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金计)如何让城市融入自然,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者昨从市规划局了解到,宜昌中心城区绿道系统规划已获市政府批复,将重点打造12条特色线路连通宜昌山水。
据了解,绿道作为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骑车者及其他依靠非机动工具进行户外活动的人员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同时要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
宜昌中心城区绿道系统规划范围包括中心城区13个组团,重点对西陵、伍家岗、点军、猇亭、小溪塔、白洋6个组团内约240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进行绿道系统规划。规划绿道总长1009.9公里,其中,城市级绿道全长515.5公里,共12条特色线路,组团级绿道全长494.4公里。
规划提出了到2020年要实现近期城市绿道建设目标,中心城区要建设城市绿道431.9公里,主要内容包括:建设从小溪塔至白洋段的滨江风貌运动休闲绿道,即1号线,串接城市的各个组团,建成贯通联系各个组团的慢行联系通道。建设沿运河、小鸦路、柏临河、黄柏河、卷桥河、五龙河、联棚河等城市级绿道,形成城市级绿道环状骨架。
此外,各个组团内要建成一个乃至多个完整的环状网络,形成组团慢行游憩环,构建组团安全骑行区。同时结合宜昌高新区六大核心产业园区建设进行绿道落地,形成新区发展新环境。
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次规划将绿道选线结合城市中重要的休闲、游憩空间布置,依托现有城市道路及两侧绿化,通过调整道路断面、结合道路绿化等方式划分出绿道空间,同时不影响现行的交通系统运行,将打造具有宜昌特色的绿色慢行游憩系统,全面提高城市生活品质。
12条特色绿道线路分别为:
1号线——滨江风貌运动休闲绿道,全长151.5公里;
2号线——黄柏河宜居生活绿道,全长13.4公里;
3号线——江北都市生态游憩绿道,全长34.3公里;
4号线——沙河—白洋山水游憩绿道,全长62.8公里;
5号线——小鸦公路山林游憩绿道,全长32.2公里;
6号线——江南山水城多彩风情绿道,全长45.8公里;
7号线——卷桥河都市绿野文化绿道,全长37.6公里;
8号线——艾家镇—桥边河绿道,全长22.5公里;
9号线——文佛山—清江山水游憩绿道,全长20.2公里;
10号线——柏临河山水生态体验绿道,全长34.6公里;
11号线——猇亭后山—清江山水游憩绿道,全长33.2公里;
12号线——玛瑙河郊野生态观光绿道,全长31.0公里。
相关链接:
“绿道”理念的兴起
“绿道”理念来源于欧美发达国家,并成功地运用于巴黎、伦敦等世界著名城市建设的实践中。在低碳、环保生活理念倡导下,绿道建设已经成为了国际运动,成为世界城市建设的一种新趋势。2010年以来,广东借鉴国外经验在国内率先建成了首个绿道网,随后全国城市掀起了各具特色的绿道建设,除珠三角地区以外,成都、海口、嘉兴、温州、无锡、南京、江阴、武汉、绵阳、泉州等城市也在开展绿道规划和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