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边矗立八年,祭拜人过百万,近期意欲修缮,敬请市民关爱
本网讯(记者 雷春桃 通讯员 罗洪波)由于风吹日晒雨淋带来的自然腐蚀,和部分市民不文明行为带来的破坏,在滨江公园宜昌大撤退纪念园矗立了八年之久的宜昌大撤退纪念雕塑外形有些剥落,外观有所损毁。近日,记者从宜昌市园林局了解到,他们将于近期对其进行维修,以更好地保护这尊雕塑。宜昌大撤退纪念雕塑有什么历史内涵,背后有着怎样的动人故事,维修的意义又在哪里?记者就此走访了相关单位和相关知情人士,并对其进行了采访。
为纪念“宜昌大撤退”壮举
修建宜昌大撤退纪念园
1938年10月至11月,是“宜昌大撤退”发生的时间。当时正值长江枯水期,然而随着日军的进逼和战士大后方的西迁,川江航道成为中国抗战重要的运输生命线。为将滞留在宜昌的3万余名人员和近10万吨民族工业精华、战时物资抢运进川,保存好能长期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实力,民生轮船公司总经理、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先生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过人的胆识,倾力组织民生轮船公司的职工和船只,冒着日寇飞机的狂轰滥炸,在40天的时间里,采取分段式的转运方式,完成了大量物资和人力的大转移和大撤退。
卢作孚带领民生轮船公司完成的这一非常壮举,是关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历史事件,被称为中国抗战史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对于出生在宜昌的李泉来说,“宜昌大撤退”是他在青少年时期听父亲以及后来的岳父讲的最多的两大历史故事之一,卢作孚的爱国精神和过人智慧给他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为大撤退而遇难的同胞们让他敬佩不已,他希望他们的故事能在宜昌留下痕迹。后来他入了政界,成了市政协领导,保护遗迹和抢救文史也成了他的职责所在,多年前的想法有了实现的可能。于是他和政协的几位同事一起为建立宜昌大撤退纪念园而努力,鼓与呼长达四五年的时间。2003年,他和宜昌市多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关于《建议修建宜昌大撤退雕塑或纪念碑》的提案,市规划部门将建议纳入“和平公园”二期规划设计之列,多年心愿终于有了想要的结果。
2008年10月22日,宜昌大撤退纪念园正式矗立在了和平公园夷陵长江大桥侧,成为我国首座以抗战大撤退为主题的纪念性公园。纪念园占地约5000平方米,由主体雕塑、绞滩柱、马光石群、木栈道、鹅卵石步道、园名碑等六部分组成。主体雕塑长15米、高9米、厚3米,外形取船和长城之形,钢筋混凝土骨架外贴红色花岗岩浅浮雕,数字和铁锚分别体现了船运的史实和大撤退的时间内涵。在开园仪式上,时任市政协主席的李泉发表讲话说:“大撤退纪念园是宜昌保护、发掘和利用珍贵历史人文资源作出的成功尝试,是宜昌码头文化和抗战文化的新载体,是和平公园的新景观。宜昌大撤退纪念园的修建,必将起到纪念历史和警示后人的作用。”
兼具艺术性和历史性
纪念园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宜昌大撤退”雕塑的作者名叫史兆明,是当阳河溶镇人,现为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大师和油画家。除了宜昌大撤退主体雕塑,当阳赵子龙单骑救主城雕也是出自他之手。据悉,当年建设宜昌大撤退纪念园的消息一经传出,最受感动的是重庆民生轮船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民生公司)的员工。采访中李泉告诉记者,雕塑要建成什么样,最开始拿出了三个方案,和民生轮船股份公司相关负责人协商之后,最终选择了体现民生精神风貌和历史史实的现行方案。他还记得,“最开始设计师设计的铁锚是铁锈色,但是后来考虑到雕塑的艺术性,改用了蓝色。”
纪念园开园当天,时任民生公司监事会主席的陈茂云也专程从重庆赶到宜昌参加开园仪式。他说,“在70年前的宜昌大撤退中,民生公司付出了巨大牺牲。现在的宜昌大撤退纪念园,将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民生公司的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今后,公司还将不断组织职工到宜昌来参观。”据宜昌市园林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之后的每年清明期间,民生公司基本上都会组织新入职的员工、即将入党的员工和当年在大撤退中牺牲的员工家属前来祭拜,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事实上,除了与大撤退息息相关的民生公司相关人员,无论是宜昌本地市民,还是外来游客,也都会把纪念园当作告慰先辈英灵的不朽丰碑和后人的永恒纪念。每年清明期间,前来纪念园祭拜者络绎不绝,纪念的菊花堆满地。据不完全数据统计,八年来前来参观祭拜的人数多达百万。
矗立八年雕塑有所损毁
将于近期对其进行维修
4月12日下午,市园林局召集相关工作人员召开了宜昌市大撤退纪念园雕塑维修前期工作情况汇报。宜昌市炎黄文化研究会相关专家和雕塑原作者史兆明老先生也参加了会议,共同商议雕塑维修方案。
园林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为雕塑位于长江边,自然环境比较潮湿,多年的风吹日晒和雨淋,导致石缝粘胶有所老化;又因为纪念园是开放式休闲场所,当初建造时没有设计护栏,一些市民的不文明行为如撞击、鞭打、攀爬等,也给雕塑造成了一些人为的损坏。出于对雕塑外观美观性和市民游客人身安全性的考虑,他们决定对其进行修缮维护,并对多年沉积的污垢进行清理。
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因为雕塑是由一块块石头组合而成,维修工作同时涉及到建筑工艺和艺术工艺,不但要重新加工,还要保证艺术的流畅性,于是他们邀请史兆明老先生担任这次修缮工作的艺术总监。“只有艺术家本身才会对自己的作品最关心、最了解,雕塑要维修,史老先生是最合适的总监。”
据悉,因为涉及到工程招标等问题,雕塑维修工作正在进一步筹备中。借此机会,我们希望市民能懂得爱惜和保护这尊雕塑,为后人留下关于抗日、关于宜昌大撤退的永恒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