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灾群众已安置 主干道已恢复通车 99%台区恢复供电
本网讯(记者金贵满、黄善国,通讯员何英)7月7日至9日,夷陵区连续两次遭受特大暴雨袭击,造成6个乡镇34950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群众2086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346公顷。截至发稿时,夷陵区正在全力防汛救灾,受灾群众已全部妥善安置,交通主干道已恢复通车,99%的停电台区已恢复供电,灾后恢复和生产自救有序进行。
7日至8日,受短时强降水影响,下牢溪河水陡涨,三界站7日22时50分开始起涨,起涨水位45.96米,8日0时25分达到洪峰,洪峰水位50.34米,涨幅4.38米,超过2006年“6·28”特大洪水水位约1.5米。小溪塔街道、乐天溪镇、太平溪镇、黄花镇遭受暴雨洪涝灾害。
8日至9日,最大日降雨量为乐天溪唐家坝站185.6毫米,其次为三斗坪镇石碑站154.5毫米,1小时最大降雨量达79.5毫米,3小时降雨量达145.0毫米。暴雨致使乐天溪横溪河流域、三斗坪黄陵庙片区山洪泥石流爆发,致使三斗坪、乐天溪、邓村、黄花、小溪塔遭受暴雨洪涝灾害。
灾情发生后,省、市、区领导高度重视,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指挥救灾工作,水利、民政、气象、防办等部门人员赶赴灾区查看灾情,组织抢险救灾。各乡镇动员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武警、消防官兵和公安干警紧急出动,赶赴现场救援,市、区、镇抢险救灾突击队进入灾区,调运物资参与救灾。
9日下午,夷陵区紧急部署抢险救灾工作,要求各级各部门做到统一组织、统一领导、统一要求,分工分级部署,全力推进抢险救灾工作,保证9日当天实现受灾灾民百分百安置到位,主干道交通和电力通讯实现百分百恢复,灾后防疫处理面达到百分百覆盖。区财政局紧急调度资金300万元用于抢险救灾,区民政部门调集帐篷91顶、棉被500件、T恤300件、矿泉水1400件、快餐食品750件等救援物资,保障灾民生活。
昨日18时,据来自乐天溪镇的消息,天黑前,该镇已转移安置受灾群众518人,通往重灾区唐家坝村的主干道已经抢通,水、电正在抢通中。
夷陵区遭受特大暴雨袭击
正在全力抗击洪涝灾害
本网讯(记者李鹏飞、郑广华)8日以来,夷陵区连续两次遭受特大暴雨袭击,造成乐天溪、小溪塔、三斗坪、太平溪、黄花5个乡镇(街道)部分农田、农房、道路、电力设施受灾。据初步统计,倒塌房屋76户162间,紧急转移安置1806人。
7月9日凌晨,夷陵区部分乡镇遭受特大暴雨洪涝灾害。据监测统计,乐天溪镇唐家坝降雨量最大,达到185.6毫米;三斗坪镇黄陵庙附近石碑站达到154.5毫米,该站1小时最大降雨量达79.5毫米,两地隔江相望,遭受了典型的“坨子雨”,受灾最严重。此片“坨子雨”导致突发山洪泥石流,造成3人死亡、2人失踪。
灾情发生后,市区领导深入灾区,靠前指挥抢险救灾工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楚平要求迅速指挥救援及善后处理等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当前防汛抗灾形势十分严峻,全市各级各地要按照既定部署,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措施,抓好落实。
市委副书记、市长马旭明,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国斌,副市长刘建新率市直相关部门赶赴现场,指导抢险救灾。夷陵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率区直部门和公安民警、武警消防官兵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各级党员干部、当地干部群众与武警消防官兵一起全力抢险,现已将受灾群众进行了安全转移安置。截至9日上午,已紧急调运帐篷61顶、棉被400件、T恤300件、矿泉水1000件、快餐食品600件等救援物资到灾区,分发到灾民手中。电力、交通、通讯等部门已赶赴灾区抢修恢复。目前,该区已全面启动防汛应急Ⅱ级响应,抢险救灾工作紧张有序开展,救灾、核灾和生产自救正在有序进行。
什么是“坨子雨”
短时强降水即俗称的“坨子雨”,是我市夏季多发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因其突发性强、分布极为不均、雨量大,极易引发山洪、泥石流和中小河流洪水等次生灾害,造成重大损失。
据宜昌市气象台专家介绍,“坨子雨”往往出现在夏季的午后到夜间,我市处在副热带高压的外围,大气极不稳定,并且储存了大量的水汽和热量,在一定的触发条件下,就容易暴发短时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再加上我市山区多的特点,地形的抬升更有利于雨势的维持和加强。
7月9日凌晨,夷陵区隔江相望的唐家坝和黄陵庙就遭遇了典型的“坨子雨”,成为此次特大暴雨中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唐家坝降雨量最大,达到185.6毫米,其中3小时降雨量达162.4毫米,1小时降雨量达到82.3毫米。再比如2010年7月23日,夷陵区韩家湾曾出现的“坨子雨”,6小时降水量214.3毫米,其中1小时最大雨量达105.8毫米,大量的雨水短时间内在山区倾泻而下,引发了山洪和泥石流,造成了重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