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高源 实习生向媛媛 通讯员易正斌 孙平 单波
盛夏来临,城区各大游泳池人气爆棚,那么池水到底干不干净?7月14日至16日,记者跟随市卫生监督局执法人员到多家游泳馆,从初筛结果看,检查的游泳场所卫生状况总体较好。
城区4泳池“余氯”不合格
“余氯含量为1.86毫克/升,超过标准数倍。”14日下午3时许,在西陵区奥普乐水上乐园,执法人员用专门的仪器,对泳池内水质中的余氯进行快速检测。执法人员还发现,该泳池的浸脚池和强制冲淋设备未分开,无法起到对泳者的消毒杀菌作用。
余氯是指水经过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水中所余留的有效氯。据市卫监局场所卫生监督科科长史俊林介绍,按国家标准,泳池水的余氯浓度应该是0.3-0.5毫克/升,当余氯超标时,泳池水对泳者的皮肤和眼睛有一定程度的伤害,但余氯偏低时,泳池水又无法正常杀菌。“余氯检测可以当场出结果。游泳池的浑浊度、浸脚池水余氯、尿素、池水pH值等,也只要几分钟就能快速检测出来,可以当场就能了解泳池大致的水质。”史科长说。
此外,执法人员还要检测如大肠杆菌、细菌总数等。不过,这些检测要送到实验室,耗时较长,无法当天出结果。
记者发现,在上述检测项目中,“泳池水游离余氯超标”是泳池中招最多的一项,此次检查的4家泳池中,几乎或多或少都存在“余氯”不合格的问题。而这也是每年检查的突出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泳池投放的含氯消毒剂过多。
史科长告诉记者:“为了保证泳者的安全,余氯的‘国标’要求很严格,而实际上余氯浓度在1毫克/升以下时都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这次检查中,除个别泳池超标太多外,其它泳池水质基本上都没有问题。”
据了解,我市目前有28家游泳场所,其中开业的有25家,市卫监局前期已经对城区7家室内游泳池进行了突击检查,个别游泳池存在强制冲淋未开启、浸脚池余氯含量不符合“国标”等问题。
到游泳池提防“蹚浑水”
有关游泳池的卫生安全,市卫监局场所卫生监督科执法人员在突查泳池时也给予了提醒。
1、市民没有任何检测仪器,去泳池的时候如何鉴别水质?
答复:对于市民而言,没有任何检测设备,辨别水质可通过“望闻问切”四法:
一望:进入泳池前首先要看水的颜色和透明度,在水质较好的游泳池中,如果铺有白色瓷砖,会呈现出明亮的淡蓝色;如果铺有浅蓝瓷砖,则是深蓝色的效果;而池水一定要满足清澈见底的条件,比如看水面是否有漂浮物、水中是否有絮状悬浮物等,多天未换的池水会比较浑浊。
二闻:贴近水面时可以闻到淡淡的氯气味道,说明余氯的含量基本合格。如感觉到味道刺鼻,难以适应,则说明余氯的含量已经超标,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三问:泳池应该对水质进行公示,市民可询问工作人员该游泳池池水的更换时间频率及检测结果。
四切:可用手感觉池水是否有皮肤不适感,另外可以用手搅拌池水,使其产生泡沫,如果泡沫能在15秒内消散,说明水质比较放心。
2、游泳池的水更换有什么要求?
答复:目前我市游泳池换水主要有直流和循环两种方式,通常采用直流换水的多为室外游泳池,根据要求,至少每3日一换,而采取循环换水的泳池则必须每天更换部分池水,并且要对水质予以公示。
根据规定,游泳池的水质必须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卫监部门会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水质,检查的具体项目包括尿素含量、汗液含量等,还包括水中的氯含量、pH值、浑浊度、细菌含量等。另外,特别是室外泳池,在遇到大风大雨天气后,池水也可能受到污染。
3、学游泳时喝了水,不卫生的池水会对人造成哪些伤害?
答复:由于夏天泳池水温较高,水中的细菌、病毒、衣原体都有可能使泳客患上眼科疾病,其中较为常见的有红眼病和砂眼。此外,皮肤病、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外耳道感染等,都可能在游泳池中传染。
水质不佳还增加了泳客患上胃肠道疾病的风险。市民初学游泳时难免吞进少许池水,初学者和儿童吞进的池水会更多。当池水中致病菌数目较多时,吞入池水就有可能引起胃肠道疾病。如果池水“大肠杆菌”超标,泳后腹泻的几率就更高。
另外还有部分市民皮肤易过敏,通常能引起过敏的以水中的氯为主,另外不洁净的水或水中的絮状物也可能导致过敏,一旦出现该情况,请及时就医。
4、发现泳池有问题会如何处理?
答复:对发现不符合卫生标准要求的游泳场所,市卫监局将依规处罚,如责令改正、停业整顿、罚款等。如果发现使用未取得卫生许可批件的消毒剂、池水严重浑浊和存在传染病传播流行隐患的单位,将责令其关闭。市民选择泳池时也可以参考泳池等级,A级为优、B级为良、C级为一般。
市民如果对泳池卫生和水质存在疑虑,可拨打市卫监局投诉电话:0717-6444655。
三种情况下坚决不能下水
盛夏许多人喜欢到河里游泳,但是必须得注意安全。据宜昌市急救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该中心共受理溺水呼救21起,2015年截止到7月2日,共受理溺水呼救15起。其中共有9人不幸溺水身亡。
“无论是在正规游泳池,还是在各种户外游泳场所,有3种情况坚决不能下水。”葛洲坝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刘长说。
首先是酒后坚决不游泳。酒精的麻痹作用可直接作用于大脑指挥系统,会让人短时间失去知觉,而且酒后跳水的死亡概率极大,绝对应该引起注意;
其次,过饱过饥坚决不下水,最好是饭后一小时活动。过饱过饥下水除了对身体不好之外,还容易引起抽筋,这个在水里尤其是户外水域还是要尽量避免;
第三,大汗淋漓时坚决不下水。天热时,身体为了调节体温,排出大量汗,天越热,排汗毛孔越大,这时不能一下子浸入凉水中,否则寒气浸入,对身体没有一点好处。所以天热时,不可大汗淋漓下水,可先喝点冷饮,降低一下体温,汗干一下再下水。
刘长还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游泳者入水前都必须做全面的热身运动,未成年人或水性不好者应当在配备救生人员的情况下入水游泳,不可私自下水,到陌生水域探险;初学者禁止到1.5米以上的水域游泳;游泳完毕后,还应当进行淋浴,冲洗全身。另外游泳时还需注意防晒,以免晒伤皮肤。
城区有13处危险水域

游泳抽筋自救小贴士
刘长提醒市民,除了水流湍急的因素,很多泳者遇上了溺水事故多是因为水温低、体力不支而导致的抽筋,这在种情况下溺水者切莫慌张,应保持镇静,积极自救。具体方法如下:
1、对于手脚抽筋者,若是手指抽筋,则可将手握拳,然后用力张开,迅速反复多做几次,直到抽筋消除为止;
2、若是小腿或脚趾抽筋,先吸一口气仰浮水上,用抽筋肢体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肢体的脚趾,并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肢体的膝盖上,帮助抽筋腿伸直;
3、要是大腿抽筋的话,可同样采用拉长抽筋肌肉的办法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