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正式实施。在今年的“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对于“二孩”政策均有建言献策,有人建议幼儿园、中小学课堂加入社交课程,培养孩子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鼓励孩子之间交往,促进其社会自我意识的发展,有人建议将产假延期。昨日,@三峡商报发起有关“二孩政策”的话题,得到了众多网友的热烈回应。
网友热议
@嘟嘟小妞:虽然自己还没有小孩,但如今生活成本实在太高,所以我早就与另一半有了共识,以后只生一个小孩。不过我比较担心的是,之后几年很多之前不符合生二孩资格的夫妇会扎堆生小孩,这会令看病难、学位不够的问题更加严重。
@别逼本宫:以往招聘面试,遇有工作经验的女性总会打听其家庭情况,未婚就问何时结婚,已婚就问何时生育,生育了就问小孩多大……有孩子的女性总体上比较让人放心。二孩政策实施后,已生一孩的面临生二胎“风险”,总之,以后女性找工作会难上加难。
@jurah:第一个孩子即将出生,想到从幼儿园开始便要挤破头,接着幼升小,小升初,初中考高中,再到考大学、找工作、结婚生子,每个过程对家长来说都是一次“大考”,真觉得无法承担养第二个孩子的负担。
市民声音
市民何女士:二孩政策放开之后,有关的段子、新闻层出不穷。再次孕育生命是父母的权利,没有任何人有资格对该权利的行使指手画脚,一个被爱浇灌成长的孩子理应不会以各种奇葩理由相要挟。孩子认为爱是量化的,其总量是有限的,弟弟妹妹的到来会导致爱的分割与减少,对父母的爱完全没有信心,所以要让大孩接受弟弟妹妹,首先要从父母自身下功夫。
市民王女士: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对于我们这种夫妻双方都是非独生子女的人来说确实多了一个选择的机会。虽然一直希望可以有两个小孩,但碍于经济压力等多方面原因,想要多生一个恐怕要多等几年。
市民李先生:我们“80后”成了迄今唯一一代独生子女。现在我们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工作压力又大,虽然有了生二孩权利,但从经济条件上感觉力不从心,毕竟生育抚养一个孩子的成本太大了。
代表回应
市政协委员王家胜: “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想再要一个孩子,然而家里“老大”不乐意或不允许父母生二孩的情况时常发生。要想解决此问题,首先要明确“老大”排斥二孩的原因。我建议多部门合作,提高“老大”对“二孩”的接纳度。首先通过产前培训、宣教等方式教育父母,使父母从“外在客体”向“内部存在”顺利过渡,使“老大”内心坚强,有安全感。其次幼儿园、中小学课堂加入社交课程,培养孩子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鼓励孩子之间交往,促进其社会自我意识的发展。
市政协委员郑文婷:“全面二孩”政策有助于优化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减少独子难养的局面,但也会给女性在经济上和心理上带来更大的压力。由于女性在生育上花费的时间更长,也有可能加剧女性的就业困难。减轻针对女性的就业歧视与“全面二孩”政策本无关联,但由于“全面二孩”政策有可能加剧就业性别歧视问题,需要特别关注和预防。应加大宣传和推进社会性别平等,同时出台有利于企业支持女性职工就业的相关政策,如规定女职工比例,适当减轻企业税收,为女性就业创造更有利的社会环境。
(记者 宋程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