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晚报讯 (记者周爱华)手绘糖画、油炸猫耳朵、玩泥巴套圈、斗鸡滚铁环、学布艺刺绣……这可不是哪个大型庙会上的情景,而是幼儿园的小朋友自己办的主题庙会。
2015年12月30日,宜昌市外国语幼儿园民俗文化节隆重拉开帷幕。传统美食、传统工艺、传统游戏,不仅让参与活动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瞬间回到儿时的快乐时光,也让身着喜庆唐服盛装出席的幼儿园宝宝们眼界大开、惊喜不已。

民间糖画吸引孩子们驻足观看。
12月30日一大早,可爱的外幼宝宝们牵着家长的手,穿越一片火红的“灯笼林”,来到熟悉的幼儿园操场。这里已经模样大变:陶艺坊、布艺坊、纸艺坊、泥巴堂、水墨轩、状元楼、石磨房、蒸功夫、油炸铺……25个精心装扮过的民俗展台上,展示了200多个传统技艺门类,40多个传统项目可供孩子们参与游戏。看,这边的孩子围坐一团,认真学习如何染布、剪纸;那边的孩子们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制作起了陶瓷、写起了春联;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民俗文化节怎能少了传统美食呢?大碗面、油炸铺、蒸功夫、石磨房展台上,各类面食小吃传统美食品种繁多、令人眼花缭乱。搓麻花、做糖葫芦、绘糖画,孩子们兴致盎然;套圈、跳竿、滚铁环,家长们小时候的玩具也照样吸引了10后孩子们的目光。
操场中央,气势非凡的民俗大舞台上锣鼓喧天,不少民间艺人和京剧团大师、幼儿园多才多艺的家长们陆续上台助阵。表演持续117分钟,川剧《变脸》、京剧《贵妃醉酒》《西游记大闹天宫》、太极剑、花鼓戏、古筝《金蛇狂舞》、剑术、锣鼓山歌,这些经典曲目精湛表演让在场的所有人看得是如痴如醉,现场频频爆发出如雷般的掌声。
据介绍,此次民俗文化节上不少传统工艺作品或民间农作物品譬如水车、石磨都是从几百公里外的农村运送到这里来的,参与活动的民间艺人也多是从街头巷尾或者县市乡村里邀请来的。80岁的宋发银老人来自秭归磨坪村艺术团,该艺术团十多名成员平均年龄68岁,受邀前来为在场的所有观众献上了传统的采莲船、抬花轿等精彩表演。
外国语幼儿园伍家园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幼儿园注重幼儿“根”的教育,这次开展外幼民俗文化节就是想让幼儿园的孩子、老师和家长能够通过最直观的活动,充分体验、感受、了解京剧、剪纸、陶艺、地方戏、水墨、书法、糖人等传统文化的魅力。希望孩子们能在各项传统项目参与过程中零距离接触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汇聚的智慧结晶;通过参与活动,勾起爸爸妈妈孩童时期的回忆,增进亲子感情,留下羊年最美的画面;通过舞台上不少爷爷奶奶的亲身诠释,使得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增进教师团体对传统文化的了解,通过活动前期的学习、思索、筹备,提升教师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