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热线
  新闻
专题
资讯
要闻
  房产
二手
楼盘
装修
  旅游
线路
景区
游记
  健康
两性
时尚
数码
 交易市场
 三峡特产
三峡论坛
便民电话
半山云庭
   新闻首页  |  今日要闻  |  焦点资讯  |  专题报道

开拓创新 争创一流

来源:[ 三峡宜昌网—三峡日报 ]   2015-12-31 11:03:36 作者:   选择字号:大

 ——全市“践行新理念、决胜‘十三五’,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座谈会发言录(三)

  倾力打造特大城市都市核心区

  中共伍家岗区委书记 张鹏

  展望“十三五”,伍家岗区将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加快建设都市经济样板区、绿色生态示范区、民生福祉共享区、开放创新先导区,努力打造都市经济中心、交通枢纽轴心、商贸物流核心、金融辐射圆心、城市治理重心,全面建成宜昌现代新城中心。

  建成都市经济样板区,打造繁华新城。大力发展“高端、智能、集约、绿色”都市工业,实现生物医药、光电信息、装备制造等高新产业集群发展,打造三峡城市群重要的先进制造基地。拓展提升万达广场、月星国际城、中央商务区三大核心商圈。打造以三峡物流园、鑫鼎汽配城、国际汽车城为核心的三峡城市群电子商务中心、物流核心枢纽,创建国家级现代服务业示范区。

  建成绿色生态示范区,打造山水绿城。加快建设五一广场、东站、滨江、城东、柏临河五大功能片区。构建“七纵十横”路网体系,打造中心城区15分钟交通圈。完成柏临河流域生态保护性开发,形成以柏临河湿地公园、求雨台公园、东辰体育公园、龙盘湖休闲旅游度假区为主体的生态休闲观光带,打造山水相连、江城一体的“最美风景线”。

  建成民生福祉共享区,打造幸福康城。新建、扩建18所设施一流、功能齐备的中小学,建成一批普惠性幼儿园,完成市中医院、市儿童医院、仁和医院东站院区建设,加快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打造教育强区、医疗名城、养老福地。抢抓政策机遇,5年内清零棚户区,消除城中村,让2.3万户群众圆上“住房梦”。

  建成开放创新先导区,打造活力旺城。进一步探索项目PPP模式、银政保证保险贷款、村级留用地开发、民生保险等新模式,打造长江沿岸同类城区创新高地。“十三五”期间,引进投资过10亿元项目50个以上。

  记者 施友谊 整理

  打造城乡统筹示范 建设滨江生态新区

  中共点军区委书记 宋涛

  坚持生态优先,勇担绿色发展新责任。一是坚持绿色理念引领。着力构筑“显山露水、高高低低、起起伏伏、弯弯曲曲、连绵不绝、若隐若现”的江南城市风景,充分展现点军的绿色发展之美、低碳生活之美、生态惠民之美,努力把点军打造成宜昌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闪亮名片;二是厚植绿色崛起优势。科学安排新区开发、农业发展、生态安全、自然岸线格局,积极建设海绵城市,大力构建生态廊道,抓好长江岸线及区内13条支流整治,加快推进磨基山森林公园、卷桥河湿地公园等绿色项目,努力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突出全域发展,打造城乡统筹新样板。一是高位谋划,一张蓝图统全域。点军“十三五”规划基本定稿,“十三五”重大项目库储备项目近600个、总投资近4000亿元。积极服务电子信息产业园发展,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大数据、分布式能源等绿色环保产业,全方位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生态产业结构;二是效速兼取,一流标准建新区。坚持路网、公建、安置、生态“四个先行”,全力服务宜昌新区建设,努力把点军新区打造成宜昌新区建设形象集中展示地;三是精准扶贫,一体发展强乡村。以争创“全市城乡统筹精准扶贫示范区”为总揽,积极争取打通与宜都、长阳互联的交通大通道,切实兑现“决战三年,率先脱贫;攻坚五年,全面小康”的庄严承诺。

  深化改革创新,拓展开放开发新空间。一是抓好改革创新。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农村土地管理、社会综合治理等重点领域改革。积极推进村级发展留用地、安置房商品房转换通道打通、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农村散养五保户供养等创新试点;二是抓好开放合作。深化与长江电力、葛洲坝集团等中省企业战略合作,积极开展区域合作,探索发展“飞地经济”,力争以开放合作的主动赢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记者 陈曦 整理

  加快调整转型 实现创新发展

  中共猇亭区委副书记、代区长 杨卫华

  “十三五”时期,猇亭区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强招商,厚植产业竞争优势。围绕临空经济、通航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着力招引高端项目。支持凌云集团、海航集团建设和发展,打造通航小镇、建设通航产业园。支持兴发、欧赛等企业发挥装备、技术、人才等优势,延伸产业链,拓展新项目。二、攻尖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实施从一元发展(化工为主)向多元发展(多领域、多产业),从平面发展(传统园区平台)向立体式发展(长江、陆地、空域全方位开发),从常规(传统产能过剩项目)发展向“三高”(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效益项目)发展,从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循环化改造的“四个调整”转型,构建转型发展新格局。支持宜化、兴发、南玻、欧赛、力佳、奥马等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实现产品高端化、产业绿色化。力争“十三五”期末,形成4大千亿产业(汽车、通航、化工、现代服务业)、3家五百亿企业(宜化、兴发、广汽中兴)、5家百亿企业(凌云、南玻、华润、国诚、电缆)。三、占高点,提高开放开发水平。按照“境内关外、开放高地,对接国际、创新载体,贸易便利、财富平台”目标定位,加快三峡保税物流中心建设,确保按期建成发挥效益。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促进本区域投资贸易便利化、高效化。积极申报建设湖北自贸试验区宜昌片区工作,搭建内陆开放新高地,打造创新发展新优势。四、克难关,加快盘活解困步伐。全力服务国诚公司在猇亭发展,主动对接协调解决水、电、气等生产要素,积极争取直供电试点。加快联邦电缆、富程集团、葛洲坝商用汽车等企业解困工作。五、优服务,营造一流发展环境。持续实施简政放权等改革,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政府效能。优化发展环境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化企业金融服务,支持欧赛、力佳、奥马电子等科技型企业在新三板上市融资。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记者 施友谊 整理

  以新理念和大项目助推发展新跨越

  市发改委主任 蒋正雄

  推进项目兴市,增强发展动力。持续深入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年”活动,确保“十三五”期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万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精心组织实施一批打基础、管长远的重大项目,确保“十三五”期间伍家岗长江大桥、白洋长江大桥、城市轨道交通等项目建成发挥效益;宜昌至襄阳高铁、宜昌至郑万铁路连接线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

  推进转型发展,提升发展质效。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建设新兴产业“双创”示范基地,确保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6000亿元以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确保到2020年,现代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现代物流业产值突破2500亿元。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确保“十三五”期间建成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争取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用好长江经济带、武陵山秦巴山连片开发等“金字招牌”,确保“十三五”争取资金总额高于“十二五”、高于省内同等城市。组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信息惠民、电子商务、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国家试点示范,争取更多“金字招牌”落户。力争将“三峡城市群”、“宜昌三峡新区”、“三峡经济枢纽区”、“宜新欧”陆江海联运国际物流新通道等重大决策事项纳入国家和省级战略;力争早日开工建设三峡综合运输体系;争取国家支持宜昌建设国家“磁谷”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

  当好参谋助手,服务发展大局。围绕落实“十三五”发展目标,确保综合实力在沿江、中部同等城市中争先进位,全面实现“走在前列”目标。强化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参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问题研究,为决策层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发挥职能作用,做好固定资产投资、重点项目建设、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方面的协调工作。 记者 郑广华 整理

  实施五大工程 筑牢产业支撑

  市经信委主任 王大真

  “十三五”时期,市经信委将围绕市委市政府发展“十大千亿产业”的战略部署和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12000亿元目标,强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加快实施千亿产业培育工程、重大项目建设工程、市场主体培育工程、创新引领发展工程、服务环境建设工程,大力推进产城共融,为宜昌建成现代化特大城市筑牢坚实的产业支撑。

  实施千亿产业培育工程,增强城市发展的支撑力。到2020年,实现精细化工产业产值达到3700亿元、食品饮料产业2800亿元、先进装备制造产业2200亿元。培育5大新的工业千亿产业,到2020年,新材料产业达到1300亿元,绿色建材产业达到11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达到10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达到1000亿元。突出特色发展,打造宜昌4大工业名片。

  重大项目建设工程,增强产城共融的合力。实施100个投资过10亿元的重大工业建设项目,推动产业集聚;着力在中心城区打造白洋化工园、宜昌生物产业园、民用航空产业园等10大特色产业园区。

  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工程,增强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力争到2020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达到2000家;到2020年培育1200家亿元企业、100家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到2020年培育20家过50亿元的企业,15家过100亿元的企业。

  实施创新引领发展工程,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实施智能制造,到2020年,培育400家高新技术企业,建成150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工程)中心和实验室,打造200个省级以上精品名牌;实施绿色制造,到202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到1.1吨标煤以下,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3%。

  实施服务环境建设工程,增强城市发展产业的吸引力。加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帮助企业解决突出问题;提高生产要素保障水平,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记者 金贵满 杨婧 整理

  建设“六个交通” 打造综合枢纽

  三峡枢纽港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马宏彦

  “十三五”期间,市交通运输局将坚持“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理念,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及三峡城市群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机遇, 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民生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法治交通“六个交通”建设,全力推进公路、港航、客运、物流4大板块建设,结合民航、铁路,“十三五”综合交通规划总规模将达到2500亿元,重点是高速公路526公里、铁路410公里、一级公路500公里、港航项目30个、枢纽场站39个,力争“十三五”完成综合交通投资1400亿元,其中公路水路投资900亿元,全面增强宜昌在长江经济带沿江走廊的交通枢纽功能,在宜昌打造三峡城市群的龙头城市、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一极中展现交通作为。

  力争2016年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其中地方交通投资90亿元,包括公路55亿元,港航10亿元,客运站场1亿元,物流站场14亿元,机场、铁路、邮政等完成10亿元。

  (一)推进高速大通道。加快推进宜昌至来凤高速前期工作,启动神农架经兴山、长阳至五峰及枝江至石门高速公路方案研究。(二)建设国省大干线。推进国省道升级改造,建成一级公路100公里,建成二级公路200公里。重点加快香溪长江公路大桥、长阳龙舟坪至宜都等6条一级公路建设。(三)密织农村大网络。2016年重点实施窄路面加宽工程、危桥改造工程、生命安全防护工程、撤并村通畅工程等“四大工程”,建成县乡等级公路140公里,通村公路800公里。(四)打造三峡枢纽港。重点开工建设白洋港二期、三峡游轮中心码头等6个项目。(五)完善站场大枢纽。重点开工建设点军客运站和枝江汽车客运中心站,重点加快建设白洋物流园、三峡翻坝(茅坪)物流园、远安物流中心和宜都红花套物流园4个项目,开工建设宜昌三峡保税物流园等11个项目。

  记者 严晓冬 整理

  建设“五个农业” 推进农业现代化

  市农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熊长权

  “十三五”时期,市农业局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将聚焦柑橘、茶叶、蔬菜等特色产业,以“五区一中心”为目标,以农业设施化、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绿色化为标志,加快建设特色农业、智慧农业、绿色农业、魅力农业、活力农业,确保实现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农产品加工产值“双倍增”。

  坚持开发开放,加快建设特色农业。培育农产品加工千亿级集群,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柑橘产业向千亿级产业迈进。加强品牌塑造,力争每年新增1至2件涉农中国驰名商标。搞活农产品流通,建设一批产地市场、区域性中心市场和销地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建设智慧农业。加快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推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强化政府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加速发展农业信息化,构建“互联网+现代农业”新格局。

  坚持生态循环,加快建设绿色农业。推进农业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柑橘、茶叶标准园配套建设,加快推进城郊蔬菜基地标准化改造等项目。积极推广有机肥施用,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工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大力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坚持“三产”融合协调,加快建设魅力农业。兴建一批休闲农业重点项目,形成“产、加、销、研、学、旅”六位一体、三产融合的完整产业链。打造农旅融合精品线路,配套建设一批特色精品乡村旅游线路。

  坚持创新共享,加快建设活力农业。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家庭农场创建、农民合作社示范创建、“百亿企业”成长等4大工程,逐步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业安全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现代农业市场体系、三次产业融合体系“五大体系”。

  记者 曹阳 整理

  打造商务经济新优势 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米麦

  “十三五”时期,市商务局将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三峡城市群”等战略机遇,全面提升商务经济发展质效,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作出更大贡献。

  以重点产业为支撑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形成以项目落地、政策促进、服务解难的推进机制,实现传统产业转型与新兴产业倍增发展。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增强持续增长动力,大力创新“互联网+流通”,推动传统产业利用互联网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传统商贸流通的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绿色化。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会展经济、信息技术和服务外包、总部楼宇经济、冷链物流等新兴产业新动力。

  以平台通道建设为依托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全力争取自由贸易试验区战略平台,加大宜昌片区申报建设力度,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先进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推进保税物流中心建设,适时申报建设综合保税区。发展“陆江海”多式联运,着力构建“大通关、大物流、大通道、大平台”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依托“四大平台”和特色产业,强化外资项目招商,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借助境外中资园区和本地龙头企业带动,促进企业“抱团”“走出去”。

  以改革创新为抓手打造监管服务体系。继续简政放权,推动行政流程再造,努力在“十三五”时期打造“零审批”市级商务部门。深化外贸管理体制改革,落实“行业主管部门+商务部门+外贸服务平台+外贸企业”的联动促进机制。融入长江流域通关一体化,推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进跨区域口岸协作,推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建设“电子口岸”,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优化外商投资改革,放宽外资市场准入,优化外资监管,取消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年检,实行信息申报和共享公示制度。

  记者 杨春艳 整理

  奋战“十三五” 创新强支撑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 姚朝云

  厘清思路谋规划。紧贴市委市政府发展“十大千亿产业”战略部署,集中突破一批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为产业提档升级和转型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为创新人才发挥作用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发展,为科技创新持续提供内生动力。

  志存高远定目标。“两城”建设上层次,全面深化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顺利通过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验收;加快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提升宜昌城市创新、创造水平。高新产业上规模,抓好六大产业创新链建设,“十三五”末,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50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00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0%以上。创新能力上水平,力争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掌握一批重点产业核心关键技术。

  突出重点盯项目。争创“国牌”有突破,抓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酵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七大“国牌”争取创建工作,力争国家级创新研发平台建设有新突破。打造平台强基础,努力打造创新创业、科技交流、资源共享、中介服务等4大平台,到2020年,培育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100家以上,各类创新平台300家以上。完善体系优服务,为创新创业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

  精准发力抓落实。强化人才优先发展理念,树立开放包容协同创新理念,建立开放型的科技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宜昌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创新机制聚合力,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科技计划项目支持方式,建立无偿支助等复合型支持的办法。创新投入添动力,提高财政科技资金绩效管理水平,增加科技投入,加大国家、省级科技项目争取力度,为我市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投入保障。

  本报记者 杨婧 整理




  相关链接



 今日要闻
稻花香党史学习教育开
稻花香连续七年入围中
·稻花香酒业公司总工程师陈小林荣膺“宜
·稻花香酒业公司获授“湖北省联合知识产
·“追寻红色足迹 奋力开创新局”联合主
·宜昌市文学创作班走进稻花香开展培训采
·馫香基地首批出酒封坛!稻花香向“馫”
·稻花香集团荣获“万家民企促就业行动”
·稻花香入选“中国消费名品成长企业”
·酒旅融合,游客云集!稻花香樱花游引爆
·稻花香樱花游火爆开园
·江苏省湖北商会代表团到稻花香参观考察
 媒体转载排行榜
·稻花香酒业公司总工程师陈小林荣膺“宜
·稻花香酒业公司获授“湖北省联合知识产
·“追寻红色足迹 奋力开创新局”联合主
·宜昌市文学创作班走进稻花香开展培训采
·馫香基地首批出酒封坛!稻花香向“馫”
·稻花香集团荣获“万家民企促就业行动”
·稻花香入选“中国消费名品成长企业”
·酒旅融合,游客云集!稻花香樱花游引爆
·稻花香樱花游火爆开园
·江苏省湖北商会代表团到稻花香参观考察
Copyright © 2002-2012 www.sanxia.net All Rights Reserved.三峡宜昌热线 版权所有  鄂ICP备09011189号-2
免责声明:三峡宜昌热线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
热线客服E-mail: webmaster*sanxia.net   三论客服E-mail: bbs*sanxia.net (发邮件*号请改成@)
关于我们 - 隐私权保护 - 信息合作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