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月前商报牵线获重要线索
“这俩人真像,很可能就是亲姐弟”
海南8旬老人孙家椿宜昌寻找失散70多年的亲姐姐未果,宜昌的孝顺儿女为病危母亲王先珍寻找兄弟也一直未能如愿。近日,一张去年的《三峡商报》上刊发的寻亲消息引起他们的关注。昨日,秭归村民王先珍的女儿和女婿来到三峡商报编辑部,拿着一张2015年的《三峡商报》激动地对记者说:“这报纸上寻亲的孙家椿老人,很可能就是我母亲的亲弟弟。”
8旬翁寻失散70多年的亲姐姐
“找不到家人我就是只孤雁”
事情要从74年前说起。1942年,日军对宜昌实施惨无人道的无差别轰炸。9岁的孙家椿和家人从居住的宜昌北门外正街仓惶出逃,等他们逃难到三斗坪时,父亲和叔叔已先后倒在逃难路上,孤儿寡母的生存成了问题。
无奈之下,母亲将11岁的姐姐孙家秀留在当地一户人家中。孙家椿和母亲继续逃难到海南屯昌,才安顿下来。
1975年,孙家椿按捺不住对姐姐的思念,开始了寻亲之旅。他曾多次从海南来到宜昌,到三斗坪和秭归打听姐姐的下落。孙家椿的行动感动了孙家的族人,家住荆门的侄女孙永芳也主动帮助他寻亲。孙永芳陪着孙家椿走访了三斗坪辖区内年龄相符名叫孙家秀的女子,可惜都不是他们要找的人。
如今的孙家椿儿孙满堂,但找到亲姐姐成了他有生之年最大的心愿,他哽咽地说:“找不到家人,我就是一只孤雁啊!”
刊发消息获重要寻亲线索
“两人的照片实在太像了!”
2015年9月17日,本报以《8旬老人寻找失散73年的亲姐姐》为题,刊发了孙家椿寻亲的消息,这个消息传到了家住秭归归州镇的周老汉耳朵里。当时,周老汉正在城区亲友家中,他觉得孙家秀的身世和村里一位名叫“王先珍”的老人很像,回到村里后他将报纸给了王先珍的女儿。
王先珍今年85岁,有4个女儿,现和三女儿乔长秀生活在归州镇官坪村。去年下半年,一向身体较为健康的王先珍忽然卧床不起,而且神志也有些模糊了。看到报纸上的照片和消息后,王先珍的女儿第一个念头就是“太像了,真是太像了!”
王先珍的小女儿乔长翠告诉记者:“母亲以前告诉过我,她不姓王,也不是秭归人。她家在宜昌城区,家里还有父母和一个弟弟,逃难到三斗坪后,家人离开了她。一个姓王的船夫看她可怜,便将她带到了秭归香溪,给她改名为王先珍。”
乔长翠掏出母亲的照片对记者说:“这年龄和经历不仅相似,而且两人的照片实在太像了。你看两人的额头上都有一个小疙瘩,而且鼻子、嘴巴和下巴也像,我想他们很可能就是亲姐弟。”
女儿女婿奔走为母圆心愿
“不能让她带着遗憾离开!”
记者随后联系了孙家椿的侄女孙永芳。她了解到王先珍的消息后,也惊呼道:“两人的照片真的很像。”由于孙家椿年事已高,无法立刻赶到宜昌认亲。孙永芳表示,会先替叔父前往宜昌了解情况。
眼见寻亲的事有了着落,王先珍的女儿女婿才松了一口气。专程从猇亭赶来的小女婿熊国芳对记者说:“我岳母不仅经常帮我们做家务,照顾孩子,还帮邻居们干农活。一辈子帮助了不少人,现在也该是我们帮助她完成心愿的时候了。”66岁的大女婿熊仁清也说:“母亲以前也经常遗憾地对我们说,身边没有一个娘家的亲人啊!她现在身体不行了,我们不能让她带着遗憾离开。”
商报将会继续关注此事,希望能帮两位耄耋老人实现认亲的心愿。(记者 崔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