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义超 黄强
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催生了不少未婚大龄青年男女。为摆脱单身,这些一不小心剩下的男女寻找另一半的心情也格外迫切,这也使得婚介所和婚介网站的生意越发火爆,应接不暇。
连日来,本报新闻热线6233333先后接到多起婚介纠纷和遭遇骗局的投诉,记者采访了解到,这类纠纷和骗局近几年来越发增多。律师和心理专家提醒,未婚男女在通过婚介所和婚介网站征婚交友时一定要保持谨慎,避免掉进“温柔陷阱”。
轻信婚介网站 男子人财两空
1982年出生的陈先生家住西坝,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往返宜昌和武汉出差,加上相对内向的性格,使得他已单身多年变成了剩男,找个合适的女朋友赶紧结婚成了他所面临的头等大事,全家也为此焦急万分。
为尽快摆脱单身状态,陈先生在父母的催促和安排下,于今年5月和6月先后两次被迫相亲。可和女方接触了没几天,便都因为双方没什么话讲、没啥共同爱好和性格差异太大不了了之。
7月19日,陈先生在家中上网时,网站上突然弹出了一小对话框,上面显示“真诚交友、告别单身”的字样,点击对话框进入网站一看发现,里面确实有不少女孩的照片,他便按照网站上的提示加了一个QQ号码为好友。
“给我介绍了一个。”陈先生说,这个名为“美丽的鱼”的网友在详细询问了他的自身条件和工作性质后,声称有一个荆州的女孩很适合他,随后将女孩的照片发给了他。看过照片觉得女孩长相很甜美,陈先生决定和女孩认识接触一下。
为了得到女孩的联系方式,陈先生按照该网友的要求通过手机银行转账,给对方汇去800元入会费,随后便添加了女孩的QQ和她聊了起来。
陈先生说,女孩自称叫小芳,在荆州一家医院做护士。在随后一段时间里,他经常通过QQ和小芳聊天,感觉二人挺聊得来,共同话题也多。8月初,网友“美丽的鱼”再次和陈先生取得了联系,声称小芳对他感觉也不错,现在网站准备在这个月底举办一个神农架三日游的大型相亲交友活动,希望陈先生能和小芳一起参加。
在支付了500元活动费用后,陈先生慢慢发现自己上当了。他说,小芳的QQ再也没有上过线,他最初以为她是工作忙,后来才发现不对劲,因为这个“美丽的鱼”也像消失了一般,当初点击的婚介网站也无法打开了。
男女还在接触 女方又在相亲
今年40岁的张先生家住宜昌市,因为已离异多年,去年5月他在伍家岗一家婚介所交了2000多元登记报了名,准备找一名合适的女士再次组建家庭。
很快,婚介所就给张先生介绍了一名条件相仿的女士,二人开始接触。吃饭、逛街、散步……在接触了一个多月后,张先生突然听说,婚介所又给这名女士介绍了一名男子,这让他十分气愤。
张先生说,他正和这名女士在相互接触了解,婚介所此举让自己感觉被欺骗了,“这样随意的重复介绍,让人很难接受。”
随后,张先生找到婚介所要求退费,但婚介所只愿意继续给其介绍对象,拒绝退费,双方也为此产生纠纷,时至今日仍未解决。
记者和这家婚介所负责人取得联系,对方表示,在介绍了该女士和张先生认识后,又介绍其他男士和该女士认识,是应那名女士本人的要求,并不是无故的重复介绍。婚介所在收费登记时,都会详细询问了解当事人的身份信息、条件和择偶标准,并且在收据上写明该所只负责牵线介绍,成功与否靠男女自己把握。而且当事双方若发生经济和感情纠纷,均和该所无关。
鹊桥陷阱几多 相亲勿忘维权
近年来,涉及相亲征婚的纠纷已经被媒体曝光多次。不仅是纠纷,一些网络交友平台甚至被不法分子利用,借相亲为名骗财骗色的案件也时有发生。
刘女士在宜昌婚介行业工作多年,她告诉晚报记者,由于生活节奏加快,30岁至40岁的大龄单身人士逐渐增多。加上彼此之间固定的生活、工作圈子,相互结识异性的机会并不多。正因如此,交友网站、婚介机构的人气才不断上升。在缴纳相应介绍费前,当事人应仔细阅读相关协议,规避风险。例如一些交友网站,就明确“仅提供交友平台”,对相亲对象身份的真实性实际上很难把控。在婚介机构登记时,更应该注意协议内容,确保协议内容的具体可操作性,尤其涉及到自身权益和享受服务的范围。
湖北七君律师事务所律师熊灿辉介绍,在与婚介机构交流时,相亲当事人不要仅相信工作人员的口头承诺。此类承诺证据不好保留,有必要达成正规的书面协议,认真核实协议内容,并留存一份在自己手中。市民在相亲网站登记、注册、缴费时,最好能将与服务人员的交流内容保存下来当作证据。一些协议性的页面有必要进行复制、截图。一旦发生纠纷,这些都是维权所不能缺少的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