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220元
本网讯(记者曹阳、通讯员刘娟)昨日,记者从市农业局获悉,2015年,宜昌市粮食再获丰收,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二连增”,全年可实现农业总产值(现价)617亿元,预计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220元。
据了解,我市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全市粮食种植面积513.8万亩,同比增1.9%,总产175.9万吨,同比增4.9%,连续12年增产丰收;油料面积170.4万亩,同比增1.2%,总产24万吨,同比增0.8%;蔬菜面积188.7万亩(含食用菌),同比增2.2%,产量404.8万吨,同比增2.1%;水产放养面积40万亩,总产20.8万吨,同比增5%;茶园面积84.4万亩,同比增2.6%,产量6.8万吨,同比增8.9%;柑橘面积206万亩,同比增6.5%,去年是柑橘“小年”,总产310.8万吨,同比减6.2%。
全市柑橘、茶叶、蔬菜、畜禽、渔业、食用油六大农业特色产业产值预计分别达83亿元、25亿元、120亿元、240.5亿元、48亿元、10亿元,六大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85%以上。柑橘、畜牧、蔬菜产业综合产值突破百亿元,特色产业已成为宜昌农业名片;柑橘总产位居全国同类城市之首,我市已成为全国最大宽皮柑橘生产基地;茶叶综合效益全省第一;高山、平原、城郊蔬菜发展齐头并进,设施化、精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草食畜牧业、名优特水产养殖业和食用油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预计全年可实现农业总产值(现价)617亿元,同比增6.2%(可比价);农业增加值预计达373亿元,同比增6%;预计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220元,同比增加1383元,增幅11.7%,超额完成年初既定10%的目标任务。
此外,农产品加工业保持快速发展,预计全年可完成农产品加工值1852亿元,规模、总量占全市工业产值的1/3,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3:1,居全省前列。农产品品牌培育成效显著,我市“宜昌蜜桔”、“秭归脐橙”、“兴山脐橙”等11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新增“兴山白茶”、“玉泉仙人掌”、“枝江蜂蜜”、“谢花桥大米”4个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累计达21个;新增“华饴”、“清江”2件涉农中国驰名商标,累计达27件;新增“三品一标”标志品牌34个,累计达690个,总量规模居全省第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全年新增农民合作社345家,累计5123家;新增家庭农场505个,累计2021个;新增农民合作社联社6家,累计达25家。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全市农机总动力达318.2万千瓦,同比增4.2%,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5.1%。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我市率先在全国全面实施农产品“三制”监管,消除自产自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盲区;在全省率先建设柑橘、茶叶、高山蔬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柑橘、茶叶、蔬菜、畜牧、水产五大特色产业可实现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在全省创新推出“农药经营处方制”监管新方式,获得省农业厅肯定并推广;在三峡物流园创造性开展储藏与产品准出、运输车辆登记和三峡物流园入园检测节点监管。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达99%以上,全年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稳居全省前列。
农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全省领先。市农业局荣获“2015年度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综合示范基地”荣誉称号,宜昌市“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成为全省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