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目多、礼金厚村民不堪重负 我市狠刹农村人情风
在农村,走人家可谓家常便饭,一年下来,有的家庭人情钱少则大几千,多则数万,着实令人头疼。名目增多、礼金翻倍不仅加重了农民负担,而且使正常的人情交往世俗化、利益化、金钱化。秭归县九畹溪镇一农民在给邻居过寿时突然送上5000元大礼,因为下月自己女儿出嫁,对方按照习俗必须得还上10000元。两家为此事打架成了仇家。
昨日,市政协召开治理农村人情风协商座谈会,建议狠刹“人情风”,把农民从过重的人情负担中解脱出来,通过村规民约、宣传教育等手段保留婚礼、葬礼、满月酒、升学、60周岁等人情名目,对于其他项目加以禁止。建议每次人情金额控制在200元,尽量提倡庆贺不收礼、不上礼、不设宴。
随份子”名目多
礼俗变味有人借机敛财
“在农村,辛辛苦苦赚点钱不容易,每年送人情要花好几万。”近日,宜都市高坝洲镇一村民刘女士正为送人情苦恼不已,下周末,表兄要为孙子办周岁宴,连续八年,表兄每年都操办一场宴席,结婚、生子、乔迁、60岁、周岁、盖楼房封顶、老人做寿等名目让她快招架不住了。
今年,市妇联在全市13个县市区87个乡镇1267个村的村民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问卷中显示,农户每年的人情消费约5000到40000元不等,农村人情消费项目多。除传统的婚丧嫁娶“必办酒”之外,当前农村订婚、生子、上学、当兵、乔迁、周岁、10岁、36岁、60岁、70岁、80岁、建新房,乔迁等,都要操办酒席。宜都、枝江、当阳等地,除吃酒席随份子之外,另需支付婚礼中的喝茶钱、鸡蛋钱、孩子生日会的敬酒钱等。
据市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现代通讯科技发达,许多人都采取撒大网的形式,通过电话、短信、微信、请帖、托人等多种请客方式,邀请亲戚、朋友、乡邻、熟人、甚至只有一面之缘的人的参加宴席,大多数人碍于情面都会参加。根据调查问卷,约20%的农户一年要走人家10-20次,49%的农户一年要走20-40次人家,31%的农户每年要走人家40次以上。农村人情风气怨言大。几乎所有调查对象都认为当前人情消费上升幅度很大。
人情加重农民负担
污染风气影响正常生产
“2016年1-3月他随份子已经5200元,不到十一肯定会突破万元大关,负担实在太重。”伍家岗区一村民抱怨道。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每年大额礼金支出是入不敷出,不仅如此,人情风盛行也带来了浪费,加剧村民之间的心理不平衡,甚至恶化邻里关系。
市妇联在调研报告中提到,人情支出数额巨大,影响农村家庭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甚至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农村人情风造成严重铺张浪费。农村人情往来的经费主要花费在酒席、烟酒、烟花、请戏班等。农村桌席的标准越来越高,由过去的100元/桌左右,提高到现在的平均300元/桌左右,每桌酒席的菜品最少10个,实际上都是人吃一半,猪狗吃一半,农民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就被浪费在这些无谓的酒席中。
农村人情风污染农村社会风气。超出正常范围的“人情风”愈演愈烈,农村人情消费带上浓厚的功利色彩。农村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日益染上浓厚的金钱主义和功利主义色彩,与建设乡风文明的新农村的目标背道而驰。
农村人情风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由于人情支出过多,使得一些农民本应当购买种子、仔猪、仔羊和添置生产设施的资金受到限制,影响农业生产项目的继续发展。村组干部地位特殊,大多红白喜事都会受到邀请。为了便于开展工作,村组干部只能“有请必至”。村组干部在背上沉重经济负担的同时,更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
建立村规民约
营造良好社会风气
市政协建议明确基层党组织的主体责任,将治理农村人情风纳入到基层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主体责任,纳入追责范围,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用良好的党风带动社会风气的好转。
探索农村现代化治理方式,以村民自治规范人情活动,形成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多元共治的自治局面;利用达成共识的村规民约来约束村民不正常的人情攀比,喜事新办、丧事从简、移风易俗、反对浪费;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为村民提供良好的节俭的服务。
深化农村文明创建活动,营造移风易俗、俭以养德的农村社会风气。把遏制人情风作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创建文明城市群的重要内容,把"治理农村人情风"作为当前文明创建活动的阶段性重点工作来抓,深化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各类创建评比活动。
开展好宣传教育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治理人情风的良好氛围。曝光反面典型,最大限度地扩大社会影响力。组织市、县、镇、村四级干部进村入户开展专题宣传教育,发放治理“人情风”倡议书和宣传册等。
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发动广大妇女、青少年参与传播乡村文明新风。妇女、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在家庭中的特殊身份决定给他们在治理农村人情风中有着不可替代作用。各级妇联、共青团组织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教育广大妇女、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情理念,建立正常的人际交往,通过典型引导和宣传,促进全社会对人情风的有效治理。(记者 杨春艳)
相关链接:
狠刹人情风,宜昌在行动
多人曾因大操大办被处理
“2014年,我们村就在全镇试点规范办理宴请事宜,如今,农村人情风好多了。”昨日,宜都市枝城镇白水港村书记李春梅在治理农村人情风协商座谈会上提到,希望全市积极行动,狠刹农村人情风。自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以来,目前,我市狠刹变质、变味的“人情风”,已查处多个大操大办问题,处理多人。
李春梅告诉记者,2014年起,宜都市枝城镇在白水港村就规范办理宴请事宜进行试点。该村以《公开信》的形式征求村民的意见,37名村民代表全票通过了《村规民约》,新《村规民约》对村民办理宴请事宜规定:除婚丧嫁娶宴请以外,其他宴请只能邀请亲戚参加;举办正常宴请,事前向村委会申报;党员不得出席违规宴请;低保户举办违规宴请,建议民政部门取消低保资格;普通群众举办违规宴请的,不能作为贫困户照顾,不能评先,不能入党,并利用村广播、公开栏进行公开曝光。对于违规宴请,欢迎村民举报,举报属实的,奖励举报者200元……每个村民小组设二名监督员,对村民操办宴请事宜进行监督。
据了解,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以来,全市相关部门认真受理群众信访举报,及时调查处理违纪违规问题;实行市县两级联动,协调整合力量,坚持经常性监督检查与集中明察暗访相结合,扩大监督检查覆盖面,改进监督检查方式,及时发现和处理违纪违规问题;对违规大操大办婚丧嫁娶等现象采取高压态势,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记者 杨春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