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热线
  新闻
专题
资讯
要闻
  房产
二手
楼盘
装修
  旅游
线路
景区
游记
  健康
两性
时尚
数码
 交易市场
 三峡特产
三峡论坛
便民电话
半山云庭
   新闻首页  |  今日要闻  |  焦点资讯  |  专题报道

宜昌现有百岁以上老人116人 婆婆占八成

来源:[ 三峡新闻网—三峡晚报]   2015-10-21 09:54:25 作者:   选择字号:大

本报记者高伊洛

昨日,宜昌市老龄办公布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803704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0.07%。这其中,80岁以上老人超过11万,百岁以上的老人共有116名。心态好,家庭和睦,是宜昌百岁老人普遍的养生之道。

★60岁老人超80万

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2013年1月实现了全覆盖

全市有各类老年大学(学校)14所,在校学员2.8万名

基层体育健身设施覆盖率达到84%,其中城镇达到100%

★百岁老人长寿秘诀

脾气好 宜昌超过8成的百岁老人子女介绍,他们的父(母)脾气很好,和家人及周围邻里相处融洽,而且特别乐观

家庭和睦 百岁老人中,和子女同住由子女赡养的占到90%以上

睡眠足 几乎所有的百岁老人都是早睡早起型,中午还有午睡习惯。平均每天保证10个小时的睡眠

★百岁老人爱晒太阳

116名百岁老人中,生活完全能自理的占到70%以上

闲坐:闲坐晒太阳几乎是所有宜昌百岁老人的共同爱好

走路:在生活能自理的宜昌百岁老人中,超过90%都每天坚持走路、散步

打牌:1成以上百岁老人偶尔和家人邻居打牌

看电视:4成宜昌百岁老人爱看电视,经常看歌舞类文艺节目

老年体育人口达到70%

宜昌市现有注册的老年专业社团组织40多个,会员10000多人

★当阳百岁老人最多

从地域来看,我市百岁老人最多的是当阳,共有35人。且这些百岁老人大多居住在临近中心城镇、交通条件比较便利的农村。

神医、电信诈骗、保健品,3类骗局多针对老年人

本报记者杨自林 实习生邓可

街头神医诈骗、电信诈骗和保健品骗局,是目前针对老年人高发的骗局。

社会学家说,子女们常回家陪陪老人,不要让父母感到孤独,是防止老人遭受骗局的最佳“处方”。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老人们营造和谐安定的晚年生活。

从事药品行业的女儿

没能阻止母亲迷上保健品

18日,城区张女士打进本报新闻热线6233333诉苦,大半年来,母亲迷上了保健品,花费近3万元,买回一堆“垃圾”。

张女士本身从事药品行业,熟知各种药品和保健品等,但她依然没能阻止住母亲。年初,一名业务员找到母亲,邀请她前往夷陵广场附近听健康知识讲座。从那以后,母亲经常早上6点起床出发,约上几个老伙伴,兴高采烈地去听讲座。

每次听完讲座回来,母亲会带回一些米油以及鸡蛋等食品,但是随后保健品就送上了门。各种补钙的保健品、带有按摩功能的手表以及各种“高科技”仪器等。每次花费不大,最多也不过1000多元,家里存放了一大堆。

张女士一查,原来这些“从头补到脚”的保健品都是小厂生产的,实际价格并不贵,但到了母亲手中,价格就翻了数倍甚至数十倍。

见这些情况后,张女士从各方面对母亲劝说,说得自己口干舌燥,可母亲依然无动于衷。母亲今年63岁,年轻时吃了不少苦。张女士的父亲也知道这些情况,但父亲说,年轻时那么苦都挺了过来,现在日子好过了,不能为了这点小钱吵闹。父亲有些“纵容”的态度,让张女士本想通过合法手段维权的想法打了退堂鼓,只能以花钱买平安的想法,放纵母亲的行为。

更让张女士吃惊的是,这些推销保健品的业务员,对自家情况了如指掌,肆无忌惮的推销。

神医、电信诈骗和保健品

这三类骗局多针对老年人

20日,记者在公安、工商和药监部门采访梳理发现,除开保健品骗局,还有另外两类属于治安、刑事案件的骗局,也盯上了老年人,且这3类骗局在宜昌频繁发生。

据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介绍,针对老人的主要以街头神医诈骗和电信诈骗为主。

家住枝江七星台的老太陈某,丈夫因病致残,又逢旧病复发十分着急。今年5月8日下午4点,陈某拿着X光片到医院去复查。在枝江城区一繁华路口,一外地妇女向她打听一个神医的地址。接着又有两女一男粉墨登场,分别扮演外地求医问路人、热心带路人、神医孙女、司机等角色,以神医能治好其丈夫的病,还能替其全家消灾为由,骗走受害人79000元用于治病的救命钱。当陈某清醒过来意识到被骗时,嫌疑人已消失的无影无踪。

电信诈骗分为很多种,比如中奖、投资理财、借精生子等,这其中以“猜猜我是谁”相对较多。

汪女士的母亲朱婆婆今年72岁,由于不愿跟子女住一直独居。去年初,朱婆婆在家用座机接了个电话,对方是个男子,老人问他是哪个,对方却让她“猜猜我是谁”。朱婆婆报了几个名字,对方都说不是,当听出是荆州口音时,她想起那边确实有个表弟。当老人说出名字时,对方称“就是我”。最后,对方以自己儿子买房结婚还差些钱为由,从朱婆婆手中骗走两万元。

110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这些骗子往往通过老战友、老同学或儿孙辈朋友为由,与老人搭上关系后,再借钱行骗。

老骗术骗老屡屡得逞

从源头下手加大监管

据110指挥中心民警介绍,在一定时期,针对骗局高发的种类,会专门针对性地进行预防。比如电信诈骗,老人们会通过银行转账,警方会与银行各营业网点联动,一旦发现老人有大笔转账或汇款,银行及时劝阻,并及时通知辖区警方,以防止骗局的发生。

这样的联动机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警方和银行曾多次成功制止骗局的发生。比如长阳一位66岁的老人李某是“菜鸟”级股民,为了挽回今年在股市的亏损,听信网友的推荐,准备花2万元购买一款“神奇炒股软件”。今年9月20日,到银行汇款时,幸亏银行职员发现端倪及时报警,民警赶到银行将欲汇款的老人拦下,成功阻止一起网络诈骗案件。

针对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后的相关投诉急剧上升,市消费者协会曾多次发布消费警示,提醒老年人谨慎购买保健品。

而据市工商局12315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工商部门打击违法推销保健品主要看是否存在涉嫌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无照经营等违法行为,但很多情况下商家有正规的手续,保健品说明书、宣传单上并不存在夸大宣传,销售人员往往是暗地里向老年人肆意夸大功效,收集证据非常难。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称,这些保健品骗局现场,并不卖产品,往往私下将产品送到家中,现金交易没有票据,很难取证和维权。而这些购买保健品的老人,要么是上当不易醒悟,要么就是醒悟过来已经晚了。

12315工作人员介绍,到中心咨询的老年人不少,90%老人都是以产品太贵或吃了没效果要求退货,工商部门会给老年人一些知识普及,并进行劝说,从源头上制止骗局的再次发生。

驱走老人心中孤独

才是防止受骗最佳“处方”

警方介绍,老人在不知不觉中上当受骗,引发很多社会问题。警方提醒老人,遇见类似情况,千万不要贪图小便宜;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不要轻易转账和汇款、更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

中南民族大学社会心理学家刘芳介绍,老人之所以会对保健品“着魔”,首先是因为老年人身体状况大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疾病,有的是常见病,有的是突发疾病,他们非常渴望自己的身体能够健康起来。而这些所谓的保健品讲座,常常夸大其词宣传自己的产品治疗各种疾病的效果如何好。为了健康,老人往往容易轻信这些宣传。

对于高发的“猜猜我是谁”骗局,刘芳认为,老人渴望与他人沟通和联络感情,骗子往往打出“情感牌”,在这个时候,老人往往容易陷入其中,少了戒备心理。

对于家中有“着魔”保健品的老人,刘芳支招:家人要常回家陪陪老人,多跟老人沟通,讲讲媒体上曝光的买保健品上当的案例。经常提醒老人,这些都不能治病。让老人做一些锻炼或者陪老人一起锻炼,这才是真正的健身强体、不生病之本。还可以让老人多看看正规科学的养生讲座,了解正确的养生之道。




  相关链接



Copyright © 2002-2012 www.sanxia.net All Rights Reserved.三峡宜昌热线 版权所有  鄂ICP备09011189号-2
免责声明:三峡宜昌热线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
热线客服E-mail: webmaster*sanxia.net   三论客服E-mail: bbs*sanxia.net (发邮件*号请改成@)
关于我们 - 隐私权保护 - 信息合作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