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高炜 通讯员 李凤)6月21日,经过整治后的葛洲坝中心菜市场功能区划更为规范、环境更加整洁。市场负责人笑言:“我们是在按超市标准建菜场。”
民以食为天。今年以来,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借助国家卫生城市、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双创”东风,基本实现了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一条龙”监管,让老百姓吃得放心。
在农产品的生产源头,农业部门以标准化生产倒逼生产企业变分散经营为统一管理。截至目前,已经建成蔬菜种植、畜禽、水产品养殖三大产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48家。
农产品质量管理追溯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社会公众追溯查询平台已搭建完毕。换言之,每一颗“硕果”都带有“身份证”,消费者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其从种子下地到施肥施药、再到农残抽检,各环节的生产和安全信息一目了然。
在流通环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找准重点“掐七寸”。三峡物流园是全市最大的农产品集散地,城区90%以上农产品消费来自这里。目前,农业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已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无缝衔接机制,农产品入园逢进必检,且检后再抽检。
“一票通”制度得以落实。如今,在各大农贸市场,无论是大宗批发,还是少量消费,单位和个人都可以索要专属票据。这是农产品通过检测的证明,也是入市的许可证,更是责任追究的凭据。
针对水产品的食用安全,市农业部门除了加强源头管控外,特别在流通环节进行整改。为了避免批发商为保鲜添加化学物质,探索出添加生姜片的新方法,成本更低、效果更好。
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最后一站农贸市场,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进入夏天,卤制品、豆制品越来越来受到广大市民青睐。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严格落实防蝇、防尘、防鼠“三防”措施,基本实现了所有农贸市场全覆盖。不仅如此,还对水产、活禽宰杀区进行了规范,严禁就地处理。
针对部分市民存在的误区,市食安办专职副主任张志国释疑道:农残问题在宜昌范围内,市民大可放心。因为全市不仅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销售低毒高效农药,而且蔬菜、柑橘等产业已大范围推广粘蝇板等物理防虫方式。另外,农药经营单位建立了实名购买台账,实行处方制管理,农药安全得到了有效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