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开通了社保、医院挂号、医院就诊、公交等八大功能
原一代、二代社保卡将逐步停用
本网讯(记者 王英 通讯员 胡宜春)昨日,宜昌市智慧城市建设办公室发布消息,宜昌“市民卡”社区申领工作启动,从4月份开始,市民可在城区190个社区申领市民卡。今年年底前,实现市民卡城区全覆盖。
何谓市民卡
市民卡是指宜昌市政府发放的,面向社会免费发放(免押金、免年费),用于个人办理社会事务,享受社会保障、居民健康及其他社会公共服务的多用途智能卡。
根据《宜昌市市民卡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市民卡实行实名制,一人一卡。具有本市户籍的人员以及取得本市居住证的人员,可以按照规定申领市民卡。目前,宜昌市市民卡已开通了社保个人身份识别、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医保支付、医院挂号、医院就诊、公交、金融IC、电子现金小额支付(闪付)等八大功能。以后将逐步向其他领域拓展,逐步实现一卡通用。
首次申领有三种途径
按照办法,市民卡首次申领采取三种方式,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人员,由财政(单位)发放退休金的离退休人员,由单位统一办理申领、发放手续。在校学生由所在学校统一办理申领、发放手续。其他人员在居住地社区(村)申请办理和发放。
首次申领免收证件工本费,不收取押金。换领、补领市民卡工本费按照财政和物价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市民卡损坏难以辨认、不能在读卡设备上读写的,或者持卡人姓名、公民身份号码等其他基础信息发生变更的,持卡人应当到市民卡服务中心办理换领手续。市民卡遗失的,持卡人应及时办理挂失、补领手续。
持卡人户籍迁出本市、不再在本市居住,或者因死亡、失踪等原因,依法不再继续享受本市社会保障、居民健康及其他社会公共服务的,持卡人或其近亲属应当在办结市民卡相关社会事务后,到市民卡服务机构办理注销手续。未办理的,由市民卡服务机构予以注销。
哪些人可在社区申领
居住在本社区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居民医保人员、退休人员及未参保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由社保申报所在社区或村统一申领、发放。居住在本社区宜昌所属县市(含夷陵区)户籍人员和县市参保人员,暂不办理(等县市市民卡工作启动后再办理)。居住在本社区的其他外地人员,需办理居住证后,再申领市民卡。
在社区申领怎么办理
1、申领人凭本人身份证(已参保人员需携带社保卡或社保登记证、退休人员需携带退休金领取银行卡或存折)直接到居住地所在社区,由社区网格员登记办理。
2、申领人自主选择确认市民卡合作银行,并在《市民卡社区申领单》签字确认(退休人员应选择原退休金发放银行。由招商银行和邮储银行发放退休金的人员,可另行自主选择发卡合作银行)。
3、市民卡制卡周期为45天(节假日除外),卡制好后将通过邮政快递送达社区,申领人接到网格员领卡通知后,携带身份证在社区领取,并在《市民卡个人领卡确认单》签字确认。
4、市民在社区领取市民卡后,需要到医院或者药店修改密码后才能使用,原社保卡将自动作废;市民卡的居民卫生健康、医院就诊的功能在领卡时已一并激活;金融支付功能需要到发卡银行网点激活并设置密码(须尽快激活,否则将影响资金领取);公交功能需要到公交公司服务网点充值后可以使用。
原社保卡将逐步停用
宜昌“市民卡”发行后,2016年底前,原一代、二代社保卡将逐步停用。
市民卡发行后,城区各公立医院和基层卫生服务中心(站)全面使用市民卡,实行实名制挂号就医。2016年8月底前,取消原城区各公立医院发行的就诊卡。同时,依托市民卡为市民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2016年底前,城区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将逐步过渡到市民卡银行账户(具体调整时间由市社保局另行通知,未调整前原发放养老金渠道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