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百岁老人的宜昌奇遇
“不知道这位老人有什么样的苦衷,但如果你遇到他,请力所能及地帮助他。”7月23日,网友@胡志山、@黄庭伟等人在微博和朋友圈发布的一组图片刺痛了众人的眼睛。
图片中,高温炙烤的马路上,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拖着一辆裹着油布、载满重物的板车吃力前行。他光着上半身,一根碎布条随意地缠裹在腰间,虽时值盛夏,遍布污垢的双脚上却蹬着一双开了口的毛线棉鞋。佝偻瘦弱的身影在热辣的阳光下显得十分醒目刺眼。
“他是谁?”“他的家人呢?”“他有什么苦衷?”“需不需要帮助?”这样一组颇为辛酸的图片牵动了不少网友的心。
在社会爱心公益组织@宜昌探照灯义演联盟和@爱心农夫群的委托下,7月26日下午,记者和志愿者高天灿驱车前往兴山寻找这位拉车老人。
记者 王莹
老人身世凄凉
“独自游历是我个人的愿望”
时值盛夏,正午的郊外地面温度达42℃,闷热难耐。
根据多名目击网友提供的线索,记者一行驱车从城区出发,经过沿途一个半小时的寻找,在附近居民的帮助指引下,终于在朝天吼景区通往峡口方向的一处路段寻到了老人。
彼时的他倚坐在安全栏边,就着半瓶朝天椒酱,大口大口地啃着包子。吃得猛了,腌菜碎末散落在缠绕的胡须和布满污渍的裤腿上,他旁若无人地一点点拈起,再塞进嘴里吃掉。停在不远处的一辆裹着帆布的三轮车里,泛着油光的锅碗瓢盆、发黑锃亮的被褥行李以及没吃完的包子凌乱地堆叠在一起,和着空气中卷起的热浪散发出一股异味。
面对记者一行的突然造访,老人起初显得有些惊恐。反反复复说明来意后,患有严重耳背的他这才逐渐放松了警惕,扯着嗓门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起了自己的经历。
原来,老人名叫田圣立(音),四川广元人,今年已经102岁。推着三轮车不远千里来此,只是为了在有生之年完成心中“朝山”的夙愿。他从四川一路前行至此,由于年岁过高,随身“行囊”又过于沉重,他行动缓慢,每天大约前行2公里左右,这一走就是一年多。
记者注意到,老人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残缺,腿脚也不灵便。他苦笑着告诉记者,自己2岁亡父、4岁亡母,是名副其实的孤儿。年轻时因为做泥瓦工,不慎被砖石砸断了手指和手腕,腰部也受到创伤,无法直起身。他孑然一生,没有家人,亲戚也早不往来,多年来居无定所,早已习惯了这种浪迹天涯的生活。
他讲起自己拉着板车一前一后“蜗行”的经历。遇到过为他免船费的好心船长,也遭遇过以貌取人驱逐他就地过夜的村民。“填饱肚子没问题,只是生病了,那就听天由命。”
“政府要帮我,给我安顿,是我自己不愿意。”对这种吃了上顿没下顿,困了累了就以天为被以地为庐的“苦行僧”般的生活,老人称之为“修行”。他说这一路走来,遇到了许多好心人施舍援助,只是没想到到宜昌会引起这么大“动静”。
“来了上十天了。有人送吃喝,有人帮忙推车,有人关切询问我的生活,大家都很好。”他说,宜昌只是他“朝山”生涯里的一站,他还要慢慢前往湖南、安徽、上海等地。“能走多远走多远”。
网友理性帮扶
“尊重为主,力所能及提供帮助”
对比老人的轻描淡写,他的悲惨身世和遭遇却更让一直关注的网友动容。许多人自发前往探望,并送来各类食物和生活用品,希望能实实在在帮老人做点事。
“我就是惦记着,怕他中暑什么的。”家住峡口附近的居民宋红章上午刚给老人送了水和干粮,下午又忍不住开车前来探望。“没想到这么多人都在关心他,心里稍微放松点了。”
一名骑电动车的年轻男孩提来一袋子水和食物挂在老人的板车上,不等记者发问就绝尘而去。
载着家人到景区游玩的市民黄先生一家路经此处,问明缘由后绕到集镇给老人买来拖鞋等生活用品。
短短3个多小时,老人的板车上挂满了各路市民网友送来的生活物资。
“这么大年纪,看了特别揪心。”兴山本土企业家李实荣看到了网上发起的话题后,和爱人专程驱车前来,为老人送水,帮他推车,又将爱心款小心翼翼地塞进老人的口袋,在烈日下陪老人唠了两个多小时的家常。
随后,峡口党政及民政部门相关人员也闻讯赶来,耐心询问老人的生活和需求,送上了慰问物资。在问及是否需要将他就近安排到当地福利机构时,老人婉言谢绝并表示“自己还是喜欢这种游历的生活”。
经过商量,大家决定尊重老人意见,但依然表示要妥善解决他的生活温饱和出行安全问题。得知老人的三轮车胎破了行走不便后,峡口党政办主任向淼专程驱车从几十公里外的县城买来轮胎,并请来修车师傅,一群人抬车的抬车、递工具的递工具,将三轮车重新修复加固。
看着一群人为他忙碌奔波,老人眼圈湿润,双手抱拳,嘴里喃喃念着“我真是走大运,在宜昌遇到这么多好人,祈祷你们好人好报”。
而此时,微博上关于#寻找兴山拉车老人#的话题阅读量已经达到35万人次,本土网络达人@我是紫竹妞、@微爱宜昌、@大爱宜昌等人纷纷奔走相告,微信各大公益朋友圈一度热议,老人的去向和安全问题成为众人最牵挂的事。
得知老人最终的决定后,市学雷锋志愿者陈虎@桃子守望者表示“应该给老人足够的自尊和空间”。他同时呼吁:“近期老人可能继续前往宜昌,如沿途有朋友遇到,请小心驾驶让路,可适当提供帮助照顾。” |