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px 微软雅黑; WHITE-SPACE: normal; LETTER-SPACING: normal; COLOR: rgb(55,55,55); WORD-SPACING: 0px; PADDING-TOP: 0px;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二)持续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继续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工程,推进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两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工资保障机制,稳步推进企业依法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完善企业工资指导线和最低工资制度。完善和规范公务员工资制度,探索推进事业单位体制机制改革,健全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完善农民收入增长支持政策体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治理整顿不合理收入。
(三)全面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尊重群众利益,回应社会关切,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注的就业、教育、健康、养老等问题,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建设宜业之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深化市场配置要素改革,统筹劳动力市场,打破城乡、地区、行业分割和身份、性别歧视,维护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优化行政服务,促进人才、资金、科研成果等在城乡、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间有序流动。更加关注就业问题,不断扩大就业,提高就业质量。鼓励归国留学生和大学、硕士、博士毕业生在宜创业,支持广大市民开展多种形式的自主创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健全有利于促进就业创业的住房保障、财政、金融、产业、民生等政策体系。加快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健全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积极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全面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建设宜居之城。按照“雅、朴、净、畅、宁”要求,继续推进“两增两减”,着力减少老城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增加基础设施和开敞空间,深入实施城市整理,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创新保障房投融资机制和土地使用政策,更多吸引社会资金,加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配套更多的公共停车设施,抢抓棚户区改造政策性贷款机遇,加快各类棚户区、老旧住宅、城中村和城乡危房改造,大力推行货币化安置,让困难群众早日“出棚进楼”、安居乐业。完善物业管理体制,全面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加快贫困地区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大力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新建、改造一批青少年、职工活动场馆和社区活动场所。推广“全域景区”、“镇当城建”、“村当景建”等成功经验,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建设宜旅之城。积极参与长江沿线国际黄金旅游带建设,全面提升旅游发展的市场化、集群化、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水平,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全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优化旅游空间布局,以三峡旅游新区为核心引擎,以旅游交通廊道为纽带,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为依托,以打造旅游线路为着力点,以发展配套产品培育产业集群为手段,以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为保障,构建“一城、三带、六区”发展格局,加快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城市。打造精品景点和旅游品牌,加快建设宜昌长江三峡国际旅游度假区、长江三峡游轮中心、清江生态旅游度假区等精品旅游项目,打造长江三峡、两坝一峡、高峡平湖、清江风情、屈原昭君神农游、三国文化游、五峰生态度假区、土家茶乡游等精品旅游线路,擦亮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全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等旅游城市品牌,积极开发具有浓郁宜昌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优化提升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旅游安全保障服务体系、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旅游便民惠民服务体系、旅游行政服务体系等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全市旅游服务水平。
建设宜学之城。坚持学城共进、教育先行,建设教育事业发达、学习环境优越、优势人才聚集、适宜学习创业、具有创新创造和发展活力的宜学之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名校带动战略,推动优质资源共享,促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普及学前教育,优化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基本建成以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城区高中布局,推动普通高中优质化特色化发展。突破性发展高等教育,高水平规划建设宜昌大学城,推进在宜高校扩大规模、提升层次,支持三峡大学省部共建、省市共建,力争跻身湖北省“双一流”行列,引进一批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来宜建立分校、创办研究院等,打造区域性高教中心。提升职业院校办学品质,推进产教融合发展,兴办航空学院,构建具有宜昌特色的现代职教体系,打造区域性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心。办好特殊教育。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广泛开展社区教育,大力发展家庭教育、农村教育、老年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建设宜养之城。着力打造“养生、养老、养心”品牌,把宜昌建成全国知名的康养之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强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工作,开展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加强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综合防治和职业病危害防治,全面提升医疗水平,建设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大力发展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建设全国食品安全放心城市、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和全国特色体育名城,创建全国健康城市,打造养生之城。大力扶持中医发展,加快市、县二级综合医院建设,探索组建市县乡医疗联合体,加强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和服务能力建设。创新养老模式,整合优势资源,探索国际国内合作,着力打造养老产业,增加和优化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和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社区老年护理医院、新型老年社区和农村老年人互相照料活动中心,推进清江康养产业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大力扶持居家养老,打造养老之城。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促进全社会形成雅朴、恬淡、自然的生活方式,打造养心之城。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倡和鼓励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强化优生优育服务,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加大对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帮扶力度。落实人口发展战略,注重家庭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强化社会保障。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将城乡居民纳入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覆盖范围,逐步形成“制度合一、服务衔接、功能配套”的保障体系。健全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及生育保险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升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水平。加强社会薄弱环节保障建设,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单亲特困母亲、老人、残障人员、流动儿童和妇女、女童等困难群体关爱服务体系。完善军转干部安置工作机制,深化住房保障制度创新,加强法律援助工作,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做好残疾人优抚工作。加强对农民工的帮扶、教育、引导管理和服务工作。
(四)继续深化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法治宜昌”、“平安宜昌”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构建全民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打造国家社会治理典范。推进社会治理方式创新,提高智能化、制度化、法治化水平。加强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拓展法律援助受益面。积极培育壮大社会组织,提升服务社会能力。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和人力物力投入,健全社会治安突出问题排查治理机制,加快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密防范社会风险,依法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强全民安全意识教育,完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强化预防治本,健全预警应急机制,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及时排查化解安全隐患,防止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八、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实现“两个率先、两个进位”提供坚强保证
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必须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一)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各级党委(党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党组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完善党委领导经济工作体制机制,形成发展合力。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经济形势分析研判机制、咨询决策机制、信息发布机制等制度机制,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断提高各级党委(党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能力。建强干部队伍,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健全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注重培养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坚持从严治吏,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调动各级各类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强化基层基础,深入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推动执政资源下沉,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提升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和基层工作者服务能力,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升发展气场,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和改进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凝心聚力,合拍共振。弘扬严实作风,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加强制度反腐,加大治庸治懒力度,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确保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二)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全面实施“七五”普法,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加强党对立法工作领导,用好地方立法权,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精细立法。推进依法行政,全面提高各级党委依据宪法法律履职尽责、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尊重司法规律,促进司法公正,完善对权利的司法保障、对权力的司法监督。坚持“护幼、容错、不赦罪”,在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同时,按照有利于维护正常生产经营秩序、有利于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有利于促进经济秩序稳定的原则,推进建设性执法司法。
(三)确保“十三五”规划建议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坚决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落实《建议》确定的指导思想、发展理念、目标任务、路径举措,从实际出发,科学编制好各级规划纲要和各类专项规划,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级层面规划。各级各类规划要增加明确反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指标,增加政府履行职责的约束性指标,明确考核评价的具体标准。各级党组织要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调查研究,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督促检查,加强考核问责,完善落实链条。广大党员干部要解放思想,担当作为,真抓实干,把“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转化为实现“两个率先、两个进位”的生动实践。
市委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全市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深入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宜昌实施,为宜昌实现“两个率先、两个进位”,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