶公墓附近。
7月3日深夜,外面下着雨刮着风,屋旁的大树被吹得沙沙作响。黄大妈和丈夫刚准备就寝,突然从公墓那边传来一阵女童的哭声,哭声夹杂在风声中,显得非常瘆人……

小丽被爸爸“丢”在这条乡村公路上。记者王康明 摄
"爸爸不要我了”
听到哭声,黄大妈赶紧拉着丈夫一起听。哭声越来越近,还夹杂着“救救我!救救我!”的话语。
黄大妈和丈夫听清呼救声后,起身来到窗户旁边。这个时候,可以清晰看到窗外有个小女孩在哼哼唧唧地求助。黄大妈跑过去开门,只见这个全身被淋湿的女孩正在屋檐下打着冷颤。
黄大妈连忙将小女孩领进屋内,找来干毛巾为其擦拭衣服和头发。丈夫则端来热水,给孩子取暖。可能是因惊吓过度,黄大妈无论怎样与小女孩交流,对方仅支支吾吾地说:“爸爸不要我了。”黄大妈借着屋里的灯光看了下钟,此时已经是深夜10时20分。
夫妻俩怀疑小女孩是被人遗弃在公墓附近,赶紧拨打电话向古老背派出所报警。
“把孩子还给我”
报警后没过几分钟,一辆面包车停在屋前,只听到车内有一陌生男子在大喊:“把孩子还给我,我是她父亲,让我带她回家!”
数秒种后,该男子下车冲进黄大妈屋内,要抱小女孩离去。黄大妈的丈夫担心有诈,坚持不让对方将孩子带走。
双方开始出现拉扯。
正当黄家人与陌生男子僵持不下之际,古老背派出所杨以银警官驾车赶到现场。杨警官问清缘由之后,经核实自称小女孩父亲的陌生男子证件以及小女孩亲自确认,陌生男子确系小女孩的父亲刘先生(化姓),居住在伍家岗区。
作为一名父亲,为何会让孩子深夜独自来到离家10多公里的山村公墓附近呢?在民警的询问下,刘先生道出了原委……
“爸爸,我知道错了”
80后的刘先生和妻子是外地人,靠在伍家岗区做点小本生意维持生计,夫妻俩有2个女儿和1个儿子。出现在黄大妈家中的是大女儿小丽(化名),今年10岁,读小学三年级,在家十分调皮。
7月3日晚9时许,趁着妈妈已入睡爸爸不在家,小丽带着弟弟在屋内玩火。刘妻发现后,一气之下将小丽关在门外。恰好此时刘先生回家,得知小丽又调皮犯错,便决定要好好“教育”她一下,让她好好长记性!
刘先生将小丽和小丽的弟弟抱上面包车,一路开到人烟稀少的磨盘村水晶公墓附近。他看到周围没有人家,便将小丽赶下车。把女儿赶下车后,刘先生接着要把儿子也赶下车,一起“教育”一下。但他儿子一看姐姐被赶下车,立即哭了起来,还抱住刘先生的腿说:“爸爸,我知道错了!”
见儿子认识到错误,刘先生遂作罢并驾车来到女儿被赶下车处500米开外的拐角停下,等女儿吓得差不多认识到错误之后再将她接回家。
刘先生没想到,女儿被吓着之后,看到远处有人家亮着灯光,摸黑过去求助。所以大约过了15分钟后,他开车去寻人时,却与黄大妈一家发生了误会。
误会解开后,杨警官指出刘先生教育孩子的方式有误,教育一番之后让其带着小丽回家。
对话“狼爸”:“丢”孩子我也很无奈
6日,担心小丽深夜被“遗弃”会产生心理问题的杨警官来到她家中回访,本报记者一起来到其家中,见到“狼爸”刘先生。
记者:为什么想到深夜将孩子丢那里?
刘:孩子太不听话,教育很多次都不长记性。那天又犯错,我也无计可施只有这个法子了。
记者:不担心孩子出现意外吗?
刘:我就在几百米外,有意外我应该能及时出现。
记者:你觉得这次孩子长记性了吗?以后你还会采取这样的方式吗?
刘:事后孩子一直哭着跟我说“爸爸我错了”,我觉得有效果。这次肯定把孩子吓着了,以后要视情况而定。
记者:有没有想过,这样会给孩子心理上留下阴影?
刘:我们小时候,都有这样的经历。我初中毕业文化程度,养家不易,初衷也是为了让孩子少些缺点、好好读书。
教师观点
桃花岭小学胡春蕾老师认为刘先生的教育方式非常不靠谱:看似让小丽认识到错误,实际却是一种误解。家长假装遗弃,让孩子认识到的是“被遗弃”后的无助和害怕,并未自然的认识到“玩火”的后果。此举对小丽的心理影响将很深远。父母面对孩子所犯错误,耐心讲解,让孩子去意识和认知由此带来的后果才是正确之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