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厚刚只是名普通乡村教师 却将爱心助学视为己任
本网讯(记者易玮玮 通讯员蔡继业)趁着周末,秭归县九畹溪中学老师邹厚刚又踏上了寻访困难学生的道路。这次,他要家访的是九畹溪中学的一名初一学生。不久前,这名学生家的房子因为烟囱起火蔓延,被烧得所剩无几。从2012年开始,邹厚刚便没有停歇帮贫困学生争取资助的脚步,四年来,他已为320位困难学生联系到爱心捐助42万多元,并默默为他们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邹厚刚今年54岁,平时主要负责学校的办公室工作,同时代一些课。而他的另外一个角色,就是英子姐姐助学秭归站的志愿者。说起与英子姐姐的助学团队结缘,还是在2012年,英子姐姐联合三峡日报社到九畹溪中学资助贫困学生,当时就是由邹厚刚帮助走访整理资料的。“我们通过走访,了解到秭归有很多学生家庭确实很困难,学生也非常需要帮助。”邹厚刚说。
家庭住址近一些的,邹厚刚一般都是亲自登门造访,对于部分住得特别远的学生,他便会通过其学校收集资料,再由他来统一整理,上报给英子姐姐。其推荐的贫困学生情况经英子姐姐审核过后,会将资助款通过邹厚刚分发到受助学生手中,而邹厚刚需要定期做回访,将情况反馈给英子姐姐或者资助人。 要说起来,邹厚刚实际上就是一名联络员,四年来,先后有四个乡镇的320名学生通过他得到资助,其中绝大部分学生都是由他牺牲休息时间上门走访后,整理资料向英子姐姐申报的。
九畹溪中学校长秦吉林表示:“做这项工作很复杂,确实吃了不少的苦,受了不少的累,但他无怨无悔,把爱心助学这项额外的工作已经当作自己的责任了。”
接受记者采访时,邹厚刚也不断强调“责任”这两个字。“我既然选择了做这件事,就要担负好这份责任。”邹厚刚坦言,受助学生往往都是一些留守儿童,甚至是家庭状况陷入绝境的,如若得不到资助,很可能面临辍学。
通过做这份工作,他也结识了来自海内外的不少爱心人士,包括海外华侨、商人、大学生等等,受这些好心人的影响,也更坚定了他要把助学这条路继续走下去的决心。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学生们懂得感恩,“我希望受助的学生们都能好好学习,将来要懂得回馈社会。”
相关链接:“英子姐姐”本名刘发英,是长阳一名小学教师,自2005年开始,她坚持通过互联网为贫困学生募集爱心助学款。组建了遍布世界各地的“英子姐姐”网络助学团队,搭起一条虚拟网络世界通往现实世界的爱心桥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