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热线
  新闻
专题
资讯
要闻
  房产
二手
楼盘
装修
  旅游
线路
景区
游记
  健康
两性
时尚
数码
 交易市场
 三峡特产
三峡论坛
便民电话
半山云庭
   新闻首页  |  今日要闻  |  焦点资讯  |  专题报道

共筑大城千皎日 千亿新区初长成

来源:[ 三峡宜昌网-三峡商报]   2016-03-21 09:43:18 作者:   选择字号:大

 写在宜昌新区建设推进办公室成立三周年之际

  大城之力,众志成城!

  3年了,宜昌新区在这样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迎来了3岁“生日”。日新月异的宜昌城市变化,推进宜昌新区已然成为宜昌大城建设的旗帜性平台,成为了主战场和火车头,创造了全省发展“新名片”,撬动了大城建设的“新杠杆”,创造了全省城市绿色发展“新经验”,擦亮了宜昌城市“新名片”,搭建了干部干事创业的“新舞台”。

  启运千余天,投资破千亿,平均每天完成投资1亿元,宜昌城市建设新速度里,有一种力量,推进宜昌走向了后现代、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实现了新区规划不一样;有一种力量,通过“四个先行”的战略路径,让宜昌驶上了不断提速的快车道,实现了推进格局不一样;有一种力量,激发了“大包干”的制度活力,实现了宜昌新区理念思路不一样;有一种力量,让容缺审批、多式招商、两级市场联动化作现实,实现了宜昌新区体制机制不一样;有一种力量,让征地拆违不再困难,实现了宜昌新区方式方法不一样;有一种力量,分散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让宜昌新区的建设过程不一样。

  这些力量的凝集,便成为宜昌新区,这座后现代未来之城的强劲动力,高速直抵“大强优美”的恢宏未来。

  战略之力

  这里省委书记1年来3次

  过去的一年,省委书记李鸿忠的工作日程里,宜昌元素浓墨重彩。

  2015年1月8日,李鸿忠来到宜昌新区东站片区,调研规划展览馆、博物馆等项目。

  2015年9月15日,李鸿忠前往宜昌新区至喜长江大桥现场,了解道路桥梁建设情况。

  2015年11月16日,李鸿忠在宜昌主持召开全省推进城市绿色发展现场会,肯定并推介宜昌新区经验。

  从年初到年末,省委书记曾经3次踏上宜昌新区这片建设热土,近距离了解宜昌大城建设情况,这对于多数参与宜昌新区建设的人来说,都是莫大鼓舞。

  回望宜昌新区3年建设历程,时间刻度上密集标注着省委省政府关于宜昌新区的指示:2013年4月,省委省政府听取宜昌新区概念规划及总体城市设计,3个月后,湖北省政府正式批复宜昌新区建设总体规划,一年后,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国生调研宜昌新区建设,他说,宜昌新区坚持绿色、生态、后现代的理念,推进力度大、速度快,对宜昌的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充满信心。

  220平方公里的宜昌新区,由此不只是宜昌的大事,也是湖北省的要事。

  因此,在宜昌新区建设情况简介小册子上,第一句话便用“宜昌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是省级战略,宜昌新区是宜昌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的重要平台”来阐释宜昌新区、宜昌现代化特大城市和湖北省的内在逻辑。

  当然,对于宜昌新区而言,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调研,所带来的信号也不只是对于宜昌新区建设的重视,更多的是对建设方向的指导,宜昌则把它变成了最终的顶层设计。

  “用后现代理念打造宜昌新区。”2013年,在听取宜昌新区概念规划及总体城市设计汇报时,李鸿忠提出了后现代城市建设的概念。

  在宜昌新区的实践中,对后现代理念作出了行动上的诠释,那就是尊重自然,多留山水,促进人、城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其中,绿色和生态排在首位。

  对于这种理念是否在建设过程中得到创造性落实,李鸿忠曾经进行过调研,在至喜长江大桥现场,他所关注的焦点依旧是项目建设是否充分注重了对生态的保护。

  回答是肯定的,从江南往江北看,山、水、城,便是一幅山镶城的画卷,而从江北往江南看,则是城、水、山,一幅城镶山的图景。

  时间再次证明前瞻性的决策是城市阔步腾飞的决定性力量。时隔37年,中央重启城市工作会议,城市工作被列入举足轻重的位置,同时,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绿色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宜昌新区的3年探索建设,就这样与中央精神高度契合起来。

  这种建设方向上的契合,最终推动宜昌新区变化日新月异。

  2015年11月16日,经过多次调研,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宜昌召开全省推进城市绿色发展现场会,实地参观宜昌新区建设成就。

  在现场会上,李鸿忠评价宜昌是全省推进城市绿色发展的样本和典范,充分彰显了争创一流的实干担当精神,此次大会将在湖北城市发展历史上留下印记。

  决策之力

  那些通往后现代未来的道路

  “今天不一样,明天更不同!”

  这是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楚平在宜昌新区建设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对于宜昌新区建设变化所作出的直观评价。

  变化可圈可点,成就历历在目,但所有人都明白,省委省政府对于宜昌新区建设给予了最大支持,最终的执行与落实仍旧需要宜昌全市共同努力,形成建设合力。

  这种建设合力的轴心,就是市委、市政府以及为更好推进宜昌新区建设而成立的宜昌新区建设领导小组。在市域范围内,这是宜昌新区最高的决策机构,黄楚平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市长马旭明任第一副组长,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城建系统相关单位以及城区各政府为成员单位。

  从2013年4月召开宜昌新区建设第一次领导小组会议起,至今已有3年时间,宜昌新区建设领导小组共召开会议11次,决策解决了276项宜昌新区建设有关问题。

  而这些所决策的问题,既非细化到每一个具体项目的细枝末节,也非始终浮于理论顶层,而是围绕通往后现代城市美好宏愿的目标,所构建的一条条现实之路。

  这其中,有建设之路,即通过“市政基础设施、公建、安置、生态”项目的先行,同步推进社会投资项目,实现城市渐进发展。

  这其中,有发展之路,通过推动“生态优先、产城融合、城乡一体、人城共进、智慧个性、包容共享”,共建“大强优美”的后现代未来之城。

  这其中,有创新之路,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整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前沿的城市建设理念与地方建设实际结合,成为创新的内生动力。

  “让市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很多次,黄楚平在宜昌新区调研时,都说出了这句话,尽管建设所带来的发展红利涉及各个方面,但这种获得感,应是这些红利的初始地。

  “要突出以人为本,为老百姓谋取更多福祉。”马旭明在调研宜昌新区建设和棚户区改造时说。

  获得感,来自日益增长的城市规模,宜昌新区按照“贯通新区路网、完善综合功能、打造绿色景观、推进片区开发、链接城市组团”的建设思路,推进绿化成景、道路连通、公园开放、公建启用。推进产城共融,既建成宜居新城,也建成创业园区。

  获得感,来自绿色发展,坚持走节能、环保、低碳、循环发展之路,宜昌新区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绿色生活和绿色城市之中。

  获得感,来自包容共享,突出民生优先、以民为本,宜昌新区树立“大棚改”理念,按照生态修补、城市修复的思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推进城市整理,让大城梦成为人民的幸福梦。

  统筹之力

  “四两拨千斤”的城市推进哲学

  2013年3月21日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天,宜昌新区第一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同时,宜昌新区建设推进办公室正式成立,因此,今天,是宜昌新区3岁“生日”。

  这个市政府派出机构,与宜昌新区建设领导小组一起,形成“新区建设领导小组+推进办主任办公会”的决策机制。其职责,就是统筹谋划、组织协调、督办考核。

  “聚合各方力量,形成推进合力。”在宜昌新区建设推进办公室主任周青看来,今日宜昌新区的各项成绩,是全市上下各司其职,合力共济的结果。

  与所有城市建设一样,统筹推进项目建设,首要的难题便是土地征迁能否顺利。

  2013年初,在充分调研并吸取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宜昌新区建设推进办公室推出农村集体土地征迁“大包干”模式,对宜昌新区220平方公里村级土地实行“包干价”,资金由宜昌建投负责筹措,各区政府按照“包干价”,并根据宜昌新区建设推进办公室下达的征迁任务组织实施。

  “征地拆迁,成为了我们参与宜昌城市建设的主要方式。”伍家岗区共联村主任彭正平说。由于区政府成为征地拆迁主体,乡、村级力量在区政府的统筹下,也同步进入到了宜昌新区的建设过程中。

  从2013年至今,在各区政府参与下,已累计完成国有土地房屋征收签订协议1.5万户,完成集体土地征迁面积7万亩,拆除房屋7600栋;累计拆违70万平方米。

  当土地问题不再是阻碍项目进程的主要难题的时候,外加流程上的优化,统筹之力所激发的发展活力,便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希望宜昌新区建设推进办公室将我们的项目纳入宜昌新区推进机制中。”在宜昌新区建设推进办公室主任办公会上,老城区中心的项目业主不止一次表达了这样的诉求。

  宜昌新区与老城区,看似是两个平行甚至相互独立的概念,为何建设在老城区的项目业主,会向宜昌新区提出“跨区域”的推进请求?

  周青介绍,宜昌新区不是独立的行政区划,220平方公里的拓展区是其发展依托,但随着3年的发展,它所推进的项目已不仅限于220平方公里以内,凡是宜昌重大的城市建设项目,都纳入到了宜昌新区的推进机制。

  因而,宜昌新区成为了一种推进项目建设的机制,宜昌新区与老城,也就没有了字面意义上的隔阂。

  协作之力

  流水线上的项目加工厂

  作为宜昌大城建设的主要平台,对于流程的优化,减少审批环节,一直是参与宜昌新区建设各部门共同探索努力的方向。

  在对深圳、三亚、珠海、厦门等政策的优化、提炼、整合后,宜昌新区重点从行政审批效能,包括审批时限、审批流程、审批容缺三个方面对现行政策作出具体调整,推出容缺审批制度,涉及10个部门,25个审批事项。

  所谓“容缺审批”,就是在申报材料不齐或部分手续暂时无法办理的情况下,由宜昌新区推进办协调各审批单位先行办理审批手续,再由申请人限期补充完善审批材料或手续,保障新区项目按时开工、扎实推进,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但是效率与风险并存,如何确保安全?

  “要加强审计监督,把从严治党体现到宜昌新区建设全过程,确保经得起时间、历史和群众的检验,为宜昌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作出新的贡献。”黄楚平在宜昌新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

  “提前开工核准联席会议”制度则为“容缺”提供了保障。针对在急项目,宜昌新区建设推进办公室组织市发改委、监察、规划、国土、财政、住建等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决策,核定风险,从而推动项目加快落地建设。

  部门之间的共同协作与担当,成为一种工作合力,流程不断在压缩、提速、增效,截至目前,宜昌新区共举行8次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近200个重大项目得以顺利落地。

  但城市的扩容提质,不仅限于“如何建”的问题,还有“建什么”的困惑。

  从2013年起,宜昌的项目库始终处于某种动态的平衡之中,为城市储备动力。

  去年3月,由中建三局投资的宜昌新区最大社会项目中央商务区滨江项目正式开工,引领宜昌迈向更新的时代;鄂旅投进驻宜昌新区,建设江南生态新城……一大批优强企业的入驻,为宜昌大城建设注入活力。

  截至目前,已有950余批次2500多人次前来考察,六大片区20个大型招商项目将落地实施,总占地面积15000亩,总投资1200亿元。

  动员之力

  来自全球的1331封来信

  如果没有那么大一摞因长途跋涉而略显“疲惫”的各地来信,宜昌新区的变化,仿佛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党委部门内部的事,或者是企业参与工程建设的事,广泛的社会参与呢?

  2013年,一则“我为宜昌新区建设献一策”活动公告直抵全球内外,诚邀社会各界共绘宜昌新区美好蓝图。那些被吸纳的金点子,最终被汇编成“大城梦 幸福梦”书籍一册,两百多篇精选文章,包含着全球200多人参与宜昌新区建设的足迹。

  当然,参与也决非只是表面热闹,宜昌新区建设推进办公室工作人员曾经将所有金点子进行归纳整理,并结合当前正在建设的项目进行梳理,最终实现了这些智慧与建设实际的融合。

  把时间的刻度往后拨动一年,2014年夏天,宜昌新区建设推进办公室再次发出邀请,共同提炼宜昌新区建设精神。

  “1331封各地来信!”工作人员抽屉里,有一大摞手写的信件,多数出自年纪较大的老年人之手。而更多的年轻人,则选择更为简便的邮箱,至今,邮箱里依旧保留着1000多人关于宜昌新区精神的理解。

  当多数人带着这种执着参与宜昌新区建设的时候,便有了今天的变化,而宜昌新区精神,最终也在全社会智慧的凝集下,确定为“山水相融筑大城,敢做善成创一流”,并成为一种精神符号。

  2014年,贯穿宜昌城市东西的东山大道BRT开工,作为宜昌主干道,这条道路的施工建设,意味着这一年的时间里,全市居民,特别是沿线居民都要忍受交通的不便利。去年,连通至喜长江大桥的西陵二路高架桥启动建设,也对老城区道路格局产生较大影响。

  “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离不开全体老百姓的支持和配合。”在多次会议上,市领导对于居民的支持配合给予了赞赏。

  随着宜昌东山大道BRT建成通车,宜昌规划展览馆开馆,磨基山公园建成开放……宜昌新区的建设成果逐渐被投放到市民的日常生活中,他们也在参与共建中逐渐过渡到共享。

  3年,1000多个日夜,在各方力量的凝集下,驱动着这座城市的日新月异,千亿新区就这样来到了400万宜昌人的身边,并将在这些力量的再次推动下,高速驶入后现代城市的美好明天……




  相关链接



Copyright © 2002-2012 www.sanxia.net All Rights Reserved.三峡宜昌热线 版权所有  鄂ICP备09011189号-2
免责声明:三峡宜昌热线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
热线客服E-mail: webmaster*sanxia.net   三论客服E-mail: bbs*sanxia.net (发邮件*号请改成@)
关于我们 - 隐私权保护 - 信息合作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