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章良、通讯员杨凯)从4月1日起,我市9000余户A级、B级信用纳税人增值税发票免认证,国税地税44个办税事项实现全面合作;从4月6日起,纳税事项实现“全省通办”;从5月1日起,“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至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一个个税收改革“干货”让我市15万户纳税人广泛享受红利。
继去年为支持宜昌实体经济发展出台《关于倾力支持全市实体经济发展的20条创新意见》后,3月25日,市国税局又率先推出《关于精准支持宜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主动对接精准服务宜昌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宜昌“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意见》围绕供给侧改革,从支持宜昌企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资产重组、改造升级、改制上市、引导过剩产能转移、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绿色发展等方面实施更大力度的税收优惠和服务举措。包括15项税收优惠、7项精细服务、5大执法改革(详见第十二版)。按税收新政策,安琪生物、宜昌磁电子、兴发磷化工等一批自主创新企业研发费用、设备花销均可相应抵税;桑德科技、人福药业、迅达科技等一批本地高新企业所得税税率减至15%;鼓励“走出去”税收红利将极有利于湖北自贸区宜昌片区、宜昌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和葛洲坝、安琪等宜昌本土企业加快发展。“去产能”政策税收调控有保有压,将使得钢铁、水泥、砂石、电池、涂料行业加快转型,推动宜昌经济绿色发展。
《意见》还明确精细服务与精准执法改革同步推进,网上认证、第三方缴纳税款、网上开具发票、网上预约申请、网上培训等使得所有业务均可“一网通办”;税务行政许可一窗式受理、限时办结;国地税合作2.0版、电子税务局、电子发票、“同案同办”、“说理式执法”等创新服务、规范执法举措纷纷亮相,切实消除纳税人的困难。
市国税局局长戴毅敏表示,将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认真开展政策执行效应评估,了解企业诉求,有针对性地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通落实“最后一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