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综述②
工业经济稳中向好、农业生产稳中有升、第三产业较快增长。一季度,我市三次产业实现全面发展。
在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下,我市三次产业如何抢抓机遇,围绕“三去一降一补”五大发展任务,调整结构、转型升级,释放发展活力?
市经信委总经济师徐贻井认为,我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措并举稳增长、调结构、降成本、增效益。
近年来,我市出台了“金融十条”、“黄金八条”等一系列强化产业支撑、推动经济发展的意见和措施,其核心是在资金、项目、市场、技改等方面,以政府财政投入盘活金融,用真金白银和刺激政策,助产业发力。
宜昌市汇富硅材料有限公司投产之初,资金紧张,在各级部门的积极争取下,获得了工业生产调度资金支持,如今企业产值高速增长。近期,我市又投放3.23亿元产业发展基金调度资金,惠及30多家企业。
同时,我市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为企业排忧解难。今年来,400多名县级干部主动进企业送政策、送服务,收集困难问题498个,目前已解决316个。
结合“三去一降一补”,我市采取系列措施降本增效:通过大用户电力直接交易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宜化股份、南玻硅材料、华强化工等24家企业签订直接交易合同电量82亿千瓦时,年可节约电费支出6亿元;关闭29家170万吨小煤矿;从今年起停止审批钢铁、电解铝等新建项目……
另一方面,我市抢抓机遇,积极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徐贻井介绍,“十一五”期间,我市轻重工业企业比例为3:7,“十二五”期间和近期以来,比例为4:6,工业结构比例得到优化。
现今,高新技术产业的势能正在加速释放。从市发改委高新技术科提供的数据得知:一季度仅新材料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0.68亿元,同比增长21.5%,增速居各产业之首。
宜昌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经济总体企稳回升发挥了关键支撑性作用。一季度,全市151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512.5亿元,增长12.1%。
此外,我市把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作为推进转型升级重要支撑,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做大做强畜禽养殖、设施蔬菜、林果茶等特色产业,激活富民增收绿色动力。预计一季度实现农业总产值72.42亿元,增加值42.17亿元,均增长3%以上。
在第三产业发展方面,我市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和物流业。一季度,旅游业收入102.6亿元,增长29.2%;40家重点物流企业实现总收入108.1亿元,增长62.8%。文化创意产业实现较快增长。
展望未来,三次产业发展势头更值得期待。近年蓄积下的能量,必将推动三次产业实现多元发展、协同发展,为宜昌经济再添动力。(记者 陈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