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方龄皖
20日晚,在宜昌城区一辆公交车上,一名年轻女子端着碗炕土豆上车。面对司机劝止,女子称“经常在车上吃东西,从没人管”,执意带食物上了车。为表示抗议,司机停车不走,双方僵持不下,整个过程也被车上乘客拍下上传到微博,引来舆论热议。(详见今日本报01版)
公交车厢是公共空间,身处其中,自然要遵守公共规范。赶时间也好,饿极了也罢,不管什么理由,都不能成为自己不文明的借口。7月1日起实施的《宜昌市公共交通乘车规则》也明确规定公交车上禁止吸烟和饮食。
女乘客不顾劝阻在车厢里吃东西,这种不文明行为固然让人难以接受,但是公交车司机以停车相逼,挟一车乘客的出行利益与其对峙,将对方陷入更加不义的位置。显然,司机这种劝阻乘客不文明行为的方式和做法也不文明,甚至比乘客在车厢里吃东西更甚。《宜昌市公共交通乘车规则》虽然规定车厢内禁烟禁食,但并没有赋予司机停车劝导的权力。司机擅作主张,拿女乘客一个人的错误惩罚了一车人。
公交一分公司负责人也承认,“停车劝导”的冷处理方式也有问题,会影响公交线路正常运营。其实,更深层次问题是这种略带“以暴制暴”性质的做法,不仅解决不了实质性的问题,反而会加剧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裂痕。很多人报怨,如今社会戾气重,动不动就相互对骂,甚至拳脚相向,这种以暴制暴思维制造的情绪累积是其根源之一。有网友在网上谩骂这位女乘客,甚至要“人肉”她,正是这种暴戾之气的蔓延。
公交公司作为公共服务机构,理应努力放低身段,把乘客利益放在首位,以提供优良的服务作为第一宗旨。即便遇到部分乘客有不文明行为,应当努力以文明的方式去说服对方。不要以为站在有理的一方,就获得了天然的行为正义,言行无忌。其实,有理更应该好好说话,否则,有理也会变得无理。
女乘客在车上吃东西遭受到了乘客鄙视和谴责,也就是说她的不文明行为已经造成了自身名誉受损。我们社会之所以能够一步步向好,靠的正是这种社会公德的归化力量,它能像水一样把人导向文明的轨道上来。公交公司应该明白一个常识,靠不文明的方式肯定不能劝导出文明的乘客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