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义超 通讯员张晓东 黄和平
男子赵某为牟利竟冒充友邻企业老板,将20余吨假冒伪劣原料供给养殖合作社。让赵某意想不到的是,这导致多位社员养殖的小鸡出现发育不良等症状。而据合作社统计,损失达392万余元。事后,赵某潜逃。本月14日,在当阳、钟祥两地警方协作下,赵某在钟祥落网。假冒伪劣的原料缘何会进入合作社,赵某又是如何骗取对方信任?
小鸡吃饲料后发育不良
2010年,当阳谢先生等数十户养殖户成立专业养殖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配给饲料、统一技术支持。随着合作社不断发展,养殖户也从中受益不少。
为了统一饲料,合作社专门从外地某公司采购磷酸氢钙用于饲料生产。2013年3月,3名自称该公司业务员的人员来到合作社,承诺将配送原料上门。双方立刻达成意向,并陆续交易了23吨原料。
让人意外的情况发生了。2013年5月开始,合作社不少社员反映养殖的小鸡出现瘫腿、拉稀、发育不良、难以长大等症状。合作社立刻进行调查。当年5月底,为探究原因,合作社将部分小鸡样本送至武汉高校专业机构检查,排除了病情等可能。
谢先生等人左想右想,此前合作社都是前往外地该公司运回原料,只有这一批原料系对方送货上门。难道真是这批原料出了问题?
合作社报警后警方调查
2013年5月,因损失过大,合作社向当阳市公安局经侦大队报警。民警会同质监部门现场调查。在合作社饲料生产仓库,警方提取了尚未使用的部分原料,并送往专业部门化验。结果显示,这批磷酸氢钙中含磷量仅为9.2%,远远低于16.5%的国家标准。社员们养殖的小鸡正是因为缺磷导致相关症状。
合作社向警方表示,业务员来之前,外地这家合作公司老总赵某曾电话联系合作社工作人员,“证实”了这些业务员的“身份”。当年3月,赵某的“公司”先后分两批向合作社发货23吨,合作社支付对方5万余元费用。警方随后锁定赵某身份,并在钟祥找到他。赵某并非合作公司老总,而是相邻一家公司的负责人,两家公司有业务往来。面对警方的询问,赵某十分配合,承认其的确向对方发货,而这批原料中加入了部分钙粉,导致饲料生产中部分指标缺失。
当年7月,在证据充分的情况下,警方对赵某实施抓捕。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赵某在得知自己的行为造成合作社损失后消失了。随后,警方将其列为网上逃犯。两年来,当阳和钟祥警方一直未曾放弃对赵某的抓捕。
本月13日,钟祥警方在例行走访中得知,赵某因病可能返回钟祥,随即将该信息告知当阳市公安局。14日,在钟祥警方协助下,当阳民警在钟祥一小旅馆内将赵某抓获。
办理该案的民警介绍,赵某50岁出头,其自身也从事饲料生产等业务。赵某坦承,其时常与相邻的这家公司有业务联系。其发现该合作社与这家公司有业务往来后,遂起心想从中获利。为此,其冒充该公司老总主动与合作社联系,并安排人员冒充公司业务员上门服务。为牟利,其将原料中掺入其他成分。事情暴露后,其得知对方损失较大,遂低调的在周边县市生活了两年,躲避警方视线。
数百万损失换来深刻教训
“我们当时也多了点同情心,想着双方共赢,换来的教训还是很深的”,该合作社成员谢先生在接受晚报记者采访时懊悔地说道。
事情虽然过去了两年,但因此给合作社造成的损失,谢先生还记忆犹新。他介绍,赵某提供的不合格原料累计生产出1000多吨饲料,单单这一项的损失就达392万余元,而由此带来的养殖户时间和精力上的损失难以计数。
谢先生回忆,当初“业务员”抵达后,希望合作社能从其手上下订单,协助完成任务考核。谢先生等人一想,又能送货上门,又能帮人完成任务,何乐而不为呢?
正是这一次“共赢”,让赵某钻了空子。合作社在这些“业务员”处下完订单,赵某从自己公司将不合格原料发往当阳。因外形、包装等都与之前产品类似,使得合作社防范不及。
谢先生所诉经过,在警方这里得到了证实。办案民警表示,赵某从事同类业务时,也曾从合作社的合作公司购进原料,为此对该合作社与该公司的关系已摸得十分清楚。让赵某自己都没想到的是,仅是一个电话,然后施以“送货上门”这样的优惠,就让对方放松了警惕。
“吃一堑长一智!”谢先生告诉晚报记者,该事件出现后,合作社在各个环节再也不敢马虎。其间,也曾有人提出更优惠条件供给原料,经检验样品,这些原料完全不符合要求。谢先生表示,希望发生在该合作社的事件能提醒更多同行提高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