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招常规录取7月9日启动
本网讯(记者 张蕾)6月28日下午5时,湖北省高考第一阶段集中填报志愿结束。根据安排,湖北省高招常规录取工作将于7月9日开始,8月20日结束。录取期间,考生可以通过查看电子档案运行的6种状态,确认是否被录取。
据了解,考生电子档案运行的6种状态分别为“自由可投”、“已经投档”、“院校在阅”、“院校预退”、“院校预录”、“录取”。省招办提醒,“院校在阅”并不表示考生已经被录取,省招办投给院校的档案数一般多于招生计划数,院校通过阅档后还要退出不予录取的考生档案。
此外,湖北省将对未完成的高职高专计划实行补录。9月18日以后,省招办将高校报送的未报到考生录取信息予以注销,即取消未报到考生的录取资格,考生电子档案状态由“录取”改变为“未报到注销”。这些考生不能参加高职高专补录。
考生可于7月11日开始查询录取状态,湖北省第二阶段集中志愿填报将于8月5日开始,截止时间为8月8日下午5时,共4天时间,填报高职高专批文理类志愿(不含高职高专提前批)的考生,要注意填报时间。录取期间,省招办将通过湖北招生信息网(http://zsxx.e21.cn)及时提供考生电子档案运行状态,考生凭高考报名号或准考证号以及身份证号查询。
在填报志愿和录取期间,省招办会根据招生录取进程,通过10639678短信服务平台向考生在填报志愿系统中填报的手机发送免费短信提醒。
高考招生在即 考生家长多留心
七大招生诈骗伎俩注意识别
2016年高考录取工作即将开始,一些借高考之名实施的诈骗案件也随之而来。日前,教育部阳光招生平台提醒家长和学生,注意防范所谓“内部指标”、虚假查分网址等七大骗局。
骗局一、声称“低分高录”哄骗
伎俩:骗子伪造文件、印章,假扮高校招生人员,吹嘘自己神通广大,可弄到高校招生的内部指标等,要家长先付一部分定金,其余部分等录取通知书到手后再交。他们声称,只要愿意出钱,即使考生没上学校投档线,甚至没上录取控制分数线,也能将其“操作”到相应学校。
提醒:既不存在所谓“内部指标”,也没有人能突破政策规定“操作”录取。
骗局二、艺术类交钱保录取不可信
伎俩:由于艺术类招生种类繁多,录取持续的时间较长,一些不法分子抓住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以从中运作“帮忙搞定”,或以“不交钱就不录取”、“不交钱就退档”威胁考生和家长,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
提醒:录取工作中,考生的正常录取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骗局三、混淆教育形式拐骗
伎俩:一些招生骗子故意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助学辅导等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蒙骗希望就读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以上大学,甚至上重点大学。家长花钱后,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入学之后方知就读的根本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本、专科,而是自学考试、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等形式的教育。
提醒: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也是高等教育的形式,但跟普通高等教育有区别,入学门槛较低,不需要高考分数即可就读。
骗局四、搜索录取信息欺骗
伎俩:每年招生期间,有些骗子住在招生现场附近的宾馆,利用家长和考生提供的报名号或准考证,冒充考生家长或亲戚,在招生录取现场咨询点查询考生投档轨迹,钻家长和考生对录取信息不了解的空子,本属于正常投档和录取的,却向考生家长“报功”:是由于他找了朋友,花钱疏通了关系,并借机向家长收取钱财。
提醒:只有在官方指定的查询渠道查到的录取结果才是真实可靠的。
骗局五、交钱即可上军校有诈
伎俩:一些不法分子冒充军队机关或招生部门工作人员诈骗,有的假冒军校领导、军队干部,吹嘘有“内部招生指标”、“计划外招生指标”;更有甚者,编造虚设招生机构,伪造各种公文,诱骗考生和家长。
提醒:军校招生有严格的程序和规定,没有计划外名额。考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后,要通过官方指定的渠道进行验证。
骗局六、号称“自主招生”行骗
伎俩:一些骗子利用考生和家长不懂自主招生、定向招生政策进行欺骗,有的声称自主招生就是不要分数线,花上数万元即可搞定;有的吹嘘自己可以弄到某某大学定向招生计划,收取高额“定向费”。
提醒:经教育部或省教育厅批准可以进行自主招生的高校已对社会公布,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既要达到高校自主招生测试合格标准,还要参加高考,并达到高校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由高校按招生章程公布的相关规则择优录取。
骗局七、营利性志愿填报辅导别轻信
伎俩:一些社会咨询机构或个人冒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高校名义搞高考志愿填报现场咨询、辅导活动,或仿冒官方网站开展网上咨询、辅导,号称专家指导,包准包录,向考生和家长收取高额费用。
提醒:考生参加志愿填报指导咨询活动一定要认清主办机构,对于社会举办的收费性质的志愿填报咨询辅导活动要提高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