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救援“铁军”风采
本网讯(记者王夙志 通讯员朱传强)进入汛期以来,全国各地因强降雨导致灾害频发,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驻宜武警交通六支队闻灾而动,出动兵力400多人,出动装配式钢桥、挖掘机及龙吸水、冲锋舟等大型专业救援装备120余台套,紧急驰援灾区,出色完成了一个个抗洪抢险任务。

武警交通六支队官兵在湖南新华垸河堤溃口处抢险。通讯员 朱传强 摄
目前,武警交通六支队官兵仍坚守在抗洪抢险一线。7月18日,记者电话连线采访部分官兵,记录下了他们在各地抗洪抢险现场奋战的经历。
守堤护坝 驰援抗洪最险点
6月19日以来,黄冈部分地区洪水导致桥梁被毁、堤坝溃口、群众受困。武警交通六支队紧急驰行500多公里,全员全装赶到救灾现场。
蕲春、麻城、罗田……持续降雨造成各地险情不断,武警交通六支队官兵不顾劳累,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短短20多天时间内,先后驰援13个抗洪最险点。
至7月8日,在蕲春县赤东湖堤坝上的官兵仍在坚守加固堤坝。9天内,六支队官兵加固堤坝近11.4公里,垒筑沙袋2.2万余个,运用专业救援装备填筑土石方近50万立方米,保证了堤坝下游两万多名群众安全撤离。
武警交通六支队支队长朱建琦告诉记者,官兵们平均每天只能睡3个小时。抢险最为关键的时候,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实在顶不住了,只能坐在堤坝上打个盹儿。
看着疲惫不堪、满身泥泞的战士,当地干部群众自发送来水和西瓜。“我用我自己的零花钱给你们买的冰棍,你们辛苦了!”蕲州镇的几名小学生带着一箱冰棍来到赤东湖堤坝上,他们将冰棍一个一个送到现场官兵手中,并向官兵们鞠躬致谢。
鲜艳的红领巾、真挚的谢意激发了现场官兵的斗志。目前,武警交通六支队已为灾区加固堤坝20公里,成功封堵河堤溃口735米,疏通河道近30公里,排除30余处险点。
铺路架桥 保卫疏散被困群众
“往下落、落、落,好!”6月24日中午12时许,随着最后一块桥面板落下,经过武警交通部队官兵连续奋战,孙冲中学通往塔林街的51米装配式公路钢桥架设完毕。被困的560名孙冲中学学生恢复正常上课,附近3000多名村民通行交通恢复。
在受领桥梁抢通架设任务后,武警交通六支队第一时间组织技术骨干勘察现场,征集专家意见,快速形成桥梁架设方案。承担架桥的40名官兵克服场地狭窄、地基疏松、水流湍急等不利条件,连续33个小时突击架桥成功,比预计时间提前15个小时。
装配式公路钢桥体积大、配件重,为了早一点架通桥梁,参战官兵连续奋战,吃在现场、睡在现场。为了补充体力,官兵们一昼夜吃5顿饭,为的就是蓄足体力。
7月15日,随着麻城市孝感乡沈家庄大桥和黄土岗镇龙毛尖大桥最后两块桥面板铺设完毕,历时4天4夜,武警交通六支队官兵再次成功架设两座贝雷桥,解决了近万名群众出行难题。
截至目前,武警交通六支队已累计抢修水毁道路5500余米,架设修建装配式公路钢桥5座、机械化简易便桥1座,抢通洪涝造成的中断和受损点30多处,定点搜寻清理房屋15栋,排除洪水冲毁路基、桥梁、房屋险点50多个,转移疏散被困群众2000多人,为灾区安全度汛奠定了基础。
能打敢拼 快速封堵新华垸溃口
7月16日上午10时许,湖南华容县新华垸河堤再次发生管涌,大量河水涌入。刚完成溃口封堵任务的武警交通六支队,现场迅速抽调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自卸车和15名安全警戒员投入战斗。
技术指导组人员对现场勘察分析后与地方联指定下方案,救援官兵迅速操作装备填埋砂石、稳固堤防。经过5个多小时的紧急处置,部队累计填筑方量3000立方米,河堤坝体加宽6米多,涌水处不再渗水,并修筑一座围堰,有效防范了隐患的再发生。
7月10日,湖南华容县新华垸发生溃堤。在政委王鹏的指挥下,武警交通六支队官兵携带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打桩机、动力舟桥等大型专业救援装备赶往现场参与处置。溃口处洪水湍急、附后填埋物缺乏,溃口面长达40多米,一度成为堵口救援难题。六支队官兵没有退缩,依托精良的装备和过硬的技术,10吨重的大石块在官兵的操作下,精准投放,垫底截住急流,再加上小石混合料迅速铺面填充,仅用18个小时,便成功堵住溃口,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在接受采访时,王鹏表示,作为国家专业救援力量,武警交通六支队不是一支扛沙袋的队伍,却能依托专业的救援装备和官兵们过硬的本领提升抢险救援效率,完成急难险重的抢险救援任务,彰显出国家级应急救援精锐之师的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