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莹
通讯员 龙晓
本网讯 他是国际上卓有声誉的电子信息学博士,欧盟框架计划的特邀顾问。他在国际知名业务期刊发表100多篇技术论文,拥有9项国际发明专利、1项欧洲发明专利以及一批国内专利。
在他羽翼渐丰、功成名就时,他选择乘着宜昌大城建设的东风,毅然奔赴家乡,从零开始创业。短短数年时间,以他为核心成员的团队研发的相关智能信息产品已经在高新技术领域崭露头角、广受好评,成为宜昌高新技术产业中一颗耀眼的明星。
八年磨剑 越洋凤凰喜还巢
初见雷帮军,他正在位于三峡大学的千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里,为两位意向合作伙伴讲解未来智能云视计算发展的战略思路。
金丝眼镜,格子衬衫,举手投足间透着学者的儒雅;思维缜密,话术巧妙,各种数据案例信手拈来,让闻者不禁为其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在心里默默点赞。
世界电子与电器工程师协会(IEEE)高级会员、国际学术会议及核心期刊评阅人、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欧盟2020研究框架特聘顾问……对于刚步入不惑之年的雷帮军来说,立足欧洲,拥有众多耀眼的头衔,足以让他得到傲人的立身之本。
但他却在业绩正盛时选择回到祖国,回到宜昌创业。对此,有人疑惑,有人不解。雷帮军却说:“我是宜昌人,对家乡感情很深。如果学有所成,不能在家乡干出点事,那就不算有能耐。”
雷帮军出生在兴山县。靠着优秀的学业和坚韧的毅力,他于1998年从西安交通大学硕士毕业后,远赴荷兰德尔夫特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先后担任英国电信终身研究员、德尔夫特理工大学客座高级研究员、 欧盟第七暨2020研究框架特聘顾问等职务,是行业内不折不扣的专家型顶尖人才。
2008年,雷帮军萌生了回国创业的打算。对这个高新技术领域的“香饽饽”,国内数个城市纷纷抛来橄榄枝,宜昌也不例外。面对机遇和选择,雷帮军有过踟蹰。他担心宜昌创业环境还不够成熟,人才保障不够到位,无法实现科技创业者的需求。
2010年,宜昌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推出了“三峡英才工程”实施计划。为了支持鼓励雷帮军回家乡创业,高新区无偿提供3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和500平方米运营场地。这一实实在在的政策让雷帮军心里吃了颗定心丸。
2011年6月,恰逢宜昌市副市长宋文豹远赴德国公干。得知雷帮军正在慕尼黑,宋文豹不顾旅途劳顿,驱车11小时前往与其会面,“游说”雷帮军归乡发展。同年12月,他获批成为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同期经学校推荐,通过海外拔尖人才回国工作绿色通道,雷帮军获批成为教授。
家乡人民求贤若渴、惜才护才的诚意深深打动了雷帮军。他毅然重踏故土,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2011年10月,雷帮军与宜昌高新区签订落户创业合作协议,并注册成立宜昌千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立志在宜昌干出一番产学研合作、科技创业的宏伟事业。
扎根本土 智能领域显神威
“有了这个智能‘千里眼’,我们就能任意查看任何一个时间节点上监控拍摄到的画面动态,同时根据物体运动的轨迹精准定位、查找区域内目标对象。”电脑前,雷帮军为记者演示操作了他为三峡大学设计并已作用于实践的“平安校园”电子监控系统。
这也是他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的多层智能可扩展视频管理平台。在这里,雷帮军将智能图像、视频处理融入了传统视频监控,随意点击校园任何地方、任何时段的监控画面,系统都会将收集到的动态数据进行采集、分析,为查看者提供精准、科学的参考。
“就好比给传统的监控器安装了一个‘智能大脑’,使视频监控收集的信息不再是简单地储存,而是进行综合地分析归纳。”雷帮军说。
智能图像、视频处理系统是雷帮军长期以来致力研究并引以为傲的核心技术。他先后主持与美国Synceros公司合作的研究项目、SmarterEE公司的基础研究项目,参与荷兰自然科学基金项目MCCWS、欧盟自然科学基金项目VIRTUE、英国电信公司基础研究项目等多项重大项目,技术处于国际前沿,项目经验丰富。
有了雷帮军的设计,门禁系统不用刷卡、按指纹,人脸自动识别;哪里发生了盗窃、出现了火灾等,及时锁定、适时监控;测定客流和车流的数量、锁定超速车牌……
据了解,目前这项研究技术已在荷兰地铁营运系统得到应用。此外,一家具有2000家分店的大型连锁企业在使用他设计的系统后发现,其识别准确率和稳定性大大高于目前正在使用的类似系统,但在成本上,却不到该系统的一半。
东风正劲 创新圆梦会有时
采访当天,雷帮军忙着收拾行囊,奔赴荷兰洽谈智能视觉信息处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由于业务非常“抢手”,雷帮军长年做着“空中飞人”,纵横全球各地深入研发、交流学习并广泛拓展高新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
以宜昌为起点,他的业务触角已经逐渐延伸至全国乃至世界。
而自2007年他创办三峡大学智能视觉与图像信息研究所开始,该研究所已拥有研究人员27人(教授5人、副教授13人、博士14人),各项科研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成功申请到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省厅级基金项目16项,合作发表论文专著300余篇(部)。2010年获得湖北省高校创新团队计划项目支持,2013年获批水电工程智能视觉监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2015年获得湖北省科技创新群体项目支撑。
“回到宜昌创业,是最明智的决定。”雷帮军说。
政策支撑、资金扶持、平台搭建——如今的宜昌正在着力打造千亿产业能级,为高新技术产业安上了助力的引擎,为更多创业人才提供了广阔舞台和优越环境。这些都让雷帮军和他的团队欣喜地看到了创业者在未来发展中的无限机遇与可能。
在市政府关心下,历时3年的宜昌市基于人脸识别的社保防冒领项目不仅高效运行,大大缩短了老人的认证时间,并且为政府节省了近1000万元的社保资金,预计需要2至3年才能完成的采集任务在3个月内就圆满完成,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雷帮军透露,他的团队研发的智能视觉交通监测系统、人脸识别技术等正在与市内多家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形成合作。不久的将来,这些前沿的科技产品将在这座城市遍地开花。
“宜昌正在积极运作网格化管理,推动‘智慧交通’、‘智能城市’建设,相信我的研发技术一定会有用武之地。”雷帮军说,“我也真心希望,通过政府和相关方面的支持,我们能够设计研发出更多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领先的‘宜昌造’,让宜昌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水平扬名海内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