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宜昌市仅有273名儿科医生,一个夜班接诊150名患儿
记者 靳芝 通讯员 但军 韩毅 付晶
眼下,“二胎放开”与“儿科停诊”,似乎组合成了一对矛盾体,成为社会关注的又一个新热点。不少家长开始担心起来,孩子看病排队会不会越来越长?儿科病房是不是一床更难求?事实究竟如何?连日来,记者前往医院进行了实地采访。
一床仍然难求
儿科病房挤到电梯门口
1月14日上午10点,记者来到市中心医院急诊大楼12楼儿科病区。当走出电梯门的那一刻,眼前的景象着实让人吃了一惊:电梯间也摆满了加床,病房走廊更是挤得满满当当,儿科病房依然一床难求。
面对这种“拥挤之态”,作为市中心医院儿科主任,王敏有不少话要说。
“这个季节,随着呼吸道疾病的增加,患儿确实多了不少。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3月,儿科病患是最集中的。以前,在外科大楼,我们有三个病区,可用病床130张,高峰所收治的患儿达150至160多人。现在儿科搬到新大楼,我们三个病区也得到了扩容,可用床位达到了192张。可事实上,现在每个病区收治的人数早就超过了100人,三个病区达到250至260多人,不少患儿只能住到走廊或是电梯间。”
对此,王敏主任很是无奈:“虽然住院条件不好,但这是家长的选择,我们不可能拒绝求医。尤其是其它一些医院或是县市医疗机构转上来的患儿,我们更要全力以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医院儿科兜了全市儿科的底。所以,我们儿科是越来越忙,不可能有喘息的时候了。”
一个急诊夜班
儿科医生接诊150个患儿
“目前,我们医院儿科门诊是24小时开诊,分普通门诊与夜间急诊。普通门诊每天会安排12名医生坐诊,其中包括3名专家门诊。就算如此,医生们经常从上午8点看到下午一点多才能下班。夜间急诊有2名医生上班,通宵达旦的工作是常态。前几天的一个夜班,医生们当晚接诊了150多人。”儿科主任王敏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除了门急诊,还有住院患者250人左右,而且每天还要收治20名左右的新病人,工作已经达到了医院极限。我们医院有儿科医生38名,算是宜昌市所有医院中人数最多的,天天都像在打仗,工作状态可想而知。”在接受记者采访期间,王敏主任也不知接了多少个求医问诊电话。
随后,记者来到儿科门诊导医台查询就诊记录。据统计显示,去年1-12月,市中心医院门诊共接诊患儿12万人次。最近三个月,随着低温天气的持续,门急诊总量仍然持续增长。11月份,就诊人数1.1万人次;12月,就诊人数1.4万人次;1月份,就诊人数1.4万人次。儿科门急诊最高峰已经创下有史以来的新高,单日突破576人次,每日平均人次在500人次左右。去年这一数据维持在400人次,同比增长了20%。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儿科接诊如此,儿科医生们的工作现状也就显而易见了。
宜昌有273名儿科医生
最少的一家医疗机构仅3人
儿科医生到底有多“荒”?
儿科医生短缺,其实是全国普遍现象。《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从儿科医患配比来看,中国平均每千名儿童只有0.43位儿科医生来为他们治疗。按照规范诊疗的最佳状态,1名儿科医生应该仅负责4个住院患儿,而现在1名医生至少要负责10多个。目前,湖北省儿科医生的缺口大约在2.3万人。
而宜昌市又如何呢?
作为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早产儿专业委员会委员,王敏接受了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安排的一项调查工作。去年,他对宜昌市在岗儿科医生人数作了一次详细统计。
这项统计显示,宜昌市共有24家医疗机构单独设置了儿科及儿科病房,共有病床13630张,其中儿科病床1210张,儿科医生只有273人。据宜昌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宜昌市0-14岁常住人口为441349人。很显然,医患配对明显不足。三甲医院平台大、政策好,儿科医生相对稳定,基层医疗机构则明显发展不足,而且严重不均衡。有一家县级医疗机构只有4张儿科病床,仅有3个儿科医生,医生显然短缺。
曾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儿科医生短缺的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孩子难交流,医疗纠纷的几率大。二是儿科医生收入低。三是缺少培养机制,人员短缺导致超负荷工作,以致恶性循环。
随着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儿科就诊量逐年增加,儿科医生“短缺”与负重增加,业已无法回避。
儿科专家呼吁
希望更多理解与包容
“金眼科,银外科,最烦人的小儿科”。由于小孩不能准确表达病情,儿科又被称作“哑科”。无形中,儿科医生看诊的压力增大很多。国内部分医院关闭儿科晚间门诊,当属无奈之举。
面对儿科就诊现状,作为宜昌市儿科学会主任委员,从医30多年的王敏有着自己的思考。
他希望主管部门做好顶层设计,出台相关政策,如从医学院校全面恢复儿科专业、保证儿科专业人才的源头补充。各大医院要注重儿科的建设,公立医院真正回归公益属性,才能转变儿科在医院内部的弱势地位,增强对儿科医学人才的吸引力。同时,要尽快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儿科的医疗服务能力。
而最后一点,也是他最直接的感受与呼吁。
“一个患儿来看病,往往牵动一个家庭或者几个家庭。儿科疾病的特征是‘危急快’,家属对儿科疾病治疗效果的企盼较大。就算是正常治疗,若是见效速度慢或者不明显,都极易引发家属的不理解甚至医闹。这会给儿科医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及身体伤害。医护人员大多为父为母,患儿的不适同样牵扯着他们的心。希望社会对我们儿科医生护士多一些理解与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