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读了本《极简欧洲史》,挺有收获的,给大家分享分享。
读这本书之前,提起欧洲史,小铁匠脑海里总是闪现起古罗马帝国、文艺复兴、希腊文化、英国工业革命等各种各样的历史故事,并且都是断点式的,从来没有一个统一的时间线,没有一个历史演化的潜在因果关系,而本书恰好从这个视角很好地诠释了欧罗巴的文明发展历程,尤其是本书前两章,一下子就有“噢,原来是这样的啊”豁然开朗的感觉。
另外本书相当的节约纸张,总共才两百多页,这也是我能够利用碎片化时间顺利读完还有较强印象的另一原因。
三个时期
本书把欧洲史分为三个时期:即古典时期(公元476之前)—>中世纪(公元476-1400)——>近代(公元1400以后)。
古典时期
古典时期,即从古希腊起,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这个时间段,是欧洲文明的发端之初。古希腊不是一个国家,而是由者数个的城邦(小国)组成,从希腊,沿着地中海,蔓延到北非,土耳其,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罗马是在接触和学习希腊文明后,逐渐发展强大起来,建立起了强大一时的罗马帝国;后来北方的日耳曼蛮族的不断入侵,逐渐导致了罗马帝国的逐渐消亡。
欧洲文明三要素
一、希腊罗马文化:可以这么简单形容,希腊人聪明,智慧,几何学就是古希腊人发展起来的,另外古希腊的三个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哲学的源头;罗马人骁勇善战,在建筑方面也颇为强大。
二、基督教:古希腊和罗马人信奉各种各样的神,犹太人只信奉上帝。基督教是犹太教的分支,信奉的是上帝之子耶稣,在罗马帝国三百年内开枝散叶。
三、日耳曼战士文化:日耳曼是北方的蛮族,好战而不善农耕,在公元400年后大肆入侵西罗马帝国,到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
中世纪
中世纪:西罗马政府消亡后,教会逐渐强大起来,而教会保护着古希腊罗马的的学术,采纳对教会有利的部分作为教义支撑。日耳曼人擅长打仗,但不擅长治理。于是就逐渐形成了入侵者接受了被征服者的宗教,宗教协助日耳曼人治理国家,欧洲逐渐进入了长达千年的中世纪时期;其中的骑士精神就是从日耳曼战士保卫基督教中逐渐演变出来的。
近代
近代:我总感觉由宗教禁锢着人民头脑的中世纪是漫长的,禁欲的,压抑的。好在十五世纪的文艺复兴,让人们重拾古希腊文化,认为“古典的东西是无与伦比的”;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人们重识宗教,冲破了基督教是罗马的的观念,更加多样化的发展;到十七世纪的科学革命,认识到“古希腊人错了”;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人们认识到“宗教是迷信”;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运动又让欧洲人意识到“文明是人为的”。一边是科学和进步,一边是感情和解放,互相独立又对立,使欧洲逐渐走向了强大。
后面部分
本书前两章就大致概括出了整个欧洲的发展线路。后面又六章分别从战争、民主、皇帝和教皇之争、语言、平民生活各个线路来讲欧洲的发展。
最深印象
给小铁匠印象最深的是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农田耕种。由最初日耳曼人的半永久性农耕制;到罗马人的一块放牧,一块农耕,来年互换;再到中世纪的三天轮更制:两块地春秋各种不同作物,一块地用作放牧,如此循环更换;再到十八世纪的农业革命:四块地,两块用来种植饲料,两块用来种植粮食,然后循环互换,大大提高了农业和畜牧业。
在此特别惊讶的是英国的圈地运动,我们从小学习的圈地运动,使英国成千上万的农民失去了土地,等等很惨;事实上圈地运动只占英国耕地的很少一部分,并且都是在合理规划和协议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不像中学课本上讲的那么惨绝人寰。并且耕地的规模化生产大大提高了农业的整体收入,同时释放了更多的劳动力进城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多么像今天的中国啊),为后来的工业革命做好了铺垫。
红楼梦读后感:读书使人明智,《极简欧洲史》我就讲到这里吧,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