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义超
核心提示
互联网时代,手机已是百姓生活的必备品。当下各类品牌的手机也层出不穷。有没有一款手机,专门针对农民,既能提供农业信息,又能给农民生活带来便捷服务?长阳农民黄胜刚,决定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今年11月起,他开始通过自筹资金及网络众筹方式,立志为数以亿计的农民打造一款公益性为主的“锄头手机”。
农村小伙儿发帖 网络众筹造农民手机
“大家好,我来自湖北宜昌市都镇湾金福村,上溯三代正宗农民,父亲至今以放羊和种地为生。”11月1日,一则标题为《“锄头手机”专为农民打造的定制手机》的帖子,开始在网站、微博、微信上流传。发帖人正是来自长阳都镇湾33岁的黄胜刚。
黄胜刚是谁?发这样的帖子是炒作还是故弄玄虚?
“不为炒作,是真心想做点对农民有意义的事情。”3日下午,记者辗转联系到尚在北京的黄胜刚,他刚刚和程序员谈完相关APP的构架。
黄胜刚称他从小在农村长大,高中毕业后参军。2003年退伍后,他前往北京打工,做过业务员、网站经营等众多行业。因为在外打拼,他很少回长阳农村老家。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农村网络建设也飞跃发展,村民们对网络的应用却知之甚少。”黄胜刚说,因为看到了村民与互联网之间的距离,便想着开发一款能够集农民农作、生活等相关APP,还具备看病、娱乐等实用性功能,简单上手的定制手机。打个比方,农民需要什么种子、化肥,点击APP就能简单订购。如果农民朋友要外出旅游,又或是推荐家乡美景,通过手机快捷APP,就能立刻获取针对性的推荐和推送。
黄表示,时下关心农村建设的企业、单位和个人比较多,他发帖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吸纳更多力量,一起来办这件事。为此,他通过支付宝、微信等发起了众筹,即便是一元钱,他也会接收。
“锄头手机”创意新 有人觉得眼高手低
帖子发出后,虽然引起不少网友的关注和鼓励,但对此怀疑的人也不在少数。一个没有背景、资金、技术的农民怎么造得出手机?
黄胜刚将一份近万字的项目策划书通过网络传给记者浏览。随后,他还将部分APP框架也发给了记者。
“我不是骗钱,更不是忽悠,现在已经开始运作了。”黄胜刚告诉记者,他有着10年互联网经营的经验,同时也从小在农村生活、学习。纵观目前互联网领域,集合农民多领域需求的手机非常鲜见。他将手机取名为“锄头”,言下之意就是为农民量身定制的意思。
一个普通人要造手机,得多少资金?靠网络众筹,能够起到作用吗?
对于部分网民的质疑,黄胜刚觉得在意料之中。他认为,梦想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发帖至今,他先后收到数十位网友的众筹资金。同时,他也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并正在对他名下的房产进行抵押,以期获得更多的贷款。
“靠我一个人肯定不行,但我尽力迈出第一步。”黄胜刚说,他对此早有规划。例如先期开发和收集手机内需要的APP,这些已经在开始运作。随后,将与手机厂商进行合作,以期通过合作营销的方式,将“锄头手机”量产,并通过简单培训,让广大农民学会使用手机上的功能。最后,通过手机保有量,吸引涉农企业进行合作,产生盈利。这些步骤的最终目的,便是让广大农民彻底融入到互联网中来。
从业近十年的湖北籍投资经理周文,目前就职于广东某知名创投公司。对于黄胜刚的“锄头手机”创意,他认为,黄的创意和出发点非常好,同时,通过网络众筹也是比较普遍能获取资金的渠道。但从投资者角度,周文觉得首先开发一款切合实际的农用APP更实际。虽然目前制作手机没有什么技术障碍,然而,一旦想要硬件和软件融合,过程就会十分复杂。同时,农民兄弟整体素质的提高,对手机的选择性也很强。统一定制的手机能否满足不同区域农民需求,能否收集齐相关应用,都有待商榷。相反,APP的开发比较简单,只要“接地气”,做够调研,明白受众需求,增加受众体验度,普及速度将很快。
黄胜刚表示,这一创意他已经思考了好几年,如今开始迈出实质性的步子,但依旧有不少人觉得其眼高手低。他的家人就是第一批对其产生怀疑的人。黄笑言,家人觉得投资搞养殖、超市,反而实在。造手机,压根不是农民该想的事情。
对话当事人:
只想做件有意义的事
帖子发出后,黄胜刚(以下简称“黄”)的创意立刻引来不少人的关心。有说风凉话的、有给其鼓励的、有商谈合作的。记者也带着诸多疑问完成了此次采访。
记者:农民和造手机,给人感觉距离太远。而且在你的项目书中,更多的是谈及创意的公益性,会有人投资吗?
黄:项目我酝酿了很久。国家对农村、农民的关注度、政策支持越来越大,惠及农民的项目,本身就是一种公益。公益和投资收益并不矛盾。如果有人愿意投资,而项目又有了一定的用户,广告投放、电商销售等都会带来收益。这样的收益可以更好地完善这款手机的服务性。
记者:每个人都有梦想,你如何保证项目不停留在梦想阶段?
黄:我的项目是分步骤来完成的。首先是APP和手机定制内容,这些已经开始实施了。目前,广东的手机厂商也有与我联系的。宜昌本土的投资商也很感兴趣。
记者:会不会有人觉得你是在骗钱?能不能透露,目前筹集的资金量?
黄:正因为担心这点,在网络众筹的时候,我公布了家庭住址,甚至身份证等等。如果从生活的角度,虽然我不是大富大贵,但还没到靠骗钱生活的地步,之前经营的公司效益最好时,半年也能收益100多万。筹到的每一分钱,其用途都会有明细。我本身就有注册公司,相关程序都会十分完善。目前,朋友、网友和我自身筹集的资金已经有一百多万。
记者:你觉得项目至少需要多少资金,目前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黄:手机量产和APP完善,需要上亿的资金。除开资金,最大的困难是缺乏一个合作团队及相关渠道。因生活圈子限制,例如手机厂商、投资人,自己了解的不多。但随着自己帖子的发出,开始有不少人主动与我接触。
记者:面对一些人的质疑,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黄:作为一个普通农民,我也曾在外打拼10多年,年龄越大,越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无论大家怎么看,我会一步步往目标迈进。今年上半年,我专门找到了好几位在基层农村工作的同学,并一起进行了调研,农户对“锄头手机”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些都会鼓励我走下去。
名词解释:众筹
即大众筹资。由发起人、跟投人、平台构成。具有低门槛、多样性、依靠大众力量、注重创意的特征,是指一种向群众募资,以支持发起的个人或组织的行为。一般而言是透过网上平台连结起赞助者与提案者。众筹利用互联网特性,让小企业、艺术家或个人对公众展示他们的创意,争取大家的关注和支持,进而获得所需要的资金援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