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日,记者来到宜昌新区峡州大道西段一期快速路建设现场。峡州大道是我市首条城市快速路,横跨西陵、夷陵和伍家岗,同多条道路相连,共同构成城市内环交通网。目前,项目正在建设交通基础设施,预计6月正式通车,设计时速达80公里/小时。
便民路:沿线居民出行更便利
峡州大道西段一期快速路正好经过夷陵区龙泉镇梅花村,道路建设使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最大的变化是出去更便利。”五组村民黄正元说,梅花村是柑橘大村,柑橘产品排在全区前三位,柑橘销售价格仅次于官庄村,但由于交通条件限制,柑橘的运输成本较高。
站在峡州大道上,黄正元指着不远处的山丘说,那边就是村里的橘园,现在货车进村更便捷。交通改善后,他种植的4亩多橘园将增收3至4千元。
“峡州大道在立项之初,其功能就被定义为‘连通城市各区域的,为交通功能服务的通道’,它在主线两侧布置了双向四车道的辅道,解决周边道路连通的问题,同时,双向六车道的主线可以从辅道进出又相对封闭,解决了快速通行的通畅性问题。”宜昌城投公司项目一部负责人胡春介绍说,它既不像高速公路那样全封闭能与周边道路联动,又能保证主线能像高速公路一样快速通行。并且,在建设过程中,他们结合周边原有乡村道路,设置了下穿通道、人行通道等设施,尽量减少对周边居民正常出行的影响。
景观路:全线种植60余种多彩植被
在峡州大道建设现场,记者看到道路两旁的绿化带已经布置完毕。红叶石兰、香樟、栾树等植被呈现出不同色彩。
“在峡州大道50至70米的道路红线内,我们不仅设计了分隔式的主、辅车行道、人行道以及自行车道,还用大面积的绿化带作为各功能区的分隔。”胡春说, (下转第二版)
道路两旁的绿化植物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和客观需要,采用多种类(60多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方式布置,这样不经增强了道路的景观性,还能通过色彩和层次的不断变化缓解驾驶疲劳,市民散步、骑行更多了一个好去处。
“峡州大道两旁的绿化水平非常高,在这里锻炼感到很舒心。”市民李先生曾参加2016年元旦长跑活动,他告诉记者,希望宜昌未来能举办马拉松比赛,峡州大道可以成为比赛中很美丽的赛段。
生态路:多举措保护永久山体
“结合地势而修建,避免了大挖大填。”市城投公司现场代表张博介绍,为了尽量不破坏现有山体植被和水系,项目沿途建设多个跨山谷桥梁和隧道。据统计,峡州大道用于绿化、生态保护方面的资金,占到整个项目资金的2%左右。
“道路,特别是高等级道路的建设不可避免的会对途经的山体、水系造成破坏。”张博说,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对已开挖的永久山体部分,没有采用一般的物理防护措施,而采用生态复绿,利用“高次团粒喷播”这一国家专利技术,使得被开挖山体坡面在2至3年后得到恢复,新生植被与山上自然植被融为一体。对于沿途水系,他们采用改道、埋管引流的方式,保证原有水系的通畅。
记者曹阳 通讯员辛区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