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热线
  新闻
专题
资讯
要闻
  房产
二手
楼盘
装修
  旅游
线路
景区
游记
  健康
两性
时尚
数码
 交易市场
 三峡特产
三峡论坛
便民电话
半山云庭
   新闻首页  |  今日要闻  |  焦点资讯  |  专题报道

以严实作风工匠精神勇担当

来源:[ 三峡宜昌网—三峡日报 ]   2015-12-31 11:04:24 作者:   选择字号:大

——全市“践行新理念、决胜‘十三五’,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座谈会发言录(二)

  践行五大理念 争创一流业绩

  中共宜都市委书记 罗联峰

  “十三五”时期,宜都将牢固树立并践行五大理念,奋力争创一流业绩。

  紧盯一流目标,提升发展理念。在发展目标上,紧紧盯住“三市三区”目标不放松,即争当全省首强县市、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建成全面小康县市,打造全省改革创新先行区、全省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和全国县域治理现代化样板区。力争实现全省县市“三个第一”:经济实力全省第一,文明指数全省第一,小康实现度全省第一。力争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县市实现“三个率先”:GDP率先突破1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率先突破2000亿元,公共财政收入率先突破100亿元。

  加快产业融合,促进提质增效。投资600亿元建设枝城千亿磷化工生态循环产业园、东阳光生物医药产业园、高坝洲高端装备制造园等五大生态产业园区,投资300亿元建设三八八节能环保装备、九州方园新能源等十大生态工业项目,形成生态工业集群。到2020年,生物医药、精细化工产值过500亿;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新材料、新能源产值过40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2500亿元以上。大力发展康养产业,突出游养和医养两大功能,打造清江康养产业国家实验区。以“农业公园”为载体,投资100亿元建设全国唯一的国家柑橘农业公园和宜红茶博览园,着力打造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品质宜都。高规格谋划三江新区、半岛新城建设。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5%。完善基础设施,重点抓好全市农村公路升级改造、宜岳高铁、宜常快速客运铁路清江三桥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注重生态绿化,实施“蓝天、碧水、绿色、靓丽”工程。

  记者 李鹏飞 整理

  枝江做宜昌“最美拼图”

  中共枝江市委书记 许志华

  在“十二五”收官之际,我们又喜获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全省农村合作金融创新试点市三把“金钥匙”,为枝江决战决胜“十三五”增添了新动力。

  用全新理念引领科学发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转型升级为导向、以循环发展为路径、以“四大平台”为载体、以质量效益为支撑、以共建共享为根本,把枝江打造成全国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示范。

  用循环路径升级三次产业。以循环发展的路径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在绿水青山中创造“金山银山”。加快推进三宁公司“百亿升级”、湖北化肥“双百双十”、枝江酒业技改扩规、奥美医疗园区拓展等项目,把姚家港化工园建成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园。坚持生态化种养,推行“互联网+农业+旅游”新模式,将安董路沿线打造成国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将百里洲镇打造成全省生态农业示范区,把枝江打造成长江中游地区最佳田园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

  用统筹思维扮靓绿色城乡。加快建设“四馆一中心”、奥体中心、“两校两院”、2个五星级酒店、4个生态公园、2个孵化园区等15个基础设施升级工程。坚持三级联动、多元投入,确保每年投入30亿元用于集镇建管和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八大民生工程”,到2017年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用改革创新优化发展环境。每年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10亿元以上低息融资支持。深化与沿江城市产业分工协作,吸引精细化工材料、高端纺织服装、生态食品加工、现代船舶制造等新项目、新基地落户,让枝江成为宜昌发展的“最美拼图”。

  记者 李再星 整理

  决胜“十三五” 实现新跨越

  中共当阳市委书记 郑廷贵

  当阳市将全力推进转型发展,力争在“十三五”时期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奋力冲刺全国百强县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一是突出转型主题,着力建设产业当阳。做大做强新型建材、精细化工、食品医药、纺织服装、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新产业。巩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地位,推动以柑橘为主的林果产业提档升级,打造百亿现代畜牧强市,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做响做亮关公文化旅游品牌。

  二是突出激发活力,着力建设开放当阳。积极参与三峡城市群和宜昌六大千亿产业分工,努力在引进培育新兴产业、产业集群、本地企业对外合资合作及资产重组等方面实现新的重大突破。力争在全省率先建成“全光网城市”。

  三是突出生态立市,着力建设绿色当阳。推进重点排污企业治污工程建设;狠抓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确保成功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强化绿色发展的刚性约束,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指标权重。

  四是突出法治引领,着力建设法治当阳。把依法治市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推动法治建设走在全省县市前列。深入开展“法治文化培根工程”,加强法治文化宣传教育。

  五是突出共建共享,着力建设民生当阳。继续开展“四城联创”,打造生态宜居之城。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市民化,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率。建立民生支出增长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增进民生福祉。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确保当阳人民在2017年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记者 尤蔓 整理

  奋力开创远安科学发展新局面

  中共远安县委书记 张立新

  我们将践行“四个一流”,展现远安担当,奋力为宜昌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一、坚持创新思路,精准发展定位。融入全国和省市发展大格局,明晰“1234”战略体系。一个总体目标:勇当绿色湖北美丽荆楚的典范、全省全面发展综合发展的典型;两个功能定位:打造宜昌现代化特大城市副中心、湘鄂黄金旅游走廊美丽乡村度假区;三个战略重点:新型工业强县、全域旅游富民、绿色城镇筑基;四个示范创建:争创全国生态示范县、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县、全国全域文明示范县、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县。

  二、坚持转型升级,筑强发展支撑。着力壮大五大产业,努力打造精细磷化工生产基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绿色铸造和智能自动化加工生产基地。力争到202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00家,工业总产值突破800亿元。

  三、坚持城乡统筹,拓宽发展空间。实施“多规合一”省级试点,率先启动城市设计。推进新建项目和特色农房引导工程,力推梯次搬迁,县城新增建成区面积5平方公里。加快建设智慧远安。

  四、坚持生态优先,厚植发展优势。构筑“1+4”全域旅游格局,力争到2020年建成5A景区2家、4A景区3家、3A景区5家。深入实施绿满远安行动,强力抓好节能减排降耗,着力建设“两型”社会。

  五、坚持民生为本,共享发展成果。深入推进六大工程,率先在全省37个贫困县中全域脱贫。不断提升民生保障,确保民生幸福指数保持前列。

  记者 田东明 整理

  践行新理念 决胜“十三五”

  中共兴山县委书记 谭业明

  “十三五”时期,兴山将坚持“工业兴县、产业富民、生态突破、绿色发展、民生优先”五大战略,着力建设全球精细化工生产大县、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省山区经济强县、鄂西圈生态文化旅游名县、全市脱贫攻坚先行县。实现稳中求进、总量翻番、经济总量和效益双增长,在全省三类县争五强的总目标。

  抓园区建设,坚持县内发展和飞地经济两手抓,构建千亿产业园区。重点打造五大百亿产业,力争销售收入达到600亿元,规模企业达到100家。县外抓好东山、猇亭和宜都5平方公里飞地经济工业园,力争销售收入突破400亿元。

  抓生态建设,打造香溪河国际生态旅游区。以香溪河为主线延伸三条支流,科学规划1000 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绿化美化方案。依托兴发集团旅游公司,投入100亿元开展流域绿化美化、景点建设、设施升级、配套服务及旅游产品开发,把高岚打造成国家5A级复合型旅游景区,把昭君文化旅游区打造成名人文化故里旅游目的地。到“十三五”末,建成香溪河国际生态旅游区和神农架旅游集散地。

  抓环境建设,构建水陆联运、快捷畅通的综合交通体系。重点实施兴神隧道、峡口新大桥等8大交通工程。

  抓城乡建设,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2018年全面实现小康。县财政每年投入7000万元以上,统筹项目资金4亿元以上,扎实抓好精准扶贫“八到户”,确保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626户32830人全部脱贫“摘帽”。

  抓从严治党,构建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记者 叶小梅 整理

  朝着“桥头堡”的目标砥砺奋进

  中共秭归县委书记 卢辉

  一、实施省级战略,建设三峡新港城

  坚持“以港兴城、产城共荣”,全力推进三峡翻坝物流产业园建设,积极加强与三峡总公司、湖北交投、重庆交运等国企战略合作,加快建成三峡枢纽港的核心港区。加快推进香溪长江公路大桥建设,全力推进三峡江南翻坝铁路项目。大力发展交通物流、商贸物流,打造百亿港口物流产业,“桥头堡”地位基本形成。

  二、践行绿色理念,推动产业快转型

  一是建好农业“绿色银行”。全面形成“低山柑橘、中山茶叶核桃、高山烤烟蔬菜”的立体产业格局,建设全国优质脐橙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柑橘深加工基地、全省最大的早茶基地、全省重要的优质核桃生产基地。打造全国最大的三峡柑橘观光长廊。二是筑牢生态工业底盘。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型产业特色化、优势产业集群化,促进食品加工、光机电、纺织服饰等传统产业转型提质。建成北斗产业基地,推动北斗导航、位置监测等高端产品应用;屈姑700万支橙酒橙醋、华强二期、喜事多平板太阳能等项目达产达效;匡通电子、惠点科技、戈碧迦等企业在“三板”上市,一批企业“四板”挂牌,争创全省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县。三是冲刺全国旅游强县。加快建设三峡秭归游船母港、滨湖景观带。建设中国三峡户外运动基地、三峡滑翔伞观光基地、三峡垂钓基地,启动全县“一镇一旅游村”建设。

  三、坚持共享发展,打赢脱贫大决战

  深化“1119”扶贫模式,为47个贫困村整合投入资金5亿元以上,村平投入达到1000万元以上。到2018年底,全面完成47个贫困村、2.22万个贫困户、5.95万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提前两年实现“县摘帽、村出列、户脱贫、人销号”的目标。本报记者 何宝喜 整理

  建设都市后花园 争创低碳示范区

  中共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委书记 赵吉雄

  “十三五”时期,长阳将大力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强县、开放活县、富民稳县”战略,主动向宜昌靠拢,建设都市后花园,争创全省第一个真正意义的低碳示范区。

  靠拢宜昌兴长阳。未来,将牢牢把握“四个坚持”这条主线、“向宜昌靠拢”这个首要路径、“绿色崛起”这个底色、“创新创造”这个根本动力,加快建设宜昌长阳经济发展走廊和三峡清江生态文化旅游休闲走廊,力争3年内,县城区面积翻一番,人口达15万,建成宜昌的后花园。

  绿色发展兴长阳。未来,将加快建设全省生态示范区和中部国家公园,走绿色繁荣、特色开发、可持续发展路子,让人民享受更多“生态红利”。

  突出特色兴长阳。未来,长阳将突出山水特色,争创“全国旅游精准扶贫试点县”,力争“十三五”末,全县年接待游客达到1000万人次,综合收入100亿元。突出农业特色,巩固全县优质特色基地达到100万亩,打造全国肉羊生产大县和全省畜牧强县。突出文化特色,加快推进特色民居、特色村寨建设,加快建设宜昌清江盆景园。

  协调发展兴长阳。未来,长阳将坚持共建共享理念,扎实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争创全省精准扶贫示范县。一是综合运用西部牌、扶贫牌、老区牌、移民牌、武陵山牌,精准努力,争取百亿。二是集中开展产业发展帮扶等“四项行动”,打造脱贫致富“金饭碗”。三是实施 “六个一批”帮扶措施。四是进一步做大做响社会帮扶品牌。

  记者 高炜 整理

  打开宜昌南大门 脱贫攻坚奔小康

  中共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委书记 陈华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五峰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打开宜昌南大门,脱贫攻坚奔小康,争创全国生态示范县、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建成精品产地投资洼地、旅游目的地,为五峰创建“湘鄂瑞士”打下坚实基础。

  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发展。自觉承担“打开宜昌南大门、建好宜昌南大门”的重任。突出抓好五峰民族工业园、宜昌企业总部、武汉众创中心建设,总产值100亿元以上。重点打造珠宝、茶叶、五倍子等产业集群。探索通过PPP模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培育2家主板、创业板,5家“三板”,20家“四板”上市企业。

  彰显生态禀赋绿色发展。打造中国茶叶三强县,建设20万亩生态茶园、12个茶叶公园,产值100亿元。打造中国五倍子第一县,新建基地10万亩,产出10亿元。建设全国特色农业生产示范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打造“全景五峰”,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旅游收入20亿元。

  改善基础设施协调发展。突出抓好交通“13761”工程。

  推进新县城、老县城、五峰民族工业园“工业新城”三城共建,抓好渔洋关全国“文明县城、环保县城、卫生县城、森林县城、园林县城”五城联创。创建绿色能源示范县。加快“智慧五峰”建设。

  决战脱贫攻坚共享发展。支持20家龙头企业、100家专业合作社、300个家庭农场发展,带动3万人脱贫。

  记者 施友谊 王夙志 整理

  建成特大城市的强区主城

  中共夷陵区委书记 刘洪福

  我们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四个全面”和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以特大城市规划为引导,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突出城乡一体、三产融合、组团联动、产城共进,大力推进全域统筹、全域开发、全域经营、全域转型,开创全面小康新局面。

  总体定位是:打造全省城乡统筹示范区、沿江新兴产业集聚区、国家三产融合引领区、全国全域城市先行区,把夷陵建设成为中国知名的橘都茶乡、特大城市的强区主城。

  总体目标是:经济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公共财政收入突破百亿,GDP过千亿、占全市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争创全市第一经济强区,稳居全省县域经济一类前三强,综合经济实力达到全国百强水平。

  我们必须坚持全域联动、产城共进,拓展发展新空间,以新空间创造新增点,按照三大功能分区布局提升东部强产业,开发中部抓转型,保护西部优环境,促进城乡一体发展、东西部协调发展。构建“一核四带”经济布局。

  围绕打造宜居之城、创业之城、休闲之城、全域之城“四个城市”,推进城市骨架南融北展、东联西进,拓展城镇发展空间。

  始终把产业培育放在首位,发展新业态,培育新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加快壮大六大产业集群,力争规模工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立足橘都茶乡定位,发展加工农业、休闲农业、智慧农业、循环农业,确保农民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推进旅游与工业、农业、文化深度对接,形成全域旅游格局,把夷陵区打造成特大城市市民休闲CBD。

  记者 黄善国 本报通讯员 易小红 整理

  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实现“首善之区”价值

  中共西陵区委书记 卢斌

  进入“十三五”,西陵区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 “一个排头兵、两个双轮驱动”的发展目标,按照“四个一流”的工作要求,走“绿色、智慧、文化、品质、幸福”之路,全力实现“市级担当、大城核心、西陵价值”。

  践行创新发展理念,提升发展动力。顺应城市化进程,大胆突破“土地空间、市区体制、工业主导”的束缚,全力承接服务经济主导,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政产学研资”一体化路径,着力建设国家创新型示范城市的先行区。

  践行协调发展理念,提升发展实力。突破性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旅游休闲业等六大重点产业,推动城区产业和地域的融合。主动对接市级“四大平台”,重点推动夷陵广场核心商圈片区、环南片区、红星路“民国范”片区、西坝片区、平湖半岛片区、营盘山“CAZ”片区、沙唐片区、大黑片区“八大片区”的联动开发。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提升发展魅力。保护好长江水系、东山山系,构建“江、山、湖、岭、园”相交相融的西陵画卷,建成宜昌城市绿色发展的首善区。加快建设“文化西陵”,建成宜昌城市文化的核心区。

  践行开放发展理念,提升发展合力。实现人才资源的“大区”向“强区”转变;放大“区属资源”,实施区级5个国资公司集团化整合;整合“联区资源”,立足“国际视野”,策划好西陵故事、宣传好西陵人物、推介好西陵品牌。

  践行共享发展理念,提升发展活力。着力建设宜昌社会管理创新的典范区;重点解决好智慧城管、小区治安、老旧小区功能提升等问题,着力建设智慧宜昌的标杆区。重点关注特殊群体,统筹城乡救助一体化发展。

  记者 施友谊 整理




  相关链接



Copyright © 2002-2012 www.sanxia.net All Rights Reserved.三峡宜昌热线 版权所有  鄂ICP备09011189号-2
免责声明:三峡宜昌热线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
热线客服E-mail: webmaster*sanxia.net   三论客服E-mail: bbs*sanxia.net (发邮件*号请改成@)
关于我们 - 隐私权保护 - 信息合作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