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热线
  新闻
专题
资讯
要闻
  房产
二手
楼盘
装修
  旅游
线路
景区
游记
  健康
两性
时尚
数码
 交易市场
 三峡特产
三峡论坛
便民电话
半山云庭
   新闻首页  |  今日要闻  |  焦点资讯  |  专题报道

省旅游工作会在宜召开 宜昌全域旅游艳羡全省

来源:[ 三峡新闻网—三峡晚报]   2016-02-25 10:47:25 作者:   选择字号:大

本报讯(记者朱延筠 通讯员施展)昨日,2016年全省旅游工作会议在夷陵区政府召开。省旅游委主任钱远坤、副主任周正素、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教授吴必虎、宜昌市副市长周正英等出席会议。

近年来,我市着力发展全域旅游,实施精品景区与乡村旅游双轮驱动,休闲游、观光度假游、健康养生游多点发力,初步形成了以重点景区为龙头,多条乡村旅游为带动的全域旅游格局。

在夷陵区,全区通过加快推进农旅融合进程,精心打造分乡“农业田园游”、百里荒“度假体验游”、小鸦路“户外休闲游”、宜巴线“奇石观赏游”、黄柏河“氧吧健康游”、宜大路“茶乡观光游”六条精品休闲旅游线路。

远安县通过200公里的“景观大道”串联,将全县勾勒成一幅美景。同时,通过举办嫘祖庙会节、道教文化节、帐篷音乐节、汽车场地越野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极大地满足了游客多样化、个性化休闲需求。

长阳按照“全域旅游、半壁江山”的发展思路,采取多种举措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同时在全县154个村中广泛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结合实际打造“田园美、村庄美、和谐美”的美丽乡村集群。

兴山县充分发挥自然山水优势,将建成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漂流探险、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目的地。目前,正在建设昭君文化旅游区、高岚户外拓展旅游区、南阳温泉度假旅游区三大核心旅游景区,并将以此为重点带动全县旅游一体化发展。

各县市区通过把全域旅游纳入发展的重点,使得全市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我市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7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50亿元,同比分别实现15%、34%的高位增长,为“十二五”收官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宜昌全域旅游发展经验值得学习。”会上,省旅游委主任钱远坤高度赞扬宜昌全域旅游发展成果。“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像宜昌这样,把全域规划作为引领,全面对接、全境布局、全域经营。把旅游作为民生工程,实现全民参与、全民共享。”

何为全域旅游?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教授吴必虎指出,全域旅游就是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

宜昌全域旅游亮点何处?

“旅游+”模式前景无限

会前,来自全省各地市州旅游部门的百余名代表考察了夷陵区森林公园、三峡大瀑布、龙泉镇特色文化街及官庄村,从旅游+城市建设、旅游+扶贫、旅游+工业、旅游+农业建设四大方面深入了解宜昌全域旅游发展经验。每到一处,代表们都赞不绝口。

旅游+城市建设

考察地点:夷陵区森林公园

在黄柏河西岸,夷陵区森林公园与小溪塔城区隔河相望。走进公园,满目苍翠、鸟语花香吸引与会代表纷纷合影留念。当得知夷陵区森林公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健身设施齐全,并集体育运动、休闲娱乐、特色餐饮为一体时,不少代表赞其为“旅游+城市建设的代表作”。湖北大学旅游案例教学与研究中心主任熊剑平称:“发展全域旅游,首先中心城区有没有旅游的氛围,能不能给老百姓提供休闲旅游的场所非常重要。夷陵区森林公园就做了很好的典范——老百姓是可以在城区进行休闲活动。”

旅游+扶贫

考察地点:三峡大瀑布

在三峡大瀑布,景区发展带动周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村民的致富也给代表们留下深刻印象。三峡大瀑布投入800多万元,建设商铺162个,带动周边465户1158人脱贫致富。景区周边区域也利用生态优势,纷纷建设美丽乡村。三峡奇潭、古兵寨、富裕山等乡村旅游点竞相开发建设。据统计,仅新坪村和香龙山村的5个村民小组就有96部家用轿车。“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融入旅游链条,拓展增收致富空间,这种旅游+扶贫的经验值得学习。”建始县旅游局局长姚冬菊说。

旅游+工业

地点:龙泉镇特色文化街

在龙泉镇特色文化街,不少代表感叹:“没想到酒文化也能和旅游结合”。

龙泉镇特色文化街集城市公园、水上乐园、酒源广场、酒文化博物馆等于一体。步入文化街,酒塔、酒舍、酒吧、酒榭、酒庄、酒阁等随处可见。在景点布置上融合了各时期酿酒、饮酒的风俗人情,并通过实物陈列、情景再现、现场模拟等手段,让游客在食宿、游玩、购物、娱乐的轻松氛围中,直观感受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酒文化。

熊剑平称,围绕湖北地方名酒稻花香品牌来打造古镇,创意十分新颖。“湖北既是旅游大省也是工业大省,省内众多的工业企业要如何在旅游产业中走出一条新路子,龙泉镇特色文化街就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熊剑平说。

旅游+农业

地点:官庄村

最让与会代表们震撼的应属官庄村的建设。

车辆行驶在全省首条6.8公里的生态路上,沿线桂花、竹等景观苗木环村,步步皆景。在中国三峡柑橘博物馆,文字、图片和大量的实物详尽立体地介绍了中国柑桔的文化、科技、产业及三峡夷陵地区的柑橘的特点,让人耳目一新。不少与会代表亲切地在橘林前合影。

“走进官庄村,我就被村门口‘再小的村庄都有自己的品牌’这句话震撼了。”姚冬菊说:“一个小的村庄都能有全域旅游的概念,有它的独特的全域规划,并且能做到全民参与,这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官庄很好的将原汁原味的农村风貌和文化结合在一起,已经成为宜昌甚至是湖北省乡村旅游的亮点。”熊剑平说。记者朱延筠

今年全省拟接待游客5.1亿

实现旅游总收入4500亿元

本报讯(记者朱延筠)2月24日,湖北省旅游工作会议在宜昌市夷陵区召开。预计今年湖北将接待旅游者5.1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500亿元。

“十二五”期间,湖北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9.7%和24.1%,5年增长了2至3倍,全省旅游综合收入过百亿元的市州由2010年的6个上升为11个。全省旅游业综合竞争力由全国13位上升到前10位,进入第一方阵。

会议部署了今年全省旅游重点工作,预计到2016年底,湖北将接待旅游者5.1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500亿元。2016年,我省将坚持全域旅游,着力拓展旅游发展空间,做好12个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和21个省级创建单位的试点工作,完善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加强全域旅游发展政策支持。

其次,坚持发展“品质旅游”,推进目的地品牌创建,积极开展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研学旅游目的地/基地、生态旅游示范区、绿色旅游示范基地、人文旅游示范基地、康养旅游等系列品牌的创建工作。同时拓展红色旅游新空间,加强红色旅游与研学旅游、老年旅游的融合发展,推动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红色旅游影响。

在公共服务方面,我省将继续推进厕所革命,积极开展A级旅游厕所的创建和评定。采取明查暗访、交叉检查等方式对各地旅游厕所革命进行督导。

2016年,湖北还将坚持“民生旅游”,实施乡村旅游提升工程。新创建一批湖北旅游强县、高星级农家乐,进一步丰富乡村旅游内涵,持续开展四季乡村旅游推广活动,运用多媒体和多种营销手段强化对乡村旅游产品的包装和推广,扩大乡村旅游影响力。同时开展专项旅游扶贫,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分享旅游发展带来的福利。

今年宜昌旅游如何吆喝

借微信力量全媒发力

本报讯(记者朱延筠 通讯员樊瑞青)23日下午,副市长周正英主持召开宜昌旅游宣传座谈会,征求市内外新闻媒体对我市2016年旅游宣传工作意见。三峡日报、三峡晚报、三峡电视台、湖北日报驻宜昌记者站、中新社驻宜昌记者站等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座谈会上,各新闻媒体参会人员畅所欲言,阐述今年的旅游宣传工作思路、工作安排和工作建议。

“要将人文情怀注入到旅游宣传中,力求旅游新闻报道具有思想厚度和文化冲击力,让读者领会宜昌旅游的历史、文化底蕴。”中新网驻宜昌记者站记者郭晓莹说,在旅游宣传上要摒弃纯数据、单一景点等片面报道,应充分把握旅游产业发展规律,用发展的眼光报道宜昌旅游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峡电视台副台长张杉建议全级旅游部门与媒体建立沟通联动机制,让媒体能顺应我市全年的旅游工作,制定全年的宣传计划,媒体时时刻刻能做到提前策划、准备充分,尤其是在旅游旺季、重大活动期间,能更好的扩大宣传效应。

三峡晚报编委胡俊奎建议,旅游宣传应做到全媒体联动,传统纸媒继续发挥深度优势,并充分运用微博、微信、网站等新媒体传播快、形式多样、覆盖面广的特点进行多方位宣传。同时,深挖宜昌旅游的文化底蕴、特色,通过记者走访、系列报道等形式,更深层次的解读宜昌旅游资源。

听取了各媒体记者的想法和建议后,周正英表示,各级旅游部门要积极配合新闻媒体,为旅游宣传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要加强策划,职能部门要定期联系各媒体,以策划会的形式明确报道重点、理清报道思路。要积极沟通,旅游部门和各媒体之间,媒体与媒体之间要加强联系,形成良性宣传矩阵。要突出重点,除宣传旅游产品、旅游活动外,还要宣传宜昌文化、旅游扶贫等。要扩大领域,在巩固市内宣传成果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市外宣传阵地,通过微信等新媒体扩大宣传面,提高宜昌旅游的影响力。同时,建议各媒体旅游宣传要更加贴近群众、贴近游客,进一步增强可读性可视性,以形成更强的引导力、影响力。

数说旅游

全市有各类旅游资源747处,已开放的旅游点有350多处,对外开放重点景区49处。

全市3A级以上旅游景区有35家,其中5A级4家,4A级14家,3A级17家。全市共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家,湖北旅游强县4家,湖北旅游名镇1家,湖北旅游名村13家;全市农家乐4191家,其中湖北省五星级农家乐23家;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24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家,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9家、宜昌市休闲农业示范点19家。




  相关链接



Copyright © 2002-2012 www.sanxia.net All Rights Reserved.三峡宜昌热线 版权所有  鄂ICP备09011189号-2
免责声明:三峡宜昌热线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
热线客服E-mail: webmaster*sanxia.net   三论客服E-mail: bbs*sanxia.net (发邮件*号请改成@)
关于我们 - 隐私权保护 - 信息合作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