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月出生地毗邻宜昌,少时拜屈原为师
曾下令火烧“夷陵城”
连日来,在各大卫视热播的大戏《芈月传》备受宜昌市民追捧,其中女主角芈月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其实这段战国争雄的历史与我们宜昌不乏有牵连,里面所涉的不少重要人物、重要历史事件均与宜昌有关。
战国时宜昌为楚地
芈月乃楚国公主
《芈月传》所处的历史时期是战国后期,芈月是楚国的一位公主,而当时的楚国国力强盛,首都设在郢都,就是与宜昌相邻的荆州。芈姓熊氏,芈月乃一代雄主楚威王的女儿,从小生长在郢都的楚王宫内。服饰、习俗与语言均为楚风。芈月幼时梳总角,挂玉牌,这种孩童装扮在当今的宜昌民间仍有保留;《芈月传》讲述的“亲蚕之礼”,每到春季,君王御田亲耕,王后桑林亲蚕,这种习俗在远安嫘祖故里沿袭至今;芈月着祭服,系蕙带,戴兰冠,佩陆离的形象,隐隐有屈子之风,她在戏中多次跳丧舞、唱楚歌,其舞与长阳跳丧舞如出一辙,而歌词如“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等与屈原的《楚辞》均系出沮漳。
《芈月传》中多次神出鬼没的楚国镇国之宝——“和氏璧”,出产于荆山。宜昌作家映泉所著的《沮出荆山》、《楚王》等书中,对此宝物来历有描述,有一种说法此物产于远安境内。戏中还有一个细节:嫡公主芈姝出嫁时,其母在嫁妆中箱底存有大量的名贵中草药,而这些似指神农架出产的稀有药材。
芈月年少拜屈原为师
治国理政多从师学
虽为女流之辈,但芈月却有治国理政的韬略,后成就经天纬地的大业,这与她的蒙师乃爱国诗人屈原莫不有关。屈原乃宜昌秭归人氏,是楚国大夫,屈原的《离骚》中“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政治远见。芈月虽然贵为公主,但因是庶出,又受“天相霸星”之祸,所以一直受人打压,历经艰辛。后出嫁秦王,一路上颠沛流离,对民间疾苦有所耳闻。受宠秦王后,奉驾巡游,访贫问苦。之后,她护子远走燕国,更是生活在社会底层,风餐露宿,朝不保夕。故公主出身的芈月实有平民情结,其亲政后,倡导的不论出身,不以分封,军功论赏,政绩为先的政治主张,系出屈子师门,颇得先师真传。
屈原后因抱国无门投江自尽,也是因为对楚王刚愎自用,妄自尊大,一味轻敌的做法失望之至而致。芈月对屈原之死一直耿耿于怀,后来设计擒拿楚王,除了图谋霸业,还有家仇和私怨。
秦将白起火烧夷陵城
为最早的宜昌有城的记载
芈月摄政后,就命其弟魏冉、义弟白起东征西战,开启她图霸天下的伟业。其中著名的一起战役就是白起攻楚。在现存的历代文献中,《战国策》、《史记》都有记载。如《战国策·秦策四》:“顷襄王二十年,秦白起拔楚西陵,或拔鄢、郢、夷陵,烧先王之墓”可见,即便从楚顷襄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算起,夷陵古城至少有近两千三百年的历史。这是宜昌有史以来最早有城池,且“夷陵”为城邑名的记载。猇亭古战场现今仍有白起火烧夷陵的旧址,古诗“梦渚草长迷楚望,夷陵土黑有秦灰”,记述的就是白起火烧夷陵的惨烈之状。
越过秦时明月汉时关,被岁月封尘的“宜昌往事”在《芈月传》中依稀可见,让宜昌观众追捧热剧的同时,追昔抚今感喟万千。
(记者佟茜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