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郑岚)快过年了,一些手头尚有节余的人开始琢磨,如何在猴年到来之际,让手里的闲钱生钱。与此同时,银行、证券公司甚至保险公司纷纷推出各自的理财产品,争抢春节前的“黄金周”。 理财产品扎堆 “又到了发年终奖的时候,不管钱多钱少总归是要理财增值的!”“期限63天,参考年收益率4.4%,五万起购,可通过手机、网银操作!”“新年特供爆款可不是天天有,预期年化收益最高可达6.4%”。这几天,市民陈女士的手机,朋友圈不断接到类似的信息。这让正好有些闲钱的陈女士忙着“货比三家”。 记者了解到,不少市民都走进过年的节奏,可城区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却正抓紧时间忙碌。记者看到,湖北银行、兴业银行、农业银行等都推出了“你存钱我送礼”等类型的活动,不少有闲钱的市民也忙着存钱,接受银行米面油等礼品。一些银行网点还推出存钱抽Iphone 6S等活动,吸引了市民的注意。 与此同时,长江证券、平安保险、泰康人寿等证券保险公司推出了保本报息类理财产品。但记者看到,各类理财产品中,利息多是4打头,其中最高的理财产品超过6,但起点为数十万。 今年回报不高 对于金融机构纷纷推出的理财产品,市民则较为理智地考察选择。 市民曹先生告诉记者,“我比较习惯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一般年底的大额存款利率都比较高。但感觉今年与往年相比,明显较低,往年年化利率达到五点多甚至六点多。”尽管如此,他还是在银行网点购买了一份1个月期的理财产品。 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有年底理财习惯的市民均认为,今年节前理财产品利率相对较低。 如何理财更有财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优质资产减少,理财产品回报率下降是将来一段时间内的趋势。同时,由于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基调不变,市场利率水平中长期内还有进一步下行空间,固收类产品的收益率也会随之下行。 但是,年前购买适当的理财产品可以防止春节期间开销无节制,同时还能有一定的收益。建议市民根据自身情况,在银行、证券甚至保险等金融单位选择相应理财产品。 某证券公司理财经理李女士告诉记者,“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句大家都知道的话有一定道理。建议理财“宜早不宜迟,宜长不宜短”。在理财产品收益率走势不乐观的情况下,市民选择要以低风险、稳健收益的理财产品为主。如果对于资金的灵活性需求一般,一年期的理财产品较为适宜,这样能够省去一年中产品到期而出现转换时的收益空档,也可防止年内继续降息带来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