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元媛 通讯员雷琅棋
24日上午,来自国内铁路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的13位专家,沿途踏勘了已经闲置多年的宜昌东至小溪塔既有铁路的现状。当天,宜昌东至小溪塔既有铁路综合改造城市交通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会在城区召开,这段21.191公里的闲置铁路经过改造后将开行城市轨道交通,成为宜昌大城建设中的一道亮丽的“流动风景线”。
记者昨日获悉,专家组意见公布:宜昌东至小溪塔既有铁路综合改造城市交通工程项目是宜昌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补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符合中国铁路总公司对技术文件编制深度及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同意按照专家组意见修改完善后,作为下一步勘察设计阶段工作的主要依据。
根据可研报告,宜昌东至小溪塔既有铁路综合改造城市交通工程是以既有的鸦宜铁路支线为基础,对沿线路基、轨道、通信、信号、电气化等进行改造,通过增设客运车站,对线路进行全封闭全立交改造,开行高质量的新型快速旅客列车。项目建成后,将是一条以客为主,兼顾少量货物运输的线路,主要服务于伍家岗区、西陵区、夷陵区和宜昌高新区的公交客流。
沿线计划设12个站
据悉,宜昌东至小溪塔既有铁路综合改造项目沿线将设置宜昌东城轨站、合益路站、中南路站、杨岔路站、科技馆站、宜昌站、体育场路站、葛洲坝站、沙河站、东湖路站、发展大道站、小溪塔站等12个车站。其中利用宜昌既有站,改建小溪塔站,其余站点为新建站。
既有铁路线路全长21.19公里,改造项目估算投资11.64亿元,按照国铁Ⅱ级标准建设,列车速度60公里/小时。项目工期18个月,计划2015年12月开工建设。
按照宜昌大城建设的要求,在项目改造过程中,还将同步进行铁路沿线的边坡治理、绿化美化、环境整治及城市整理工作,同时开展沿线交叉道口、市政道路、管线管网等市政配套设施建设,打造安全、便捷、舒适的“流动风景线”。
运行市域铁路动车组
据相关部门估算,宜昌东至小溪塔既有铁路综合改造项目连接西陵区、伍家岗区和小溪塔街道等城市主要组团。组团规划常住人口2030年达161.2万人,占宜昌市的比重为53.4%。
要满足如此多人口的公共交通出行,专家们讨论后,比较认可采用市域铁路动车组的模式运营。据了解,城市轨道交通主要分为市域铁路、地铁、轻轨、有轨电车、胶轮路轨、单轨、中低速磁浮等。
宜昌东至小溪塔既有铁路处于宜昌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1号、2号及3号线的空白区域,可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有效补充,在宜昌东、宜昌北等站点可以无缝换乘。为了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并兼顾货运功能,节省投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中铁四院建议采用市域铁路动车组的模式,得到了与会铁路专家们的高度认同。
单线运行弥补线网缺陷
中铁四院分析,小溪塔—西陵—伍家岗通道,未来将成为宜昌市域范围内最主要的客运通道。宜昌东至小溪塔既有铁路改造完成后,全日客运量近期达到3.42万人次,远期4.14万人次。可以和BRT系统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有益补充。
根据规划,未来小溪塔—西陵—伍家岗客流主通道内,将有轨道交通1号线、BRT系统、宜昌东至小溪塔城际动车组三种主要公共交通方式。BRT系统在小溪塔至宜昌东站的走向为夷兴大道、三峡路、夜明珠路、东山大道、桔城路,这也是这一方向客流量最大的主通道,未来的轨道交通1号线在这一方向经过夷兴大道、夜明珠路、夷陵大道、桔城路。这两条线路重叠度较高,便于主通道附近居民的出行。但是,对于这一走向非东山大道、夷陵大道的居民来讲,则缺少大运量、快速便捷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宜昌东至小溪塔城际动车组的运行,将有效弥补这一缺陷。
同时,由于宜昌东至小溪塔轨道项目与轨道交通1号线在部分路段距离较近,为避免重叠吸引客流等原因,目前宜昌东至小溪塔轨道项目推荐采用单线方案。杨岔路站、沙河站、东湖路站可办理会让作业。
平交道进行立交改造
在黄河路、胜利三路等地,城市道路与铁路相交,如何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改造,采用道路高架还是要求轨道下沉?专家们现场辩论,十分激烈。
根据规划,此条轨道线路大部分位于宜昌市区内,沿线周边民房较多,道路复杂,环境差。记者从会上获悉,本线将既有线综合改造为城市交通工程,发车频率较高,通行速度快,为维护铁路运输安全,此项目研究平交道改造执行全立交原则,对原有平交道地段进行研究后,提出综合立交方案。
胜利三路平交道口是夷陵长江大桥下由东往西单向行车道口,行人自由穿梭。既有道路从道口往东坡度较大,道口西侧胜利三路与东山大道已是三层立交,现已通车运营的BRT,采取胜利三路与东山大道综合改造方案。
黄河路平交道口存在两股道铁路,针对该平交道口黄河路人车通行现状,以及其与夜明珠路的交通衔接,进行互通改造,在铁路封闭的情况下连接黄河路与夜明珠路。
据悉,在对既有铁路改造的同时,还将同步对铁路沿线的边坡、绿化、房屋、环境等进行综合治理。
多种方式降低噪声影响
如何有效降低噪声对轨道交通周边居民的影响?专家组提出了修建隔音设施、利用绿化消减噪声和对建筑本身改造等3个降噪方案。
铁路沿线的噪声主要产生于轨道,因此在铁路沿线的重点地区采用隔音障这种方式来降低噪声的影响程度成为最有效的途径。隔音障是由高密度的吸声材料构成,对噪声产生的根源部分可以产生减低声响等级的作用,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吸收空气震动来减少声响的传播。适用于沿线环境对噪音控制有较高要求的地区。
植物可以消减噪声的作用已经是共识,根据相关测试,合理的植物搭配能够对噪声消减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注重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选择和搭配植物,充分利用植物的减噪功能,同时植被可以吸收铁路产生的灰尘。
住宅、公建等对噪声防控有特殊需要,对建筑本身进行防噪的改造也是重要途径。结合铁路沿线建筑的改造减少噪声对室内的影响,比如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对建筑的窗户进行更换。
老铁路改轨道交通,市民充满期待——
穿城而过 坐着火车去上班
本报记者邹前俊 通讯员牟立寅 文/图
穿城而过的这条铁路见证了宜昌的发展历史,对于宜昌的兴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自宜昌老火车站停止客运后,曾经的繁忙一去不复返,没有火车的轰鸣声沿线落得个清静,却未淡出人们的视线,更希望它成为市民便捷出行的轨道交通,如今,梦想即将成为现实。
9月24日,记者走访城区铁路沿线居民及普通市民,均热切盼望老铁路早日改建成轨道交通。
重走沿线脏乱差成代名
24日上午,淅淅沥沥的雨下个不停,记者雨中踏访了中南路至港窑路段的既有铁路。铁路沿线环境糟糕程度用“脏乱差”三个字形容一点不过分,部分路段甚至不堪入目。
10时许,沿着铁路进入汉宜村3组路段,不少沿铁路两边而建的民房内穿出的PVC管将污水直接排入铁路排水沟。由于该路段长期无人清理,路基石落入水沟中,导致污水淤积,即使是雨天路过时,难闻的臭味仍扑鼻而来。
记者注意到,部分居民区较为密集的路段,铁路边上堆放废旧家具等杂物,或堆积生活垃圾。没有居民区的路段则两边杂草丛生,坡坎上或被人开发成菜园子,或长成小树林。
沿线居民区路段设置的绿色铁丝护网和围墙,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居民可随意进入铁路行走。一路上记者看到,多处写着“火车撞人高发地段,严禁在铁路上行走”这样的标语,尽管红色大字非常醒目,但不时可见撑着雨伞在铁路上行走的人们。“走铁路近些,自己注意点不会有事,再说现在火车也很少了。”李大妈住在汉宜村5组,每天出门买菜都要沿铁路走一段。早些年,李大妈目睹过多起火车撞人事故,每次出行都格外注意安全。
居民探访 烦恼总挥之不去
这条贯穿城区的铁路,对沿线居住的市民来说,噪音、出行不便和安全隐患是他们挥之不去的烦恼。
家住汉宜村5组、62岁的刘斯信,1994年将房子建在铁路边的坡坎上,一道10多级台阶的梯子垮过铁路排水沟。像许多沿线民房一样,刘斯信家也是通过PVC管子将生活污水排入到排水沟里,每天出门一下台阶就是铁路,以及扑鼻而来的臭味。“也不想天天走铁路,还闻着这臭味,可是没办法改变啊!”刘斯信认为,门前的铁路改成轨道交通是好事,即使将来要拆迁他也会配合。
20多年来,居住在铁路边上有哪些不便,刘斯信有说不完的话。“出门就是铁路,买了车也开不回家,平时送桶水都要比别人贵1元钱。”刘斯信说,还没有建宜昌东站的时候,门前这条铁路非常繁忙,他家处在一个变弯道附近,火车经过不论白天黑夜都会鸣号,经常半夜被吵醒,而且每年都有火车撞死人的事故。如今,每天只有一两趟货运列车在走,虽然落得个清静,但沿线没人维护,环境卫生却越来越糟糕。他希望,改造成城市轨道交通时要考虑周边住户的实际情况,将出行和环境整治都搞好。
52岁的余先新在杨岔路附近的铁道口边住了将近30年,出行安全和噪音曾经是他最大的烦恼。对于未来轨道交通投入运营,余先新最期待的是方便出行,“现在开车出门就是东山大道,感觉没起到缓堵的作用,比如说今后能坐火车去夷陵广场,肯定不得自己开车子。”余先新听说在杨岔路有一站感到非常高兴,“出门就可以坐火车了,说不定未来这一带的房子可以升值!”
采访中,不少沿线市民表达了希望改造成轨道交通,能让出行更加便利,居住环境变得更好。
蝶变在即 期待出行更便利
事实上,自从宜昌老火车站停止客运后,关于城区这段铁路的应用,市民和网友都有许多期待。
网友“清风雨鸽”曾在东湖社区论坛发帖:“利用现有城区铁轨,比如,宜昌火车站至肖家岗段可与小溪塔线共线运行,而肖家岗至葛洲坝船闸段既有线路已拆除,建设时,肖家岗至三三零段可按原路基重新敷设线路,三三零至葛洲坝船闸段在原路基下进行运行。”该网友绘制了线路图和设计环节,甚至列出了4条线路的详细站点分布,引来众多网友关注。
今年初,市政协委员祁必清在“两会”上提出建议,切实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利用城区既有铁路发展地面轨道交通,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他认为,大力发展地面轨道交通,发挥伍家岗至小溪塔现有铁路的作用,可建设成为全国少有的城区内观光列车,为旅游名城增加名片和色彩。
轨道交通作为一个城市立体交通网络的一环,建成后对于城市交通状况的缓解作用是无庸置疑的,也意味着市民能够直观的感受到轨道交通带来的改变。如今,梦想即将变成现实,不少市民为之激动。
“希望能够早日修好,缓解城区的交通压力。”家住胜利四路的罗先生认为,现在城区几条主干道在高峰期比较堵,建成轻轨肯定可以减轻堵车的现象,而且把老铁路改造成城市轨道交通后,城市范围会变得更大,整个城市形象都会上一个档次。
“修好了以后,对我们生活来说最主要的影响还是方便出行。”市民张先生说,在武汉、南昌等一些城市都有改造老铁路的先例,不仅对铁路周边环境面貌带来改善,至关重要的是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让老百姓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