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热线
  新闻
专题
资讯
要闻
  房产
二手
楼盘
装修
  旅游
线路
景区
游记
  健康
两性
时尚
数码
 交易市场
 三峡特产
三峡论坛
便民电话
半山云庭
   新闻首页  |  今日要闻  |  焦点资讯  |  专题报道

宜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观察

来源:[ 三峡宜昌网—三峡日报 ]   2015-12-28 11:18:26 作者:   选择字号:大

  •   “智”入云端“慧”民生

      ——宜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观察

      冲刺新一轮发展制高点,宜昌又抢先了一步。

      “智慧宜昌”建设,引起了中央部委的高度关注。今年9月,住建部、科技部、中央党校专门派出专家组来宜昌进行实地考察总结,把宜昌排在全国首批18个智慧城市建设典型案例汇编之首。

      12月11日,全国第一期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培训班在宜昌举行,与会者现场参观学习“宜昌经验”。

      “智慧宜昌”为何成为业界翘楚?究竟魅力何在?记者日前就此进行了采访。

      规划引领 抢占“智”高点

      在智慧宜昌建设上,宜昌见事早、行动快。在多方努力下,2013年,宜昌市经住建部批准为第二批全国智慧城市试点。

      “建设智慧城市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顶层设计至关重要。”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楚平在调研时强调,要进一步完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站位要更高、理念要更新、谋划要更深。

      去年7月,我市出台《关于建设“智慧宜昌”的决定》,对智慧宜昌建设进行了总体部署,抢占新一轮先机。

      记者了解到,以创建国家智慧试点城市为载体,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科学统筹、创新驱动,开放合作、整合共享”,是“智慧宜昌”建设的总体原则。

      《决定》提出,“智慧宜昌”建设以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和水平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建设基础支撑体系、智慧应用体系、智慧产业体系、综合保障体系为重点,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把宜昌建设成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的智慧之都。

      一张“智慧宜昌”的蓝图长卷,在三峡之滨徐徐打开。

      ——“1+N”规划体系。在完成“智慧宜昌”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智慧国土、智慧食药监、

      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社保、智慧基础设施、智慧城建、智慧环保、智慧水电和智慧教育十个专项规划。

      --三个阶段推进。即顶层设计、重点建设、完善提升阶段,确保“一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五年成体系”。2014年-2016年为重点建设阶段,将按照“三个一批”(改造提升一批数字化程度较高的项目,融合重构一批关联度大的项目,规划试点一批涉及面宽难度大的项目)的思路,突出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基础设施和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应用领域,推进重点建设和试点示范,完成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任务。

      --“四大基础工程”,即建设智能网络工程、云服务工程、大数据工程和安全体系工程。建设“四大智慧平台”,即建设惠民服务平台、政务效能平台、城市运营平台和社会治理平台。

      --“五大智慧产业”。加快发展智慧制造、智慧物流、智慧旅游、智慧农业和信息产业。

      记者获悉,为提高顶层设计的“含金量”,我市在全国范围聘请了17位既有丰富理论又有实战经验的专家,组建了“智慧宜昌”暨市信息惠民工程专家咨询委员会,两院院士李德仁担任名誉主任。

        基础先行 构筑“云”平台

      12月15日,全市“智慧宜昌”建设工作会议在城区召开。当阳市负责人在会上介绍经验时说,已提前实现所有行政村和社区光纤“户户通”,接入农村网格“四务通”端口86100个,农村光纤实际覆盖率达100%。

      基础先行,信息高速串起城乡,两者近得“鸡犬相闻”。

      近两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宽带宜昌"网络工程,打造运营云平台、构建公共信息平台、创建智慧治理网格化管理平台,汇聚成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三峡云"。

      目前,我市1411个村率先实现农村光纤"村村通", 3G、4G网络已经覆盖到所有乡镇, WiFi热点2700个,基本覆盖包括行政机关、机场、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

      记者了解到,我市城市云计算平台,已完成计算能力40万亿次、存储能力4P的建设。目前,我市城市云平台上运行的有34个市直部门的103个应用系统,虚拟主机500台,9个县市的52个应用系统,虚拟主机104台,共有虚拟主机604台,其应用水平居全国先进行列。三峡云计算中心实验室被认定为"云计算应用湖北省工程实验室"。

      公共信息共享,面临采集难、动态难、准确难等问题,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大难点。我市在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上,形成了具有宜昌特色的网格综合采集、部门交换共享相结合,建起比较完备的数据网格综合动态采集、部门共享交换、关联比对、核查修正等工作机制,基本破解了这一难题。

      截止今年8月底,数据总量突破24亿条,每天新增入库17多万条。同时,我市18个部门间利用公共信息交换共享,开展了业务协同,取得了显著成效。

      宽带宜昌,无线城市,三网融合……我市在"智慧宜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详细部署了信息基础支撑能力建设计划,迈上"智慧宜昌"建设新征程。

      项目推进 应用"慧"民生

      10月29日,首批2万余张宜昌市民卡正式发放。这标志着宜昌在全省率先实现市民"一卡通"。

      记者了解到,市民卡已经聚集了社保卡、居民健康卡、就诊卡、公交卡、金融卡五大类应用,可以用于社保、就医就诊、公交、金融支付、电子钱包等方面。

      今后,市民卡服务将延伸到公积金、图书馆、旅游年卡、水电气缴费、商户打折卡等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卡通将成"宜昌通"。计划明年内,在城区发放市民卡100万张。

      这是宜昌加快智慧运用,实现信息惠民的一个缩影。近几年来,宜昌在智能办公、智慧医疗、智慧环保、智慧城建、智慧民政等方面,着力推进重点应用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如今,智能办公5大系统25个子系统,集成了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公众诉求等应用系统,提高了办公效率,规范了办公流程,推进了低碳、环保和智能办公;智慧城建实现了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实现智慧城管全区域覆盖、全过程监管、全问题上报;智慧教育依托平台网络资源体系促进了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变革;智慧民政通过网络实现老年证主动办理、居家养老主动代办等服务,将信息化的优势转化为民政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的优势;智能消防应急指挥系统,输入报警人的姓名和事发地址,即可精准全面掌握事发地周边情况,快速拟制救援最佳线路,大大提升了救援效率。

      出行倍受市民关注。在宜昌,打开手机,登录"掌上公交",公交车的适时站点信息便呈现眼前,可选择最佳公交出行路线、合理安排公交出行的时间。这正是宜昌推出的"实时、准确、高效"智能交通。目前,全市648辆公交车、1400多辆出租车,全部安装了GPS卫星定位系统。

      智慧宜昌,正在深刻影响广大市民的生活,引领宜昌市民阔步向前进。




  相关链接



Copyright © 2002-2012 www.sanxia.net All Rights Reserved.三峡宜昌热线 版权所有  鄂ICP备09011189号-2
免责声明:三峡宜昌热线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
热线客服E-mail: webmaster*sanxia.net   三论客服E-mail: bbs*sanxia.net (发邮件*号请改成@)
关于我们 - 隐私权保护 - 信息合作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