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热线
  新闻
专题
资讯
要闻
  房产
二手
楼盘
装修
  旅游
线路
景区
游记
  健康
两性
时尚
数码
 交易市场
 三峡特产
三峡论坛
便民电话
半山云庭
   新闻首页  |  今日要闻  |  焦点资讯  |  专题报道

宜昌祭祀习俗悄然改变 散坟区域成禁令盲点

来源:[ 三峡新闻网—三峡晚报]   2016-04-05 11:16:39 作者:   选择字号:大

本报记者高伊洛 通讯员孙龙裕  

“您好,送您一束鲜花,请把手里的绢花给我。”4月3日上午,城区窑湾公墓内,工作人员正在为前来祭祀的市民提供“免费换鲜花”服务。今年3月8日,我市出台“城区范围内禁止使用不易降解祭祀用品”的通告。近1个月以来,该公墓已换出数千盆鲜花。

随着“不易降解祭祀品”禁令的颁布,我市祭祀文明新风正在形成。记者清明假期走访发现,城区各大公墓,鲜花祭祀已经逐渐占据主导,不过在一些散坟区域以及祭祀品销售市场上,传统类祭祀品依然普遍。

公墓工作人员用菊花免费调换市民用来扫墓的塑料祭祀用品。 本报记者王康明 摄

6大公墓掀起绿色风暴

清明小长假期间,记者在窑湾公墓、峡口长青树葬陵园、土门金银岗陵园等公墓看到,绿色祭祀已蔚然成风。

在窑湾公墓,市政府的相关通告被张贴在最显眼的位置。《通告》中说,从今年3月起,在我市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猇亭区、宜昌高新区及夷陵区所辖小溪塔街道、夷陵经济开发区、东城试验区全域,禁止使用不易降解祭祀用品(指以不易降解的塑料、布料、纸张、锡箔纸等材料制成的祭祀用品)。大力倡导以敬献鲜花、植树绿化、踏青遥祭、家庭追思会、网络祭扫等文明低碳方式缅怀故人,更加注重精神传承。放眼整个公墓,占据主流的已是鲜花、绿植等环保性祭祀品。

位于峡口风景区的长青树葬陵园里,工作人员每天在陵园入口处把关,派发宣传单,劝阻带来不易降解祭祀品的市民改用鲜花或者其他易降解的祭祀品。

土门金银岗陵园位于绿树环抱之中,四季鲜花盛开。在这里,鲜花、绿植等环保祭祀方式早已成为主流。据市民政局福事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城区六大公墓均有鲜花售卖,市民完全可以采用鲜花祭祀。

免费置换鲜花1万盆

为了让市民接受环保、绿色的新型祭祀方式,各大公墓以及民间志愿者组织也是想出了不少妙招。用鲜花免费置换传统祭祀品,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我觉得这样挺好,鲜花更环保,而且更显诚意。”3日上午,手拿鲜花前来祭祀的市民姚先生对记者说道。他来给去世多年的幺爹扫墓。按照惯例,他从城区买了清明棍、绢花等祭祀品。没想到,刚走到窑湾公墓大门口,就被拦了下来。“确实不知道今年出了新禁令,不然我就直接买菊花了。”姚先生说。“大部分市民还是很配合,愿意将带来的传统祭祀品换成菊花。当然,也有少数市民不太理解,我们会通知他,这些祭祀品我们将予以回收,统一深埋处理。”公墓工作人员介绍。

民间志愿者也组织开展绿色祭祀活动。3月下旬以来,在城区磨基山脚下,活动着一支“鲜花换假花,劝导市民文明祭祀”的志愿者队伍。这支队员,由三峡晚报义工联盟点军分队和五龙社区志愿者共同组成。每天,志愿者们轮流排班,向市民宣传绿色祭祀新风。

据了解,自该禁令颁布以来,城区6大公墓总计已提供1万多盆鲜花,用于免费置换市民带来的各类传统祭祀品。

散坟区域成禁令盲点

虽然该禁令施行已近一月,但记者发现,相比规范管理的公墓,一些散坟成为该禁令管理的盲点。

在点军区、伍家乡等一些散坟集中的地方,传统祭祀品依然是市民扫墓的主要选择。“每年都是买的这种祭祀品,方便、简单,随处都能买到。”在伍家乡一处散坟较为集中的山地,记者偶遇前来给母亲扫墓的黄女士。记者与她聊起传统祭祀品的各类危害,黄女士表示理解。不过,她也提出:“既然出了禁令,就应该从源头予以切断。禁止销售,自然就不会有人使用了。”

记者在城区许多祭祀用品商店发现,通告中明文禁止使用的不易降解的祭祀用品依然堂而皇之地销售,如锡箔纸做的清明吊、塑胶花、布料花盆等。不时有市民前来挑选、购买。“政府的禁令我们都看到了。与往年相比,今年这些祭祀品特别不好卖,销量大幅下滑。可是,别人在卖,我们自然也就卖了。”采访中,一位祭祀用品经营者介绍。而据记者了解,近期我市工商部门也对多家销售不易降解祭祀用品的商户下达了预警通知书。

各部门需建协调合作机制

“禁令要真正‘禁’,还需要各部门协调配合,形成联动机制。”市民政局福事科科长柳明强昨告诉记者。

柳明强介绍,今年是我市实施“不易降解祭祀品”禁令的第一年,主要还是以劝导、宣传为主。今后,民政部门将采取多项措施,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市民知晓不易降解祭祀品的危害,尽量不购买、使用这类祭祀品。不过,柳明强也坦言,要确保市面上不再出现不易降解的祭祀品,还需要公安、工商、民政等多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方能让该禁令真正像“禁鞭”一样,取得实效。“现在,城区所有公墓都开展有鲜花祭祀、鲜花租赁等服务。这类祭扫方式,不仅环保,而且更加持久,价格也比较实惠。”柳明强建议,广大市民能摈弃传统观念,尽量选择新型的祭祀方式,祭奠逝者。“这不仅是对环境的爱护,也是对逝者的尊重。”

相关链接:

禁令何来

避免火灾和环境隐患

“传统祭祀品存在多种安全隐患,而且污染严重。每年城区6大公墓花在清理祭祀品上的资金就达数十万元。”谈及这一禁令的由来,市民政局福事科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禁大倒苦水。

据了解,每年祭祀高峰期,日均数以万计的市民前往城区各大公墓祭扫。他们带来的各种祭祀品,往往成为公墓管理者的一大难题。“时间一长,祭祀品纷纷散落,一来污染公墓环境,二来也造成不小的消防安全隐患。”工作人员介绍,祭祀高峰期结束后,公墓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对这些祭祀品进行清理。“焚烧,影响坏境。我们只能选择送到垃圾处理厂掩埋处理。可即便是这样,也会对土壤造成污染。”

据窑湾公墓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清明节后,该公墓清理了近百吨不易降解祭祀品,拉了整整25车。




  相关链接



Copyright © 2002-2012 www.sanxia.net All Rights Reserved.三峡宜昌热线 版权所有  鄂ICP备09011189号-2
免责声明:三峡宜昌热线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
热线客服E-mail: webmaster*sanxia.net   三论客服E-mail: bbs*sanxia.net (发邮件*号请改成@)
关于我们 - 隐私权保护 - 信息合作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