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家一户的散养,到社会资本进入,促成规模化养殖的热潮兴起,宜昌牛羊产业化发展步入转型期。9月26日,宜昌市牛羊产业协会正式成立,200多家“牛倌”“羊倌”要实现抱团发展。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宜昌牛羊产业发展迅速
牛羊产业是宜昌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宜昌肉牛出栏7.3万头,肉羊出栏163.11万头。虽然宜昌的牛羊产业发展迅速,但其自身依旧存在一些缺陷。市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宜昌对于优良品种保护开发不够,宜昌白山羊和本地黄牛品质优良,但没有很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纯种宜昌白山羊数量很少。
另外,牛羊加工滞后,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绝大部分企业是卖活牛、活羊,加工增值远远不够。同时,品牌培育滞后,大多数企业缺乏品牌战略意识。目前全市涉及牛羊产业的中国驰名商标尚为空白,宜昌市知名商标仅有“喜旺”、“俏牛儿”、“老高荒”等5件。
众多社会资本投入牛羊产业
业内人士预计,2020年宜昌人均牛肉、羊肉消费量将达到8.9公斤和5.67公斤,将为全市牛羊产业提供巨大发展空间。
对此,宜昌市牛羊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宜昌牛羊产业具有自身的优势,宜昌白山羊已注册为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另外,全市还先后引进了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波尔山羊等多种优良品种。
全市群众养殖热情也逐渐高涨,许多山区农户已在自觉地开展人工草地建设,发展牛羊规模养殖。部分外出打工人员和大学毕业生回乡投资创业,流转土地种草养牛养羊。同时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牛羊产业发展。
企业抱团更利发展
“此次宜昌成立牛羊产业协会,就是架起政府部门和经营主体之间的桥梁,促进牛羊产业有序发展。”宜昌牛羊产业协会会长肖贤方说,协会成立后,将制定牛羊产业行为规范,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开拓国内外市场。
肖贤方告诉记者,今明两年,协会将组织开展1次大型畜产品交易会,创建和培育1-2个宜昌市牛羊产业公共品牌,来提高牛羊行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宜昌市畜牧兽医局局长沈洪学也表示,企业抱团发展更利于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全市牛羊产业协会刚刚组建就有206家企业加入进来,今后该局将在政策宣传、技术推广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帮助。2015年,全市预计肉牛出栏超过10万头,肉羊出栏达到200万只,牛羊产业产值达到35亿元,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
本报记者高炜 通讯员隋士元 谭泽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