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何凡 通讯员宜环宣)环保法规,对于环境违法企业而言,不再是纸面文章,更是要拿出“真金白银”为违法行为买单,甚至受到行政和刑事处罚。昨日,宜昌环保部门公布了全市2015年环境违法十大典型案例,全年共查处环境违法企业112家。
据环保部门介绍,去年是新《环境保护法》实施的第一年,宜昌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去年,全市共计处罚企业112家,共计罚款396.39万元。
同时,市环保局还公布了一批环保违法典型案例,如宜昌旭达商品砼有限公司因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处理设施、污染物超标排放,被环保部门首次开出“按日计罚”罚单。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保险粉厂因废水直排违反环保法规,该厂工段主任张某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
环保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去年,一批环境违法行为企业和责任人还受到了行政甚至刑事处罚,移送公安机关34起,行政拘留9人;刑事犯罪移送公安机关2起,刑事逮捕1人,刑事拘留3人;查封扣押2起,限产停产整治5起,提请政府关闭企业36家,按日连续处罚1起。

与上年同期相比,宜昌城区去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76天。 记者王康明 摄
谁污染谁付费
宜昌将建立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机制
去年12月,湖北省环保厅披露了去年前11个月PM10浓度最高的5个地市,依次为荆门、仙桃、宜昌、襄阳、孝感。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宜昌正积极探索建立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机制。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要求,建立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机制,旨在通过实施生态补偿,进一步落实和强化地方政府保护环境的主体责任,加快改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为此,将对省内17个市、州、直管市及神农架林区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资金考核,对不达标的城市将扣缴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资金。
宜昌环保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从今年开始,宜昌也将参照省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按照“谁改善、谁受益,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结合国家空气质量考核标准和我市实际,建立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机制。
宜昌市2015年环境违法十大典型案例
一、善溪窑村仿古尺瓦窑26家企业存在未批先建,无污染物防治设施等违法行为,责令停止生产,责任人移送公安机关。
二、宜化太平洋热电厂区燃煤锅炉存在不正常使用污染物治理设施,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处以罚款5万,限产3个月。
三、当阳市4家土窑砖瓦厂,因未批先建,无污染物防治设施,被环保部门处以罚款,对4家土窑砖瓦厂的6名违法行为人实施行政拘留10日处罚。
四、湖北山水化工有限公司利用暗管进行偷排废水,处以罚款9万元,对当事人毛某、王某分别给予行政拘留五日的处罚。
五、 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保险粉厂因废水直排,被处以罚款10万元,停产整治,同时对该保险粉厂的工段主任张某实施行政拘留三日的行政处罚
六、 远安县个体工商户刘某因非法加工煤焦油,处置危险废物三吨以上,被查封生产设备,远安县检察院批准对刘某进行逮捕。
七、 国营红旗蓄电池厂因废水直排,被停产整治,查封生产设备,罚款3万元。
八、 当阳市个体工商户徐某因非法转运、处置危险废物,被查封扣押生产设施,涉案的徐某等3名嫌疑人被公安机关实施刑事拘留。
九、 宜昌旭达商品砼有限公司因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处理设施、污染物超标排放,被环保部门按日连续处罚,罚款19.778万元,这也是宜昌治污首次开出“按日计罚”罚单。
十、 中孚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因逃避监管排放水污染物,被处以罚款10万元,同时限产3个月。
实施“排污权”改革
宜昌筹建区域排污权交易中心
记者从环保部门了解到,今年宜昌将筹建区域性的排污权交易平台,未来宜昌甚至周边城市的企业不必再前往武汉进行排污权交易。
据了解,2015年,宜昌首次市级排污权专场交易在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举行,交易总成交金额超过1100万元。环保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参与排污权交易的宜昌企业相当踊跃。今后,宜昌企业新改扩建项目需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必须通过排污权交易市场购买获得排污权。
为了方便宜昌企业交易排污权,今年宜昌计划向湖北省环境资源交易中心申请在宜昌设立分中心,建立区域性的交易平台,届时宜昌辖区内企业将可在宜昌直接进行排污权交易。
同时,宜昌还将健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机构。成立市排污权储备中心,建立排污权储备制度,回购排污单位“富余排污权”。完成排污权初始分配、探索排污权抵押贷款机制,通过法律手段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严惩企业的超标排污行为。
宜昌将加强沿江企业监管
保护长江宜昌段和库区水质
宜昌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是三峡工程所在地,今年,宜昌将继续大力实施“碧水工程”,保护长江宜昌段和库区水环境。
据介绍,今年宜昌将抓住当前编制“十三五”规划的机遇期,深入谋划《宜昌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等各项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宜昌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主要具体措施为,建立市、县、乡三级“河长”责任体系。强化跨界断面水质监测考核,督促地方政府对水质不达标的控制单元制定落实整改方案。完成年度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开展专项整治,确保城市饮用水环境安全。加强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大规划项目推进力度,强化沿岸企业监管,确保2016年达到国家考核要求。
9个监测站覆盖全域
去年宜昌空气质量预报准确率75%
去年宜昌率先在全省发布环境空气质量预警预报,预报准确率保持在75%左右,预报的准确率优于全省同类城市水平。
据宜昌环境保护监测站负责人介绍,目前,宜昌共建立了19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在城区建有6个。从2015年1月1日起,宜昌在全省同类城市中率先发布环境空气预警预报,每日公开发布未来两天环境空气等级预报。在全省率先配置移动源解析监测平台,率先发布环境空气质量预警预报,建立PM2.5源解析谱图库,2015年预报准确率保持在75%以上,为开展大气污染防控、指导公众健康生活提供了优质服务。
今年,环保部门将按照宜昌建设智慧城市要求,加快推进“智慧环保”建设,搭建城市空气污染控制和空气质量管理科学决策平台,整合全市域大气排放源清单,完成污染源清单更新分析,建立环保与气象部门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
今年空气质量目标确定 空气优良天数超过70%
2015年,宜昌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52天,优良率为69%,与2014年同期比,优良天数增加76天。今年,宜昌空气质量有什么新的目标?环保部门回答,力争实现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0%以上。
据介绍,2016年,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目标是要确保环境空气质量进一步得到改善。总体目标是,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提升,优良天数达到256天以上,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0%以上。
为此,宜昌将继续加大对工业、扬尘、燃煤、机动车、油气、秸秆焚烧、饮食业油烟等污染源的管控力度。实行“黑名单”制度,让环保不达标企业一次违法、处处受限。
环境违法案件今年起均在网上曝光
昨日,记者从宜昌环境监察部门获悉,从今年开始,环保部门将对环境违法企业加大曝光力度,环境行政处罚案件均可在网上公开查阅。
宜昌环境监察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5年,宜昌开始实行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在网上公示,今后还将加强对违法企业的曝光力度,“对涉及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行政拘留等的典型案件,均即时在网上公示。还将完善环保、公安、法院、检察院等联动执法机制,集中力量查处一批环境违法犯罪案件。”
据了解,对于企业环境违法的行政处罚案件,市民可以登录宜昌环境保护局网站进行查询,并能够提出意见。环保部门表示,将做好环境信访投诉受理、处理及督办,处理率、回复率保持100%、满意率达到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