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全民健身示范城市 建区域医疗卫生中心
本网讯(记者危微)3月23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马旭明主持召开市政府第66次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事项。马旭明提出,为了让市民健康素养不断提升,到2025年,要形成覆盖全民、比较健全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争创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加快推进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建设,力争到2020年末,初步建成辐射三峡城市群的医疗协作服务体系,构建涵盖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诊疗中心、专科疾病诊疗中心、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的区域医疗卫生中心。
会议说,为形成布局合理、门类齐全、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体育产业体系,实现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390亿元,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的目标,我市当前主要任务是发展重点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培育知名品牌,加强设施建设等。会议强调,尤其要加快体育健身休闲业、竞赛表演业、场馆服务业、中介和商贸服务业、体育彩票业等发展。依托宜昌山水资源优势,发展户外休闲运动,打造“中国户外休闲运动之都”。在夷陵、五峰、宜都、枝江、远安等地建成以登山、自行车等户外休闲运动为特色的产业基地;在秭归、兴山、点军、猇亭、远安等地建成以漂流、龙舟等水上运动、汽车越野运动为特色的产业基地;在长阳、夷陵、秭归等地建成以滑翔、动力伞等航空运动为特色的产业基地。积极争创1个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1-2个省级体育产业基地和行业体育项目示范基地。精心打造中国宜昌自然水域漂流赛、中国三峡超级越野赛、中国宜昌汽车场地越野赛、中国长江环百里洲自行车赛等品牌体育节会,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赛事。各级政府还将加大投入,积极构建“场馆+四边+绿道”的全民健身基础设施网,实现城市社区和农村行政村体育设施全覆盖。
会议指出,围绕建设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和“全国健康城市”的总目标,我市将着力完善服务体系,推进综合改革,强化支持措施,强化组织保障。努力做到坚持规划引领,提升资源总量,健全服务网络。按照现代化特大城市的建设标准,力争到2020年末,城区医疗机构建筑面积达到160万平方米,执业医师人数达到6500人,总床位数达到1.6万张。加快推进市中心医院江南院区、市一医院门急诊综合大楼等城区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建设。在2020年前规划新建9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打造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还将着力于创新体制机制,稳步推进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分级诊疗,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具有宜昌特色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发展社会办医,引导社会资本,加强健康、养老、养生服务。
会议还听取了关于全国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等情况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