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不易降解祭祀品仍有市场
记者 肖敏 通讯员 黄曼
清明祭扫高峰即将到来,市民是否已转变观念,不再携带塑料花、绢花等不易降解祭祀品进行扫墓?记者近日在城区窑湾公墓和城乡接合部调查发现,前往公墓祭扫的人群当中,携带鲜花及绿色植物祭扫的人数较上周明显增多,携带塑料花、绢花等祭祀品的市民在公墓工作人员劝导下,大多数能主动改换鲜花或绿色植物祭扫,个别市民执意用塑料花、绢花等祭祀,但也认同祭祀过后统一清理的做法,城郊接合部仍存在大量使用不易降解祭祀品现象。
公墓祭扫:
不易降解祭祀品大为减少
3月23日上午,记者走进窑湾公墓,一眼就看到大红色的政府通告牌,还有两处“免费换鲜花”点。扫墓人群中,大部分市民手中所持为鲜花。少数市民携带不易降解祭祀品,工作人员主动迎上去,告知不能使用不易降解祭祀品,提议用鲜花免费换取他们手中的塑料花或绢花,市民们积极配合。一位大爷携带了两盆塑料花,在工作人员劝导下换了两束鲜花,他说:“用鲜花好,这种做法我们支持!”一对年长夫妇告诉记者,塑料祭祀品既污染环境也不美观,他们在国外旅游时曾注意到,很多都是在墓前放一束鲜花,不烧纸也不供祭品,非常简洁,与周围环境十分和谐。
公墓给前往扫墓的市民提供了菊花、米兰、龟背竹、月季、玫瑰、海棠、满天星等数十个品种的鲜活植物,一位拧着4大束菊花的男子,气喘吁吁地走到鲜花租赁处说:“我在城区买了这4束菊花,花了360元钱,拎到墓区已累得不行,放到墓前也不过管个把星期。真还不如就在这里租几盆,想要啥花都行,一个月才25元到30元。”窑湾公墓负责人王彬介绍,自政府通告发布后,公墓就组织工作人员展开劝导,购买了大量鲜花和盆栽免费换取市民手中携带的不易降解祭祀品,仅3月19日当天,该公墓接待扫墓市民近2万人次,换走了万元鲜花和盆栽。
随着连日来宣传、劝导等持续深入,携带塑料花和绢花扫墓逐渐少了三四成,并呈现每日减少趋势。他希望前往祭祀的市民,都能选择自己精心栽培或选购的绿色植物、鲜花等前往扫墓,寄托对逝者的哀思,不要再携带不易降解祭祀品。
部分路边山头:仍不乏塑料花飞舞
连日来,记者在城郊接合部附近、开发区部分地段的山头和路边等,仍能看到迎风招展的星星点点不易降解祭祀品,而前往郊区祭扫的人群中,很多都是携带着塑料花、绢花和锡箔纸花,携带绿色植物祭扫的比较少。
3月19日,记者在城区发展大道看到一行市民扛着“大青小青”往石板村方向步行。记者上前打听得知,他们要前去“插青”,也曾听说不能使用不易降解祭祀品,但附近没有鲜花卖,也没有其他祭祀品可供选择,只有一家销售不易降解祭祀品的商店,他们买这些祭祀品还花了大几百元。一位中年妇女指着手里的塑料花说:“这一盆80元钱!小一点儿的60元。”另一位妇女告诉记者,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她们没有买普通的纸,全部买的是无烟纸。
前往窑湾乡的路上,记者看到一位年老的妇女正在道路旁边的一处平地上“插青”,她在这块长满了青草的平地上插了十几朵锡箔纸花,就像一个小小的花圃。老人告诉记者,她老伴的墓原本就在这一带,但这几年这一带变化太大,她已找不到具体位置,只好在路边祭扫。在一些正在施工的工棚旁边,记者也发现了零星的塑料花、绢花祭祀品,有的甚至插在道路旁的沟溪边。
沿着城郊一些道路前行,仍能时不时看到一簇簇颜色亮丽的不易降解祭祀品在风中招展,塑料花、绢花及锡箔纸花等,花花绿绿,与周边绿水青山极不相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