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高源 实习生黄明强
就在宜昌市民正为熏肉、熏香肠做准备的前夕,一篇题为《世界卫生组织:火腿培根为致癌物,与砒霜同列》的报道在微博、微信引起了极大轰动,犹如一个重磅炸弹,让很多市民议论纷纷,观点不一。难道市民天天吃的都是致癌物?宜昌各大菜市场肉制品的销量又有何变化?
昨日,记者随机走访了城区多家市场进行调查,同时也特邀我市的资深营养师向劲松和国家高级公共营养师张宇进行解读。
肉制品销量无明显变化
记者在宜昌城区的东山市场、金桥市场、四〇三菜市场等多家市场调查发现,火腿、香肠、腊肉等肉制品销量并没有因为该报道而出现明显的下滑。
在东山市场经营多年的唐师傅告诉记者:“这几天腊肉、香肠卖得只比往常少一点点,主要是年轻人买得少了,但是这些东西年轻人本来买得就不多。而一些年纪稍大的老主顾好像根本就没有受到影响。”唐师傅说,最初他听说这条新闻时还紧张了一下,生怕客源大减,但几天下来基本没受到影响,“
金桥市场一位卖肉制品的李老板说:“来我这里买肉制品的很多都是开餐馆的,销量还比较稳定,这条新闻出来的时候碰巧宜昌降温,我的肉制品销量不仅没有因为这条新闻下滑,反而还因为天气变化略有增加。”在四〇三菜市场,记者同样看到,还是有不少居民在购买肉类制品,店家张老板表示:“该卖多少还是卖多少,和以前差不多。
受访市民多数很淡定
对于《火腿培根为致癌物,与砒霜同列》的新闻,市民又如何看?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20位市民。20人中有6位表示并不知道这则消息,但知道后也不会太在意;其余14位均表示看过或者听说过,多数认为这条消息有点“危言耸听”,但今后也会考虑少吃些肉制品。从年龄来看,年轻人更在意该消息的“肉制品致癌”说法。
家住城区刘家大堰的张先生今年26岁,“每到过年前,我们家都会托长阳老家的亲戚帮我们做香肠、腊鱼、腊肉,我爸妈也喜欢吃,他们身体一直很好。但世卫组织毕竟够权威,不管怎么说,今后少吃些就行了。”
家住东山大道福泰华府小区的李女士今年37岁,李女士表示并不清楚此事。她表示:“反正我家又不是天天吃那些东西,偶尔的吃一顿应该不会有问题的。”
家住西陵二路的王先生今年52岁,对于这则消息,王先生表示“不相信”。“我都吃了这么多年的腊肉了,要是腊肉致癌的话我不早该得了?”
致癌等级≠致癌能力
对于世卫组织的这则新闻,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呢?肉制品究竟还能不能吃?记者联系了我市的资深营养师向劲松和国家高级公共营养师张宇。“加工肉被列入致癌物名单,主要是因为其制作过程中加入了亚硝酸盐等物质,然后生成了亚硝酸胺等致癌物。有资料显示,喜食腌制食物的居民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确实会高一些。”向劲松说,其实亚硝酸盐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如绿叶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相对较高,大约为每公斤4毫克。人体对亚硝酸盐的一次性安全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0.2毫克,如果你的体重是50公斤,那么一次性摄入10毫克亚硝酸盐是安全的。换算成吃蔬菜,一次性吃2.5公斤以内是安全的,但一般人吃不了这么多。
张宇表示,尽管加工肉制品被列入“1类致癌物”,并不表示它真的成为“和砒霜并列”的毒物。“致癌性和毒性完全是两回事,‘和砒霜并列’是一种误读。砒霜的确是很强的致癌物,但砒霜更令人担心的其实是它的急性毒性,很小量都可以毒死人。”“此外,虽然培根、火腿为最高的1类致癌物,但致癌等级与致癌能力——每天吃多少会得癌症没有直接联系。”
张宇说,在1类致癌物中,还有很多是人们意想不到的,比如酒精和酒精饮料、中式咸鱼、太阳辐射、紫外线等。就拿酒精和酒精饮料来说,大量证据显示它会增加各种疾病和癌症的风险,但人们依然开怀畅饮,“因此,致癌的关键还是在于量。”
我们还能愉快地吃肉吗?
“致癌物也有量的概念。”向劲松说,正所谓“万物皆有毒,关键在剂量”,即使是1类致癌物,导致癌症也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酒精是1类致癌物,谁都知道喝酒伤身,但偶尔喝喝则无大碍。加工肉类和红肉也是同样的道理,肉类带来的健康风险与健康收益需要取得一个平衡。
向劲松建议,红肉是人体必需的铁、锌、维生素B12和蛋白质的重要来源,某种意义上说是人体所不可或缺的,因此也不必完全摒弃。人们在食用红肉和加工肉制品时,一方面需要按照平衡膳食宝塔的推荐,将摄入量控制在1两到1两半之间的合理区域,并混搭鸡鸭鱼肉食用;另一方面,烟熏、腌制等肉类加工工艺本身并不健康,在有条件的时候尽量优先选择食用新鲜肉类。
那么怎样吃腊肉比较安全呢?张宇建议:首先,最好是用清水把肉彻底的清洗一遍,甚至是煮一遍,去除其中的灰尘、腐坏部分等;其次,吃的时候要注意和蔬菜搭配,蔬菜中含有的维生素C还可以促进红肉中铁元素的吸收;第三,不要喝腊肉的油汤,尤其是味道比较重的,油汤会导致高血压、胆固醇升高等多种问题。“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偶尔吃一次培根、火腿带来的风险依然小于美味带来的愉悦”。
降温多穿衣才不会病?不准确
网传:降温的时候要多穿一些,不然就会生病。
市中医医院综合内科主治医师赵为军:
可能是人们常常在冬季出现咳嗽或感冒,所以很多人就会认为受凉就会感冒。
正确的做法:当然,在天气变化时我们还是要适当增减衣物。但如果你担心气温转凉会容易感冒的话,与其担心衣服不够厚,不如更注重洗手等预防病菌传播的方法。
运动锻炼时疼才有效?错
网传:运动锻炼时必须要感觉到疼才最有效果。
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副主任医师胡学伏: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疼才有效果”这句话被越来越多的健身人士奉为真理。99.99%的人进行运动锻炼,不是为了奥运冠军。所以没必要在每次锻炼中都把自己逼到极限。而且,忽视疼痛继续“竭尽全力”,很可能引发严重的运动损伤。通常情况下,能够达到体能极限的85%为最佳运动状态。如果发现在每次运动后,身体感到极度疲惫,甚至在一周后仍感不适,这可能意味着运动损伤,应及时就医检查。
不舒服就吃点维生素C?错
网传: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吃点维生素C可缓解。
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主治医师谈燕清:
除了能够带来一点点的心理安慰之外,生病时吃维生素C片并不会有任何帮助。在平时的生活中注重运动锻炼来提高免疫力,不要等到生病后才临时抱佛脚。提高免疫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健康的饮食搭配、规律的锻炼,以及一颗恒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